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大爱!厦大副教授陈大冰兄妹一生未婚、相依为命!生前这决定让人泪目

“李书记,大冰老师的120万元捐款已拨到我们院了……”昨日下午,在电话里听到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办公室陈老师的回复,滨海街道白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冰老师兄妹的遗愿总算圆满完成了!”

李晓勤口中的这对兄妹,是厦门大学退休教师、南洋研究所(现为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陈大冰和他的妹妹。

助老员蔡婕婷居家照护陈大冰(左)。(社区供图)

兄妹俩都终身未婚,相依为命。妹妹于去年10月去世,享年80岁;哥哥今年5月去世,享年89岁。

让李晓勤感动的是,妹妹过世后,大冰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专门进行遗嘱公证,将兄妹俩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百万元遗产,捐赠给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用于资助贫困学子。

“我们兄妹俩没有子女,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感受到满满的爱。”

陈大冰生前曾反复提及,他和妹妹生在厦门,长在厦门,希望把遗产捐献出去,把爱传递出去,把爱留在厦门。如今,他们的愿望终于圆满实现,在厦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继续将爱传递下去……

兄妹一生未婚 省吃俭用决定捐出遗产

“你看,这厚厚一叠都是有关老人遗产的材料。”在白城社区居委会,李晓勤向记者展示了陈大冰老人遗产执行的部分材料。记者细细翻阅,有鹭江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老人亲笔手写的遗嘱、授权书等,其中各家银行的业务凭证就有十几张。

作为白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勤全程参与了老人的资产清点和遗嘱执行。

资产管理小组在复核陈大冰遗嘱相关材料

“为确保老人的遗产能按照老人意愿进行处置,在老人授权下,今年3月底,社区居委会、启福社工、益城义工以及老人的挚友蒋细定组成陈大冰资产管理小组,全权负责老人的资产清点和遗嘱执行。”李晓勤介绍,这些业务凭证就是他们对老人资产进行清点时银行开具的凭据,“里面有六七家银行,每家银行存一点,再加上家里的现金,最后资产清点出来约有300万元”。

这是老人兄妹俩一辈子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

“两位老人过得非常节俭。”跟踪服务老人的社区助老员蔡婕婷回忆,老人的生活水平完全不像退休副教授该有的水准。

“家里的家具非常旧,像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人最经常吃的是地瓜稀饭,煮一次豆腐,加一点肉末煮酱油水可以吃两三天。陈奶奶生病了都舍不得上医院看病,怕花钱!”说起两位老人的“悭钱”,经常上门关心老人的启福社工郑世彩也印象深刻。

这么节省的两位老人,却决定在过世后将百万遗产捐赠给学校,帮助那些贫困学子完成求学之路。“真的没想到,没想到老人会做这样的决定。真是让人很敬佩!”郑世彩感叹。

兄妹相依为命 在厦感受到满满的爱心

而这样的决定,陈大冰老人生前曾多次提起,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陈大冰于1931年8月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家中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

1954年,自幼品学兼优的陈大冰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先后在林业部、福建林学院等单位工作,1979年到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从事东南亚经济研究。在学术上,他颇有造诣,曾与汪慕恒教授合作翻译《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典例分析》,并参与多本专著的编写,发表数十篇论文和译文。

老人一生未婚,与同样终身未婚的小妹妹在厦大海滨校区一住多年。兄妹俩都没有子女。陈大冰的大哥和三弟早年过世,兄妹俩唯一的亲人就是漳州的侄子侄女。这么多年来,兄妹俩相互照顾,和许多高龄空巢老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

2019年10月2日,妹妹因病去世。妹妹80岁寿终正寝已然算是喜丧,陈大冰老人却无法接受。坐在轮椅上的他,根本无力操持妹妹的丧礼。

在老人最为无助的时候,社区工作者、邻居好友、社工等第一时间聚在一起,来到老人身边,举行告别仪式,事无巨细地帮助他操办妹妹的丧礼。

妹妹走后,陈大冰的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想将遗产捐赠给学校作为助学金的念头却日益强烈。“我们兄妹俩生在厦门,长在厦门,这么多年来受到社会、社区、学校、老同事的关照、爱护,总要回馈点什么才能走得安心。”老人多次向蒋细定、李晓勤、小蔡和大郑等人表达这样的心意,这也是他妹妹生前的一个心愿。

多方倾情相助 圆满完成老人“爱的遗愿”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老人突发重疾。尽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非常忙碌,启福社工与白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马上联系厦大保安120担架队把老人紧急送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生告知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老人的病是因为器官老化引起,已无治愈的可能。

陈大冰突发重疾,白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晓勤(左)等人帮忙送医。(社区供图)

尽管大家都尽可能地瞒着老人,但老人似乎已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他再一次提出走后将遗产捐赠的心愿。

为了不让老人留下遗憾,李晓勤马上联系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律师告诉她,像陈大冰这种情况的社区长者,要想遗产分配按照老人的意愿实现,必须对遗嘱进行公证。为此,3月底,在社区牵头下成立了陈大冰资产管理小组。

在完成资产清点后,老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遗产的40%,也就是120万元作为助学金捐赠给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剩余60%由其侄子侄女等三位亲友共同继承。为确保遗嘱的合法性,社区联系鹭江公证处到病房为老人做了遗嘱公证。

做完这一切,老人似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平静而安详。

5月28日,李晓勤来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此时老人已经进入昏睡状态。李晓勤走到床头,轻声呼唤老人,老人睁开眼睛,吃力地向她伸出双手,嘴里含含糊糊地说着什么。

李晓勤紧紧握住老人枯瘦的手。“您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对社会和学校做了很大的贡献,在生命的最后您还想着帮助别人,我们都尊敬您。”听着李晓勤动情的话,老人的眼角慢慢地溢出了泪水。见此情景,在场的大郑、小蔡、老蒋等都湿了眼眶……当天,老人在家中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开了。

在大家的操持下,老人的葬礼办得很顺利。一切从简。6月3日,根据老人的遗嘱,资产管理小组在白城居委会做资产处置工作。

葬礼是老人想要的样子,遗嘱执行也充分按照他的意愿。只是兄妹俩已无法感知,众人因他们的离去而悲伤,也因他们的爱心而感动。

记者手记

这就是大爱的模样。

一生未婚的陈大冰老人,带着爱走了。

想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可以不带任何遗憾去见自己的妹妹了。因为他在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好友的陪伴下,实现了“像弟弟妹妹一样在自己的床上走”的心愿,更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和妹妹的约定,捐出两人一生共同的积蓄,帮助贫困学子。

在两位老人的一生中,他们没有享受到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许多时候难免孤独寂寥。但他们却也不缺乏爱,因为在充满爱心的厦门,在他们的身边,始终有一群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善意的心给予老人温暖和关爱。

每一份温暖,每一份爱,都被老人深深镌刻在心里,化作他们心中的柔情。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别无所求,只惦记着用自己的爱去回报,将爱传递、传播。

这样的爱,让我们心生温暖,深受感动。

在爱心厦门,这不正是大爱的模样?!

--------------------------------------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海西晨报

海西晨报记者:林爱玲 摄影:唐光峰 实习生:尤彬阳 韩清伟

编辑:杨欣 审核:蔡文演

海西晨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