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杜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集作品展播——三进“山城”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进首山是在1990年,那一年我考入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首山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我为自己能有这样的经历欣喜不已。
与之前的走马观花或是擦肩而过不同,这次我要在这里生活三年。每个清晨我都可以看到凉亭山上的日出,每天晚上我都可以在窗外路灯光的陪伴下入眠,夜晚不再是漆黑一片。
那时的首山,无论是街面还是建筑都是那么的简单朴素,如同一张简笔画。街道一共有两条,一条叫人民街,我们称它为“前道”,这条街也是首山镇的主街。另外一条叫胜利街,我们管它叫“后道”。
人民街两旁的建筑都是一些低层的楼房,以两层、四层的居多,楼房主体建筑材料大多数是红砖,很简单很朴素。
在楼房和街道之间有人行路和绿化带,人行路旁栽树,绿化带里有的地方种花草,有的地方种菜,这就要看一楼住户的喜好了。
这就是我当年记忆中的首山镇的大体格局。现在想来,它当时的情形和现在的某些乡镇的建筑规模差不多,但对之前从未离开过乡村、初来乍到的我来说,首山不亚于一个大城市,正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感觉到的那样,就连弥漫在空气中的煤烟味都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高考之后,我离开了首山到城市去读书,后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去工作,首山离我的生活远了。在我离开首山的那些年,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变宽了,楼房增多了,许多我读书时熟悉的、常去的地方,都改变了模样或彻底消失了。
县政府东迁,在它原来的位置建起了商场和楼房,现在的正德商城建筑群就是原来的县政府、法院等一些政府办公场地;首山电影院被拆了,建成了现在的金都酒店;原来的农贸市场重新改建,换了名字叫“百业城”;一条新兴的街道,被命名为“商业街”;人民街两旁的那些低层楼房不断动迁重建,一座座高楼也出现在首山镇的街面……
这个时候,我又来了,距我第一次“进城”读书,相隔十三年。
2003年10月,我在首山买了楼房,住进了首山镇第二小学南墙外的新风小区。这个小区是新开发的,包括对面的“梦苑小区”,再南一点的“铜厂小区”等这一带的楼房,原来在我读书时都是农田,十三年的时间,首山镇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迈出了大而有力的步伐。
在首山生活的几年里,日子似乎周而复始,但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又有一个地方动迁了,路口又开了一家超市,商业街的手机店增多了,中国移动在首山设了服务大厅,朋得利在街对面开了一家分店……城镇的发展就像孩子的成长一样,我们每天都看着它,今天的它和昨天的它好像没有什么两样,忽然有一天,就发现这才几年的时间啊,它怎么就成长起来了?当初的那幅“简笔画”在浓墨重彩的勾勒下,已初具“油画”的雏形了。
2011年,我搬到市里居住,虽然中途换车时会经过首山,但也仅仅是一走一过之间,首山就像一个曾经的熟人或老邻居,虽然经常见面,但由于已经不再深入的接触,我对它的具体变化已经不是很了解了。
2018年8月,我的工作单位搬迁至首山脚下,相隔七年,再次重逢,它的变化之大超出我的想象。整个首山镇大了好多,新建了许多环境优美的小区,尤其是马伊新村的拔地而起,带动周边许多楼盘小区的崛起。高速公路从首山的岩层中穿过,首山新桥洞沟通首山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爬上单位对面的凉亭山的最高处,俯瞰整个首山镇,淡淡的雾霭之中楼房林立,一派繁华景象,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1990年初来首山登上翠峰亭时的情景,那时的凉亭山还没有开发,翠峰亭才刚刚建成,处处荒凉,林间时时看见坟茔,如今竟被治理得这样风景宜人,成为首山镇早市买卖和休闲散步的中心。
将近三十年的光阴,我三进首山城,首山这个小小的县城,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的小缩影,而我的记忆如尘埃草芥般的底片,留下家乡发展进步最美的一段风景。
作者:韩英
辽阳县二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