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院士:新冠病毒发生的D614G突变对疫苗影响较小

新京报快讯(记者 许雯 徐美慧)作为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今天(9月18日)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发生的D614G突变对新冠疫苗影响较小。她透露,下周即将在泰州进行更大规模55岁年长人群的临床研究。
图片
9月18日,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新冠病毒突变对疫苗无明显影响
陈薇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9月17日最新统计数据,全球共有182个候选新冠疫苗在攻关,其中36个进入临床试验,146个在临床前研究阶段。截至目前,全球有9个新冠疫苗在进行三期临床研究,其中包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生物公司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
陈薇表示,此次新冠疫苗研发所用平台比较成熟,并曾用同一平台研制出埃博拉疫苗。陈薇回忆说,2014年8月1日,国外科学家公布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全世界在同一起跑线研发埃博拉疫苗。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在2014年12月12日获得临床许可,也就是说用4个多月时间把埃博拉疫苗推向临床。
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产生多久的保护力?“虽然目前还没有新冠疫苗的长期数据,但埃博拉疫苗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陈薇介绍,埃博拉疫苗采取“同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埃博拉疫苗接种第一针的6月后,再接种第二针加强免疫,可维持18个月的免疫反应。
对于公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效率的影响,陈薇表示,其团队每天追踪全球提交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数据,截至今年9月,在全球公共数据库中已上传新冠病毒序列超过10万条,其中,高质量全基因组序列约6万条,采样自6个大洲超过105个国家和地区。 陈薇表示,包括其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内,国内外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多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即选取新冠病毒最有用的那一段基因——S段做成疫苗,分析现有病毒基因序列可发现,新冠病毒基因S段仅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变异D614G。根据分析及推测,该变异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是非常小的影响”。
下周将启动更大规模年长人群疫苗临床研究
陈薇在演讲中回溯了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
据陈薇介绍,1月12日,研究团队和全世界一起获得新冠全基因序列,3月9日向国家CDE(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临床申请,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3月16日晚8点18分在武汉接种了第一针。计划招募108名志愿者,最终5000多人报名。注射疫苗后,108名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5月22日,一期临床试验数据在《柳叶刀》公布。
二期临床实验于4月12日启动, 4月16日完成了临床方案的508人接种。陈薇提到,二期临床试验进行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探索,与国外新冠疫苗研发中将受试者年龄划分为18至55岁不同,其研究团队将受试者分成了两部分,即18至54岁、55岁及以上,508名受试者中年龄最大的为84岁。7月20日,二期临床数据发表于《柳叶刀》,这次试验首次验证了疫苗对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陈薇透露,下周将在泰州进行更大规模的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临床研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徐美慧 协作记者 郑新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