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悸动的心不再“颤抖”——同济医院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提供新选择

(通讯员田娟 白杨)9月23日,汪大叔将当地的检查结果带着再一次找到了同济医院心内科王炎教授,术后9个月来,随着身体的恢复,原来胸闷、头晕的症状显著缓解,状态不错,新冠疫情后他就上班,完全到以前正常的一个状态,甚至更好一些。
今年1月初,家住随州的53岁的汪大叔,既往较轻微的胸闷症状明显加重,在平路上走就会有吃力的感觉,爬到2楼就会头晕,就像是刚刚跑了一个马拉松全程一样。意识了问题的严重性,汪大叔立即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当地医院建议他到上级医院检查和治疗。
图片
图片右一 王炎教授
同济医院心内科王炎教授介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因部分与遗传有关,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晕厥等。此类疾病预后极差,通常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活动能力明显下降,通常胸闷气喘,并且随时有猝死的风险。心脏彩色超声通常就能发现心肌显著增厚,严重肥厚的心肌可以阻塞心室腔血液流出的通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严重缺血的表现。
对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传统的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方法:(1)开胸手术,即将肥厚突出的,消除梗阻,释放空间,恢复心功能,效果较明显,但由于开胸手术创伤大,许多患者不愿意手术;(2)化学消融治疗,即阻断肥厚突出部分心肌的血液供应,让其“枯萎缩小”,但临床上,病变心肌往往没有精确匹配的血管,适合此类手术的病人并不多,因为病变心肌的供血往往并不单一,如果阻断范围过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阻断范围过大,影响正常心肌组织会造成心脏功能受损,由于缺乏足够的精准性,文献报告大约10%的左右患者由于心脏电路受损,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
汪大叔来院检查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心脏肥厚梗阻严重。其病变心肌是正常人的近一倍厚,同时汪大叔合并有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状况极差,显然不适合上述传统治疗方式。
心内科汪道文、曾和松、王红、王炎等多位教授一起讨论,最终决定由王炎教授团队实施经股动脉穿刺,微创导管消融室间隔,“烫”死病变心肌,同时采用心脏内三维绘图的超声导管,精准瞄准肥厚突出阻挡血液通路的心肌,同时在三维电场指导下,避开心脏跳动所需要的重要电路,创伤小、围手术期风险低、术后1-2日可以出院。
1月13日,王炎教授团队在计算机导航下,勾画出严重肥厚梗阻的心肌,最后高功率消融,损毁病变梗阻的心肌,整个手术2小时,手术过程中,汪大叔身上只要在外周血管穿刺2-3个针眼,术后12小时下床行走。目前,汪大叔的状态已经较术前明显改善了,再结合规律的药物治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王炎医生提醒,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猝死率高,该疾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而传统的手术方式许多患者不愿接受,三维导航下采用导管消融,微创手术精准消融肥厚的心肌,对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据悉,三维导航下射频消融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在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方兴未艾。目前,国内熟练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仅有数家。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病例手术,率先在国内采用高功率长时间在心腔内消融病变的肥厚心肌,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