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论文上线,袁国勇: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被证实后,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当地时间8月25日,国际权威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刊发相关论文,披露了更多细节。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袁国勇(Yuen Kwok-yung)及其团队于8月24日披露,香港一名33岁男子二度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首次被证实二度感染的COVID-19确诊病例。
图片
《临床传染病》此次以“Accepted Manuscript”的形式,第一时间在线发表了由香港大学、香港玛丽医院、天水围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等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COVID-19 re-infection by a phylogenetically distinct SARS-coronavirus-2 strain confirmed by whole genome sequencing”。袁国勇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8月26日,袁国勇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时表示,“这是第一个通过比较基因组测序记录的新冠二次感染。这两次感染的两种病毒株基因组中9种不同病毒蛋白的24个核苷酸的差异和14个氨基酸的变化,强烈暗示了患者是再次感染,而不是持续排毒142天。”
袁国勇表示,尽管二次感染期间患者的病毒传染性仍不确定,“但这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与其他引发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OC43、229E、NL63或HKU1)或许类似,可能会继续循环传播。”值得一提的是,HKU1即由袁国勇团队发现。
论文指出,此前已有研究显示,COVID-19康复患者的抗体水平会下降,然而,是否会真正发生二次感染尚不清楚,8月发生在香港的一例案例则为此提供了研究机会。
论文中提到,患者为一名居住在香港的33岁男性,平时身体较好。在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患者出现3天的咳嗽和痰、喉咙痛、发烧和头痛症状。3月26日,经口咽后唾液SARS-CoV-2 RT-PCR确诊为阳性。他于3月29日住院,那时他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患者于4月14日出院,经鼻咽拭子和咽喉拭子两次RT-PCR检测均为阴性。
8月15日,该患者从西班牙经英国返港,在香港机场进行入境筛查时,采集的口咽部唾液经SARS-CoV-2 RT-PCR检测呈阳性。该患者再次入院,并一直保持无症状。
图片
这就意味着,患者在第一次感染之后的142天发生了第二次无症状感染。论文指出,在第二次感染期间,血清学证据显示C反应蛋白升高和SARS-CoV-2 IgG血清转化。
图片
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属于不同的分支/谱系。研究团队与“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库中的病毒基因组比对发现,第一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在ORF8(开放阅读框8) 64位点有一个终止密码子,并且与2020年3月/ 4月采集的毒株在系统发育学上密切相关。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与7月/8月采集的毒株在系统发育学上密切相关。
图片
此外,研究团队在9种不同的蛋白质中还发现了23个核苷酸和13个氨基酸的差异,包括B细胞和T细胞表位位置。
该论文的结论为,流行病学、临床、血清学和基因组分析证实患者是二次感染,而不是第一次感染后持续的排毒。“我们的结果表明,尽管因为自然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可能实现新冠群体免疫,然而SARS-CoV-2可能会继续在人群中传播。”
研究团队认为,对二次感染患者的进一步研究将对疫苗设计非常重要。
袁国勇还对澎湃新闻记者强调,至少一半的RT-PCR阳性COVID-19病例是轻症,之前也有研究报道轻症COVID-19患者的抗体水平在3个月后快速下降,“这产生了一个担心,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了,因为再次感染是无症状。如果机场没有对所有入境人士进行检查,这则病案可能也就被遗漏了。”
他指出,二次感染的无症状性可能与首次轻症感染后免疫系统启动更快的免疫清除有关。袁国勇还强调,应该做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持续的时间。此外,“应监测SARS-CoV-2抗原的变化,特别是在二次感染的患者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