【脱贫摘帽】探寻融安县铜板屯藏匿在深山里的黑珍珠

图片
2019年3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铜板屯春色。
“山不在高,有果则名;土不在肥,能富则灵。”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藏匿在融安县铜板屯里的致富“黑珍珠“的故事。
【自然的馈赠】——绿色与生态
穿过铜板的长廊顺势而下,一片60亩的绿色大棚映入眼帘,碧绿的叶子在风中招摇,弯弯的小藤扒拉着整齐的网格支架,似乎生怕那一串串亲手拉拔长大的黑葡萄,一不小心就呱呱坠地。可别小看这片葡萄园,盘算起来可有几十万的身价。虽然这是龙革雄等人一手培育出来的致富果,但大家伙还是喜欢称山野葡萄为“自然的馈赠”。
图片
2020年9月18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龙革雄正在采摘山野葡萄。(李丹 摄)
谈起种植山野葡萄的灵感来源,龙革雄指了指背后的大山:“其实在铜板屯的深山里,经久以来一直稀稀拉拉地长有几处山野葡萄。那时村民们好喝酒,但总找不到好料子,我就想着给大伙捎带一些葡萄泡酒喝。然而一两回之后,想要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山里的那点果子根本就供不应求,再加上当时的市场行情可观,我便开始寻思着,这兴许是个好差事,于是用深山里的老葡萄藤扦插种植了大概900多株。现在你能看到的这60亩葡萄,其实都是我13年冬天的时候扦插种来的,说到底也就是靠山吃山。“
图片
2020年9月16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果农在采摘山野葡萄。(滕以洪 摄)
靠山吃山?要知道,融安县东起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本属“石多、土少、水缺、山秃”之势,在种植农作物方面处于先天劣势。然而这小小的山野葡萄却能在这般环境中“独善其身”,必定有其生存之道。据了解,山野葡萄具有耐寒耐瘠的特点,不仅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而且还能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方面的作用,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主要树种。
授于自然,又馈于自然。在铜板屯山野葡萄的身后,我们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的故事。龙革雄的心中也深深明白这份馈赠的来之不易,为此,他坚持不给果树上农药,坚持以农家肥投入种植,坚持从源头减少人为因素的污染源成分,以粗放型管理模式,致力于拟生培养出不催熟、无公害、零农药的纯正山野葡萄。
图片
2020年9月18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拍摄的山野葡萄。(李丹 摄)
然而,龙革雄似乎也十分清楚不给山野葡萄打催熟、催红等药剂的弊端,他坦言道:“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体会到自然成熟的珍贵,技术的进步在不断降低着山野葡萄的成本底线,但我仍然认为山野葡萄本身是自然赠给山里人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日晒雨淋的守候,让我对每一颗葡萄都珍惜有加,有朝一日如果有人想品尝一下大自然的味道,我相信我的山野葡萄能做到。“
秋风起,万物熟,这60亩的山野葡萄依旧藏匿于铜板屯的深山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吮吸着新鲜的露水,沐浴着干净的阳光……
【时间的味道】——美酒与葡萄
时间是葡萄的死敌,却也是葡萄的挚友。它急匆匆地在秋季刚刚到来的九月就把山野葡萄从郁郁葱葱的青,染成了晶莹剔透的黑。由于没有额外打任何的保鲜药剂,成熟的葡萄如果不及时采摘享用,便很快没了圆鼓鼓的神气。而正是在时间的催化下,眼前这小小的葡萄,却又能制造出与鲜食截然不同,甚至更加醇美的风味——葡萄酒。
图片
2018年8月5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龙革雄在查看山野葡萄酿酒情况。(覃庆和 摄)
初秋的早晨,由于刚下过雨的原因,铜板周围的山被水雾缭绕仿佛仙境。龙革雄一大早就来到葡萄大棚里,今天,他打算采摘一些新鲜的山野葡萄来酿些好酒放在农庄里,以便之后好招呼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对龙革雄来说,酿葡萄酒完全是一项手艺活,因为他没有精致的酒瓶,没有分离机和破碎机,没有控制温度的发酵桶,没有贮酒的橡木桶,只有多年来自身的摸索与经验来帮助他完成这一系列的酿酒过程。
图片
2020年9月29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拍摄的葡萄酒。(龙革雄 摄)
一把剪子、一个篓子就是今天他工作的标配,他把相中的山野葡萄小心翼翼地采下来,经过挑选、清洗、沥水三道工序后,他拿了张小板凳,独自坐在院子里,一颗一颗地给小葡萄手动去梗。接着找来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缸,将葡萄和冰糖以3:1的比例混合放入其中,最后密封储藏,静待时间的魔法将其不断发酵转化。
图片
2020年9月29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拍摄的葡萄酒。(龙革雄 摄)
龙革雄介绍说:“这样做好的葡萄酒,等上个3个月左右,即可饮用。当然,保存时间越长,酒味也就越香醇。”忙罢已到天黑,可龙革雄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他开始收拾起了明天要出街摆摊的工具和材料,为了能让更多的乡亲们尝到这藏匿在山里的味道,明儿一大早,他又得上院里摘下最新鲜的一批葡萄上街售卖。
昏黄的灯光下,透明玻璃缸里的葡萄们睡得深沉,与玻璃缸外的龙革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才刚刚入秋,但山里夜晚的湿气已经凉得吓人。即便如此,他的后背仍然被汗水浸透,但他从未述过苦累,因为他知道,勤奋是追上时间最快的路。他望着眼前这一灌灌在黑夜里黑的发光的酒缸子笑着说:“我似乎已经能尝到那般香醇顺滑的滋味了。”
融安县最小的这个乡镇里,藏着与众不同的山的味道,风的味道,葡萄的味道和匠人的味道。这些味道融在东起乡铜板屯的土壤里,慢慢滋养着那些以时间加冕的独特风味。
【我们的家园】——脱贫与致富
时间回溯到2012年,在外拼搏已小有积蓄的龙革雄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毅然决定返乡创业。2013的冬天,他就开始在铜板屯种下了约900株的山野葡萄,起初由于技术问题,当年山野葡萄的成活率大致只有66.7%,挂果量也只有20-30斤/株左右,即便如此,由于当时整个东起乡甚至是融安县都很少有人种植大量的野生山葡萄,其市场价一下子飙到了5-6元一斤,收入也是相当可观。
秉持着“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的深刻道理,龙革雄和堂兄弟们开始实施“拯救故乡计划”。大家用打工攒下的58万元作为注册资金,成立了“铜板高山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山野葡萄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最核心的发展项目之一。
据龙革雄介绍,每年到山野葡萄成熟的季节,他都会和合作社的村民们一同开着车把葡萄运到县城的市场上叫卖,由于果品质量较好,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当时甚至还有罗城酒厂的厂商或代收商专门开车来到铜板屯的果园里收购山野葡萄,可以说是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肯定。
图片
2019年3月9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龙革雄(前排右二)一家人在展示自家农家乐的食材。(覃庆和 摄)
7年来,龙革雄带领合作社的一百余名社员,亲手将铜板屯的山野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年增收6万元左右。屯内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然而龙革雄的脸上却依旧挂满愁容,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原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山野葡萄这块香甜的“大蛋糕”早已被市场盯上,传统工艺种植出来的山野葡萄渐渐露出了发展的短板。据了解,现在不同地区都开始引进了人工培育的山野葡萄新品种,这种“山野葡萄”可实现两季种植,且成品好,挂果量高,从外表上看几乎与真正的“山野葡萄”无差,这无疑对龙革雄的葡萄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上罗城山野葡萄产业的逐渐壮大,很快罗城的整个山野葡萄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阶段,酒厂的人再也没有来过铜板了。昔日,以绿色健康、天然环保为卖点的“龙革雄牌“山野葡萄,逐渐在资本市场中被慢慢淹没。
图片
2019年2月25日,在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龙革雄(前左)与村民一起在种树。(覃庆和 摄)
近月,接连的降雨和洪涝灾害更是在龙革雄的心上蒙了一层灰,由于不打药的缘故,院子里的山野葡萄挂果率极易受雨水的影响,现如今,整个葡萄园有一半仍未成功挂果。许多村民都嘲笑龙革雄“太老实”,似乎给农产品施点药已经是市场默认的“潜规则”了,但是当我们询问龙革雄在如今市场环境下是否会选择“改进“种植办法时,龙革雄却站在原地沉默良久,然后摇了摇头说:“这不只是我的产业,这是属于大家的产业,更是属于我们铜板屯的产业,如果为了蝇头小利破了戒,才是真正断送了这个好不容易开始“活起来”的小家园“富起来”的最后希望!“
也许正是这份坚毅,才让大自然的馈赠被完好地保留传承;也许正是这份坚持,才让时间的味道得以慢慢发酵香醇;也许正是这份坚强,才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灿烂美好。铜板屯“黑珍珠“的故事,也期待更多热爱自然风格,热爱民间美味,热爱乡土人情的你,来和我一起探索发现!
通讯员:融安县委组织部调研室江芳婷 东起乡人民政府李丹
★本条微信“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图片
阅读推荐
值周编辑:陈子建值周校对:韦 琳
责任编辑:何晓丹责任校对:唐 洪
责任监制:谭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