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之后只能贱售?台南虱目鱼丰产后的“悲歌”

对于台湾渔民来说,气候稳定带来的丰产并非福音,也可能造成价格崩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无奈的情况?据台湾媒体消息,今年气候稳定,台湾中南地区虱目鱼饲养状况不错,却因疫情影响,外销卡关,内需市场也减少,渔民担心价格崩盘,无奈谱写了一曲丰产后的“悲歌”。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南市虱目鱼养殖面积年产量约2万8000公吨,年产值破新台币20亿元,有安南、七股、将军、学甲、北门等5大产区,从生鲜到加工制品,在市面上颇受好评。刘姓渔民指出,虱目鱼仍以内销市场为主,外销约占3成,且价格一向较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外销急冻,根本卖不出去,盘商因不想收购,甚至喊出每台斤26元的低价,池边收购价也一路下滑,逼近渔民成本,还有下探可能,令人忧心。另有陈姓渔民说,虱目鱼加工有一定规格,市场上传出高雄一带养殖的虱目鱼“太大尾”,不符收购标准遭“打枪”。

嘉义县养殖渔业生产区发展协会执行长陈泓硕分析,台南曾文溪以南及高雄地区养殖户,通常选择在池鱼越冬后收成,待市场价格上扬再贩售,这些越冬鱼原本应中元节前卖出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外销受阻,台湾内需市场消化也有限,进而冲击现在云嘉南地区上市的行情。南部的越冬鱼未消化完,云嘉南地区虱目鱼又刚进入产季,出现产销失调的情形。嘉义县政府农业处渔业科长张建成表示,嘉县养殖面积约2500公顷,年产量约8384公吨,占全台15.5%,每台斤成本约30至34元,目前嘉义地区池边价,比往年跌了2至3元。

华夏经纬网了解到,“虱目鱼经济”曾一度成为两岸合作的成功典范,被列入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早收清单,2011至2015年与台南学甲地区约两百户养殖渔民契作,年契作量约为360万台斤,占年产量3.1%,收益约8亿元新台币,因此,“虱目鱼”也曾被称为两岸契作鱼。可惜的是,蔡英文当局上台以后,叫停了两岸契作,也让台湾中南部渔民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市场。

关于虱目鱼

有台湾“第一鱼”之称的虱目鱼,在台湾饲养的时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郑成功为驱赶荷兰人领军来到台南时,因军饷不够便派人在后港捕鱼。而捕上来的鱼郑成功从没见过,于是用闽南语问这是“什么鱼”,旁边的人以为这是鱼的名字,于是就把它叫做“虱目鱼”(闽南语“什么鱼”的谐音)。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人们也将它誉为“状元鱼”。【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