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论坛在川举办!从单干到抱团,四川稻渔综合种养有啥新花样?

说起稻渔综合种养,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田里挖点水沟,养点鱼虾,可能会增加点收入?其实,稻渔综合种养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9年,四川淡水养殖产量150万余吨,居全国第七位,其中稻渔综合种养产量40.10万吨。

“相比产量、经济价值这些看得到的收益,稻渔综合种养还有更大的隐性价值。”四川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表示,粮食生产如果是一棵大树,稻渔综合种养则会让其根系更牢固。

目前四川水稻综合种养有什么最新进展?有哪些难题需要克服?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近日,记者走访四川最新的稻渔综合种养试点点位。

兼职“养殖尾水处理厂”

每年这两个月稻田有点忙

8月31日,德阳市什邡市马井镇,刚刚收完的稻田里,还有扎成一束一束的秸秆。在田地的一角长宽约20米的区域里,放着48个直径约两米的白色水缸。走近细看,水缸里还有鱼在游动。水缸的上面有一排蓝色的管子,下方的地里有一排白色的管子,分别连接着每个水缸。

稻田里的水被抽到蓄水箱

“蓝色的进水管,白色的是出水管。”负责该区域管理的四川溪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安友表示,该处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稻田节约化工厂养鱼系统,“进水管和出水管都是循环相连的,不过中间经过了长约200米的稻田”。鱼缸排出的养殖尾水,会通过铺设在地里的管道进入稻田。

对于稻田中的秧苗,富含鱼粪的养殖尾水是很好的养料。对于整个系统而言,稻田起到了净化养殖尾水的作用。经过稻田净化处理的水抽到高位水塔上,通过重力原理再经管道输送到鱼缸旁较低的水塔,为鱼缸供水。养殖尾水进入稻田被秧苗吸收利用的同时,还滋养了田里像轮虫等许多鱼类喜欢吃的水生生物,这些生物作为天然饲料,随着水循环进入鱼缸,作为人工投喂的补充。

高安友正在检查养殖场

稻田里的净化过的水重新被抽到蓄水池养鱼

“该技术用地量是常规稻渔综合种养的八分之一,同时亩产稻田鱼100—250公斤,是常规稻渔综合种养的8倍,节约了有限土地。”高安友介绍说,该系统实现了养殖尾水不进入天然水域,避免了天然水域富营养化。另外除稻谷增产、少用化学肥料等增收节支外,老百姓出租稻田中的水源,每亩还可获得200元收益,村集体投入部分可获得3%的年收益率。

高安友指着约两百米远的一处白色农舍说,之前那个地方有一个6米高的水塔。整套系统可以拆卸,每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安装使用。之前稻田不适宜淹水,之后田地可以接着种蔬菜、小麦等秋季作物。“2018年40亩、2019年400亩规模太小不具备参考性,今年试验了3000亩,如果结果和之前一样,明年计划推广1.5万亩”。

刚打捞出的鲶鱼

稻田边放鱼池鱼缸

鱼虾不会被洪水冲跑了

目前,稻田节约化工厂养鱼系统已经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与此同时,成都市邛崃市和达州市大竹县,也有两个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年初开始试点。其中邛崃的高低位帆布池稻鱼种养循环模式,和稻田节约化工厂养鱼系统类似。不同的是,相比玻璃钢鱼池,其采用的帆布桶价格更低,拆卸更方便,更易推广。

高安友申请的专利

水稻检验报告

而大竹县在田间设置“跑道”,不仅仅是稻田四周一圈类似跑道的水沟。“在跑道里跑的不是鱼,而是水。”负责该项目四川省水产学校副校长龙祥平表示,“跑道”模式主要应用于缺水的地区。除了直观可见一圈“跑道”,田间还铺设着很多看不见的管道。通过这些管道,养殖尾水进入到稻田中,经过净化,再顺着跑道回到养殖池区域。

据了解,邛崃采用高低位帆布池稻鱼种养循环模式的基地于去年10月底动工,今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目前第一期已建成现代化渔业养殖设施高位池8口,高位池占地面积约6亩,内循环稻田种植面积约150亩,另外配备绿色蔬菜种植循环沟400米,面积约3亩。主要养殖品种为鲈鱼、黄颡鱼等,目前预估稻田亩产1200斤/亩,商品鱼产量约5万斤,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的试运行,养殖效益已初步显现。该项目拟在今年大春收割后实施二期工程,建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殖设施高位池20口,可内循环稻田400亩,预计年产优质成鱼15万斤,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年产值约5000元/亩。

各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各有所长,其本质有何意义呢?四川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表示,因为要养鱼养虾,所以农户不会用农药,粮食安全质优;同时养鱼养虾产生的鱼粪等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有益于生态环境。而实实在在的增收,也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而在稻田边设置集中鱼池鱼缸的方法,更是解决了之前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的一大痛点。“之前洪水一来,田里的鱼虾基本都被冲走了,农户的损失很大”。现在既有了一定的防洪能力,收获时也更方便了。

抱团发展提升

3年到5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00万亩以上

“之前基本是各地各家单打独斗。”曾开虎介绍说,之前大约十余年的时间,四川稻渔综合种养还处于单打独斗的摸索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发展提升阶段。目前已经有像内江市隆昌市整县推进稻鱼种养模式的例子了。另外上述试点的模式,在技术创新填补了之前的空白。“之前大家关于水稻面积减少产量受影响的担心,经验证,土壤改良单位面积增收以及边际效应等可弥补”。

9月2日至3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暨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高峰论坛在内江市隆昌市举行。一场“国字号”会议缘何选择在隆昌召开?这与当地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密切相关。该市入选了“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当地的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是全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

同时当地注重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建设稻渔产业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稻渔产品初加工率达95%、精深加工率50%,产值达25亿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等农旅新业态,打造“春季稻虾看四川,四川吃虾到隆昌”叠加聚集效应。

成熟的稻谷

今年隆昌市被纳入四川省整县推进“鱼米之乡”示范县建设,以15万亩稻渔产业为龙头,发展35万亩特色农业产业,截至今年7月,该市已发展稻渔产业14万亩,稻田虾产量7200吨,约占全省21%。

四川是西部水产大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2019年,四川淡水养殖面积19.31万公顷,居全国第十位,淡水养殖产量150万余吨,居全国第七位;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逾5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产量40.10万吨。“目前的需要包括资金和技术,以及大家认知上的统一,引导更多小田并大田,更多农户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曾开虎表示,以小龙虾为例,四川每年消费10万吨左右,去年产量3万4千吨左右,还有很大的空间。而稻渔综合种养正好是很好的发力点。

刚刚收割完的稻田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水产高质量发展,四川计划用3年到5年时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00万亩以上,并在今年培育7个现代水产园区。为实现该目标,四川将整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大幅度向“鱼米之乡”建设集中,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整合项目投入、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支持“鱼米之乡”建设。同时,四川将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水产新型经营主体入驻现代水产园区,逐步构建起以水产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的现代水产经营体系,推动水产适度规模经营。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