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中国诞生的一张报纸!宁津农民三代人守护71年

刘深泉一家三代人守护71年的1949年10月1日版《渤海日报》 祝华东摄

9月25日,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德州市档案馆获赠1949年10月1日版《渤海日报》,这张珍贵的报纸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时至2020年,一张报纸缘何能保存如此之久?9月29日,它曾经的拥有者德州市宁津县农民刘深泉,向记者讲述了其一家三代人71年精心守护的故事。

“这张报纸最初由我父亲刘连玉珍藏,从1949年直到2003年老人去世,父亲整整守护了54年。”在宁津县郭营伍村,一处种满花草的农家小院内,刘深泉娓娓道出。报纸是当八路的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父亲在1938年参加八路军地方武装,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乐陵县大队排长,解放战争时在冀鲁边区工作。父亲退伍后,便将这张报纸与一些当兵时的老照片、会议笔记,当做宝贝珍藏了起来。

被封存在塑料薄膜内的报纸 祝华东摄

刘深泉回忆称,1961年自然灾害期间,大雨不断,家家户户房子漏雨,为了保护报纸不让雨水浸湿,父亲将报纸放入玻璃相框内,然后再把相框放进木箱子里才放心。

一张报纸咋就成了父亲眼里的宝贝了?年幼时的刘深泉只当它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可后来他才明白,在父亲刘连玉看来,这张报纸的背后还是一个信仰,代表着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斗争史。

老八路的父亲给刘深泉讲过很多战争年代自己死里逃生的故事,故事最终都没能绕开信仰两字。故事里最让刘深泉记忆深刻的一个是:有一次父亲所在的部队夜行军奔赴德州,行至陵县的时候临时休息,刘连玉当时年纪小贪睡,加之夜行军时马衔口人禁声,导致部队走了,他也没发现,最终被国民党部队抓住。在即将被害的时候,刘连玉被一名国民党军官救下,并被留在其身边。可刘连玉深知八路军才是人民的军队,最终,他趁机逃走又偷偷跑回了八路军的队伍。

2003年,父亲临终前将报纸传给了刘深泉,并叮嘱他:“报纸要一代一代保存下去,给后人留个念想,也要让他们牢记今天的好日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回的。”

德州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为刘深泉颁发收藏证书 祝华东摄

“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以后,保存的就更加用心了。我把报纸用塑料袋封好后,放进了皮箱中,虫叮不到鼠咬不到。”刘深泉说,报纸在他手中又细心保存了10多年,直到2015年,刘深泉又将报纸传给了儿子。

报纸交到刘深泉家第三代人手上时,纸张已经泛黄,但内容依旧清晰可见,主要记载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的情况。《渤海日报》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党委机关报,于1944年7月1日正式创刊,1950年5月,渤海区奉命撤销,《渤海日报》亦于4月25日正式停刊。

2020年9月初,刘深泉的儿子跟他商量,报纸的纸质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再想保存下去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不如捐给德州市档案馆。

收藏证书 祝华东摄

“一家一姓受教育,不如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份史料感受那个划时代的时刻。”最终,刘深泉同意了儿子的建议。9月25日,德州市档案馆馆长李纪三来到刘深泉家,接收了这份特殊的捐赠。至此,这张刘深泉一家三代人守护71年的1949年10月1日版《渤海日报》报纸,得到了更为妥善的保存。

这张特殊的报纸将被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后期会组织集中展出。刘深泉说:“等到展出的时候,我会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去德州市档案馆,再看看这张报纸,给他们讲一讲那段历史以及他们先辈的革命故事。”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