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千公里,探秘西藏特色手工艺品如何走出雪山?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严嘉豪 蔡黄浩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的318国道拉孜段路旁,有一座特殊的"5000公里纪念碑广场"。从318国道的起点上海人民广场到位于此处的西藏拉孜纪念碑广场,距离正好为整整5000公里。
图片
(图说:西藏拉孜纪念碑广场,此处与上海人民广场距离正好为5000公里)
六弦琴、卡垫、藏香、唐卡……过去,这些产自西藏的特色手工艺品只能在本地销售,产能极其有限。如今,借助援藏项目帮扶,这些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不仅开始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更是在"互联网+"助推下,成功地飞往千里之外。
木匠爱音乐,90后藏族小伙变身"六弦琴大师"
在上海援藏项目的扶植下,拉孜纪念碑广场一带正在修建崭新的旅游综合体和强公村小康示范村。藏族小伙顿加的央德扎念民族传统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坐落在离纪念碑广场不远的318国道旁。
在藏语中,"扎念"意为六弦琴。拉孜被誉为"堆谐之乡","堆揩"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踢踏舞,而六弦琴正是本地农牧民舞蹈时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
图片
(图说:央德扎念民族传统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悬挂的六弦琴)
顿加今年28岁,以前干过木匠,闲暇时,爱好音乐的顿加会背着他的六弦琴四处参加演出。六弦琴独特的造型和悠扬的声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许多乐器爱好者向顿加打听哪里能买到六弦琴。他也从中发现了商机。
2018年9月,在上海援藏项目资金的扶持下,顿加成立了自己的央德扎念民族传统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引了9户农牧民入社,筹备资金共49万。现有技术人员7名,其中木工5名,画工2名,另外还有学徒工7名。
图片
(图说:顿加正在演示六弦琴的弹奏方式)
合作社如今采用"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走入合作社的大门,就能听到屋后作坊内传出的叮叮咚咚乐器加工声。顿加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制作六弦琴所需的杨木、核桃木等原料主要来自拉萨、林芝等地,制作一把六弦琴,主要分为木柳加工、挖琴箱体、亩纹雕刻、琴体接头、装皮及上色绘画等6个步骤,所有工序均由工匠手工制作完成。
顿加说,六弦琴根据有原料和工艺精细度的不同,售价在一千到上万元不等。虽然价格算不上便宜,去年合作社生产出的400多把六弦琴还是销售一空。顿加介绍,如今合作社的六弦琴有四成销量来自线上,他在抖音上有四千多粉丝,六弦琴最远销往成都、甘肃等地。也有人在看到他视频后慕名而来购买乐器。
图片
(图说:合作社内尚在加工过程中的六弦琴体)
据顿加介绍,2019年年度,合作社向入股的9户农牧民家庭共计分红9.75万元。在合作社工作的员工每月收入也能有5000元左右。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谭铭表示,下一步,上海援藏项目将帮助合作社寻找更大的生产销售场地,拓宽合作社产品的销路,并帮助合作社购买新的生产设备。
除了独特的"堆谐"文化,拉孜还有着生产手工艺品的传统。在拉孜县扎西宗乡利民民族手工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本地农牧民正一边高唱着悠扬的藏语歌曲,一边编织着具有本地特色的卡垫。
图片
(图说:当地农牧民正在织造氆氇)
合作社负责人平拉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目前合作社主要经营氆氇、邦典、毛毯、围巾、围腰、藏式礼包、民族服饰、羊毛绒、六弦琴、藏式家具等特色产品的加工及销售。
在2019年搬迁至县城产业园区后,合作社目前的占地面积扩大至4800余平方米,有员工119人,设有22个生产车间。家住附近的社员都能来这里借助合作社的场地与设备进行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还会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平拉说,2019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138.6万元,员工每月收入都有至少3000元。
图片
(图说:拉孜当地瓜农正在售卖品种引进自上海的"8424西瓜")
老手艺腾飞,来自古城萨迦的千万级藏香生意
在紧邻拉孜的萨迦县,这里曾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萨迦唐卡、八思巴藏香、泥塑面具,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都产自萨迦。在过去,这些手工技艺均散落在民间,2019年5月,萨迦县民族手工业园区正式建成,唐卡、银器、面具等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园区。萨迦的民族手工艺品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开始走向"抱团式发展"。
在萨迦民族手工业创业基地,唐卡、银器、面具、藏香等不同手工艺品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室。在唐卡工作室,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唐卡作品以外,画师们还在疫情期间专门绘制了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主题的唐卡作品。
图片
(图说:画师正在绘制唐卡)
据一名画师介绍,他正在制作的这幅唐卡预计耗时五到六个月。而这样一副经过长时间打磨出的唐卡作品,售价往往达到数千乃至上万元。
同样需要耗费匠人大量精力制作的还有萨迦泥塑面具。它有着900多年的制作历史,是萨迦文化艺术名片,也是重要的西藏文化符号。
图片
(图说:疫情期间绘制的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主题的唐卡)
在过去,由于唐卡和泥塑面具体积大,制作工序复杂,因而价格高昂,难以打开市场。萨迦县民族手工业创业基地负责人仁庆欧珠表示,现如今在上海援藏项目的帮扶下,基地目前正在打造能够为市场接受的小型化手工艺品。当地手工艺人也逐渐开始接受新的设计理念。
从传统手工艺走向市场化,仁庆欧珠的信心源自于旗下八思巴藏香的成功转型。八思巴藏香从发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由藏红花、藏寇、红景天等几十种名贵药材及香草手工制作而成,拥有防虫、净化空气、提神醒脑等功效。
图片
(图说:制作藏香所需的各种药材与香草)
仁庆欧珠在沿袭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包括藏香枕、车载藏香、藏香礼盒等在内的50余种产品,让藏香真正进入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帮助藏香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仁庆欧珠说,这其中还要感谢上海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2019年8月,仁庆欧珠和他的团队被邀请参加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短短5天内,仁庆欧珠带去的30余箱藏香便销售一空,总计销售额达到88万。八思巴藏香也进入"百县百品"首轮入选名录。
图片
(图说:正在风干的塔香式藏香)
如今,八思巴藏香在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江苏、海南等地设立了20余个线下体验点,87%的产品销往了西藏自治区以外地区。仁庆欧珠还专门建立了线上商城,通过"互联网+"经营模式,八思巴藏香的销售额从2016年的500万元一跃增长到2019年的3720余万元。
"如果没有上海援藏支持,萨迦的手工艺品根本走不出雪山",仁庆欧珠说道。下一步,他还想以萨迦本地历史文化为依托,生产更多如手机壳等特色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