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拉萨最穷县

在拉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雄苦,尼木穷。”

尼木,藏语的意思是“麦穗”,寄托着富饶丰盈的美好愿望。实际上,这个距离拉萨市只有120公里的县,却是全市最贫穷的地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峦起伏,河谷纵横,用来种植的土地极其有限,再加上泥石流频发,当地的农业产出少得可怜。

为了彻底拔掉穷根、啃下这个“硬骨头”,自1994年起,北京就一直对口支援尼木县。截至目前,已经有9批援藏干部、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离开位于首都的小家,奔赴尼木脱贫攻坚各条战线。

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奋斗,终于,在2018年,尼木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并于次年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虽然实现了脱贫目标,但实事求是地说,尼木不少农牧民的家底还不厚,增收致富的产业还相当脆弱,增收的渠道还比较单一,返贫的可能性还非常大。

赵东杰在生猪养殖场调研

如何保证脱贫不返贫?作为北京市顺义区驻尼木援藏干部领队,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兼常务副县长赵东杰,于2019年7月踏上雪域高原,决定将发展产业作为创新突破点。

经过走访市场、调研尼木产业结构,赵东杰发现,如今拉萨90%猪肉都是由内地运输而来。与此同时,顺义有全国知名的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他想,在雪域高原打造生猪养殖业,既能增加老百姓收入,还可以为拉萨市场供应做出贡献。

然而,当地一些群众并不这样看。千百年来以游牧为生,即使种植也是低产能的青稞,大家对养猪实在没有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去养。更何况非洲猪瘟的传播,以及生猪刚上高原时也会有反应,都加剧了大家的担忧。

经过跟前方指挥部以及后方的顺义区委区政府对接汇报,赵东杰决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办法,提升尼木生猪养殖技术水平。2019年,顺义选派1名生猪养殖技术人才援藏。今年6月,赵东杰亲自带队,将3名藏族同胞送到顺鑫农业学技术。

“老师说了,真真正正学三个月,能把这全套的东西学会学懂,但不一定学得通。所以我加了1个月,4个月,让他们去学。”为何要这么做?赵东杰的解释是:“我们不光是把这个项目落在尼木,我们更主要的是扶智,把技术留在尼木。”

位于尼木县续迈乡的生猪养殖场如今已经建设到三期,总投资1259.47万元,将达到1000头猪的规模。生猪养殖场成立后,贫困劳动力参与到生猪养殖中来,村里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航拍养殖场

而且,养殖场总利润的90%都会用来给贫困户分红,剩余10%用于养殖场日常周转运营。“当我们县的农户第一次拿到分红,他们的笑容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灿烂阳光。”

赵东杰如今援藏才一年多,就已经不自觉地三句话不离“我们县”。“我感觉,你只要做事,百姓能看到。确确实实,我们几名援藏干部把自己当成本县的一名职工,真真正正地融入到一起了。”

记者:秦羽

编导: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