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深入脱贫摘帽村

“为脱贫攻坚出力是我们的责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晨赫
“感觉就是回家了,亲切。往上倒三辈,谁家不是村儿里出来的?”
“我是留学生。但我更是改革开放的幸运儿,享受了无数社会资源的哺育。”
“践行现实派理想主义,这是我们的能力,更是我们的责任。”
2020年8月,由中证焦桐基金主办,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和北京海归协会支持的“留学生根植乡土,社责意识”计划一期圆满落幕。
图片
来自耶鲁、芝加哥、埃默里、南加大等学校9个专业的10名留学生,来到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樟坡村。他们在村里的所见所闻,汇成了万字《樟坡村扶贫成果考察报告》,用自己的所思所想,为扶贫攻坚工作出力。
樟坡村村辖8个村民小组,221户、1021人,耕地面积809亩,其中稻田638亩,旱地162亩。2018年3月湖南证监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前,樟坡村是一个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党组织涣散,深度贫困并带有苗族少数民族特色的村落,全村仍有40户155人未脱贫。村里住房以土砖房为主,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
图片
自2018年湖南证监局驻村工作队入村以来,樟坡村利用资本市场理念、通过市场化、公司化、资本化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樟坡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000元到8000余元的跨越,并在2019年成功摘帽脱贫。
扶贫队是如何利用“三年两步走”计划,带领大家脱贫的?湖南证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邱孝肚子里都是故事,说起来生动风趣。纽曼学院高中生杨笑宇听得入迷,在本子上刷刷写。“最难忘的是,刚入村时汗很臭,脚也很臭,因为什么啊?没法洗澡,只能在一间小屋子里。做饭的时候要花一个半小时劈柴烧火,山里虫子很多,做完饭会有好多虫子掉进去,吃还是不吃呢?不吃就得挨饿。”
活动策划人,来自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马知耀不是第一次来到农村。2015年,出国留学前的暑假,他就来到青海省门源县香卡村同却藏村与村民共住了10余天。当时,每顿饭凉馍配咸盐茶、一两天有一碗炒茄子做主菜,他第一次对贫困有了生动的认识,也第一次对父母常挂在嘴边的社会责任有了现实的感受。“更多留学生、更多城里人,能够意识到中国还有这些待发展的情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就能够让慈善和公益事业得到长期的发展。”
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朱远航充分地意识到,只有政府、社会、企业等各个群体协调发展,致富和发展的火种才能被点燃。“精干务实、引领方向的湖南证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负责、提供专业支持的证券经营机构和实体企业,淳朴勤劳、积极参与扶贫产业的村民,活泼可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孩子们……他们凝聚在一起,使樟坡村在不到三年内改天换地,焕发新彩。”
“我们站在楼顶,仰望便是银河。远处的村落坐落在山峦之中,好像沙漠中的绿洲那样给人带去希望。”杨笑宇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图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