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 我的城

2020年,中山首次面向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开展“企业优秀高层次人才”“企业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评定工作,从全市上一年度纳税排名靠前企业和现有省市级创新创业科研团队中,按人才贡献大小评比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

在今年3月28日举办的中山人才节上,李晓敏、邓飞忠、吴晖、邴黎明、蒋吉强5人获评中山首批“企业优秀高层次人才”,每人还获得20万元的人才资助。

彰显中山重才爱才的取向、引才聚才的诚意、留才厚才的决心。南方+中山频道、南方日报中山观察推出《中山人才说》栏目,展现中山优秀人才事迹,倾听人才们的心声与想法。

●南方日报记者 吴帆

率先实施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

“作为一个普通的设计研发人员,没有想到如此高的荣誉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回想起颁授仪式当天的情景,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兼技术研究所所长蒋吉强仍历历在目。他认为这样大力激励基层研发人员,体现出中山对技术人才和一线人才的爱护与重视。

面临“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处于新的发展风口的中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更加渴求人才。为此,中山着重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拿出“中山诚意”揽天下英才。通过重奖人才彰显重才爱才的取向、引才聚才的诚意、留才厚才的决心。

中山提出,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以高品质的市政设施和生态环境为引领,以高端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为引领,以高端产业和龙头项目为引领,以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为引领,推动形成高端人才“顶天立地”、基础人才“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在人才评价方面,针对企业人才难以通过常规认定、评定程序进入高层次人才体系问题,中山率先实施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明确企业负责人可直接推荐对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入高层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山启动人才医疗保障计划,着眼人才需求,以市三甲医院为阵地,成立中山市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中心,在不挤占现有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专属的医疗咨询服务。目前该中心覆盖全市2800多名高层次人才和200多名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已有70多人提出咨询需求。

出台24条举措解决人才“三忧”

谈及今年的颁授仪式,让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晓敏感到欣喜的是,“3·28”人才节当天中山还公布相关人才计划,一批人才与中山签约。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未来,那天不仅有对自己成长经历收获的感慨,更有对城市未来的期盼。”李晓敏说。

中山人才节是国内首个以人才命名的节日,201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7年来,人才节成为中山招才引才的风向标,系列重磅人才政策在人才节期间发布。

今年,中山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下称“人才24条”),重点围绕提供人才幸福安居保障、鼓励和支持人才入户中山、完善人才子女教育保障、畅通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大力激励宣传突出贡献人才、持续培育中山青年人才7个方面提出务实管用的24条措施。

人才24条旨在进一步优化中山人才创新创业综合环境,使中山成为大湾区人才集聚的魅力之城、奋斗之城、活力之城、机遇之城。

中山提出,解决人才的“三个之忧”。健全市、镇(区)两级人才安居房供给体系,筹集5000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安居房;明确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租住人才安居房分类享受最高100%租金补贴,享受期3年;加大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在购买首套自住住房时提供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至500%的优惠。

政策发布以来,各有关部门跟进抓好落实。其中,中山市公积金中心开通人才住房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有83名人才申请77笔共4582.8万元。4—6月人才入户申请数7359人,同比增长91.2%,环比增长46.1%。

解决人才配偶就业之忧。中山明确用人单位负主体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协调统筹,区分人才配偶原岗位性质,分别提出随迁就业办法。

解决人才子女入学之忧。中山提出,第六层次以上高层次人才子女申请幼儿园、小学、初中新生入学的,纳入政策照顾生,视当年申报人数和学位情况优先安排;从市外转入就读的,按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

完美李晓敏:

从分析员到研发总经理的创新坚守

李晓敏是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完美”)研发中心总经理,从2001年来到完美,李晓敏扎根中山从一名基层分析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技术负责人、研发管理者。

初到中山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中山市最具有标志性的兴中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道路干净,行道树正开着花,风景也美。”回想起19年前第一次到中山的场景,李晓敏觉得仿佛就在眼前。

她说这座城市不仅干净优美,而且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在市场街上用普通话和别人讲话,本地人马上会友善地以普通话回应。

1999年,李晓敏和丈夫在老家吉林办理了国企停薪留职手续,怀揣梦想南下闯荡。“先生被聘到中山工作,我先在广州。我选择中山完全是出于‘安家’的考虑。”李晓敏说,2001年,在一个招聘会上,她“偶遇”完美,开启了在完美19年的工作。

李晓敏回忆,进入完美后的第一个大挑战是在2007年,当时她是品质保证部检测中心负责人,公司为了全面升级产品质量管理,提出一项战略决策——检测中心申报国家认可的实验室。

彼时,在行业内由一家企业单独建立国家认证检测实验室并不常见。有关评审专家甚至有点“不相信”企业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要获得检验认证,必须经过盲样测试环节,即带来数个密码样本,只有审核评定部门知道真值数据,受考核实验室进行现场实验检测、得出数据。数据要与答案数据一致方可通过。

“表面上考核的是一个数据,其实涉及到整个系统管理水平和人员技术能力水平如何。”李晓敏说,从人员管理、样品管理、试剂管理、测试方法、测试环节、测试设备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严格把控,任何一个小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数据不准。面对“数据不符即失败”的无容错挑战,李晓敏和她的团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终于,品质保证部检测中心于2008年4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定获得实验室认可。质量保障持续为企业提供生存、发展之本,也正是这样前瞻性的决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奠定了公司质量品牌的行业地位。

向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变革转型

2018年,李晓敏迎来了第二个里程碑,从技术部门调任研发中心工作。

从检测技术、工艺技术到创新研发。这次不仅是岗位的变动,而是要担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正是当年,公司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建立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下称“完美生科院”)。研发中心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部门,也面临巨大的变革转型。

“过去公司的研发中心以产品为导向,完美生科院成立,是从产品和市场为导向,转向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为导向,也是企业的二次创业。”李晓敏说,自启动相关工作以来,在公司的引领下,她和团队奔走忙碌,引进人才、建立队伍、链接资源……在过去25年完美科研上的积累,为生科院的启航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如今已进入运转状态。

她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完美生科院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引入先进的科研成果,提升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谈及今年的“3·28”表彰大会,她说在领奖台上想到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更离不开中山政策、公司平台、团队以及家人的支持。而更让她感到欣喜的是,“3·28”人才节当天中山还公布了“333”人才计划,一批人才与中山签约。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未来,那天不仅有对自己成长经历的收获感慨,更有对城市未来的期盼。”李晓敏说。

早在2015年,李晓敏已被评为中山市第五层高层次紧缺适用人才,享受中山市政府津贴和住房津贴。她为中山不断尝试在人才政策方面突破创新,为人才发展提供空间和土壤点赞。

同时,李晓敏建议,在激烈的城市“人才竞赛”中,中山可以进一步精准施策、精准引才。“比如,从本地出去的优秀学子,如果能回到家乡,他们会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会是中山非常优质的人才资源。”

对于新一代的青年人,李晓敏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南下找工作时,虽然从管理者重新变为一个基层检测分析员,但也正因为这段经历,让她打好基础。

她说,青年人从基层做起非常重要,基础打得牢路才能走得更远。要有长远的规划和追求,而不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扎扎实实、勤奋吃苦,会让人成长更快、收获也会更多。

最后作为一个新中山人,李晓敏也希望借此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公司多年的培养,希望中山更强、完美更好、人才更多。

华帝邓飞忠:

带好团队 在钻研与学习中成长

“人才荣誉颁授仪式后,马上就有工作人员和我对接,通过微信联络和办理手续,不用自己跑就全部弄好了,关爱人才的举措很实在也很便利贴心。”从2003年本科毕业来到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帝”),现任该公司热水器研发部资深经理的邓飞忠已在中山工作了17年。他感受到中山关爱人才的举措正在进一步升温。

潜心钻研,已授权和申报专利117项

邓飞忠是湛江廉江市人,2003年毕业于湛江海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之初,希望在珠三角找工作的他,把目光放在中山、东莞、佛山等城市。

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邓飞忠看到华帝招收应届生。一旁,大幅的小榄镇广告也让他对中山这座城市更加感兴趣。“家用燃气灶和燃气热水器与自己就读的专业比较对口,所以选择来到华帝。”他说。

在中山的这一留便是17年。邓飞忠沉下心来,在华帝产品部门从事家用燃气热水器产品研发工作,潜心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他与团队完成了大静界冷水燃气热水器、直流变频强抽燃气热水器、负压式燃气热水器超静音燃烧技术、温控舱技术、瀑布浴零冷水技术等研发工作。

其中,针对燃气热水器二次开水时出现的水温骤降问题,邓飞忠及其团队在2014年研发了温控舱技术。他介绍,用户在使用热水器时,关闭重新打开后,开始阶段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是冷水。通过研发一种解决燃气热水器水温波动的温控舱技术,新的产品有效解决了用户使用不舒适的痛点。

“一些研发技术和产品的原理看似简单,但是要受到市场认同、并被广泛应用,从各个部门到具体每名研究人员都要完成大量工作。”邓飞忠说。

“对于技术研发工作而言,即使是一个部件的调整,也会涉及较多方面的考虑。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邓飞忠说。

在研发过程中,他也曾遭遇过挫折。2016年,进行一种新型热交换器开发时,在材质选型上有不锈钢和无氧铜材质两个方向。两种不同材质对方案设计和产品结构的要求完全不一样。选择不锈钢材质,耐腐蚀对燃气热水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向;铜质材料的传热导热和延展性好,也是业界比较成熟的常用材料及工艺。

邓飞忠及其团队初步设计完成了不锈钢的方案。但是当时行业对于不锈钢热交换器的制造技术和焊接工艺还不成熟,给整个团队带来很多阻力和挑战。团队感到非常苦恼,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进行技术攻关,但最终在当时阶段还是没有取得成功。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挫折和失败,为不锈钢热交换器方向的技术研究积累下基础,邓飞忠和团队继续钻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锈钢产品将被更广泛地应用。

邓飞忠在带领团队开展技术研发过程中,已授权和已申报专利共计117项: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约32项;正在向国家申报的发明专利约41项、实用新型专利约42项。

带领团队,培养12名技术骨干

回忆起3月28日当天接受表彰的情景,邓飞忠说感到很自豪。开始他以为会有很多人领奖,到了现场后发现一共5人,而且都是在中山服务较长时间、偏向技术类岗位的人才。这让他感受到这份表彰沉甸甸的分量,更感到肩头责任大了不少。

“毕竟是作为技术人员被市里认可表彰,回来后我想到的是怎么把工作做好、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带领好团队。”邓飞忠说。在工作中,邓飞忠几乎是每天带着团队不停“冲”的状态。

“做好每款产品,让每一款产品都有进步、有竞争力。”这是邓飞忠在工作中给自己的目标和鞭策。一方面,他会与同行进行交流,掌握业界的最新技术方向和动态,让自己不掉队。另一方面,他也在通过学习不断自我增值。2013年,华帝公司与重庆大学合作,在中山开办针对研发人员的工程硕士班,邓飞忠通过考试及学习,并于2017年6月毕业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燃气方向)工程硕士学位。2018年12月,邓飞忠还取得了国家机械高级工程师职称。

2018年,邓飞忠被评定为中山市紧缺适用高层次(第六层)人才,每年可以获得中山市给予的人才补贴。感受到政策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邓飞忠也鼓励部门研发工程师积极申请中山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从而更好地扎根当地。他认为,中山关爱人才体现在行动上,让人才安心暖心。

邓飞忠建议,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中山可以在手机端、互联网端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关于人才子女入学读书等方面的办法,解决人才之需。

如今,对于那些当年和他一样刚进入企业的年轻人,邓飞忠也会经常与他们谈心,进行引导。他认为,成为人才的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同时,一定要注重学习,在钻研中不断成长。

近三年来,邓飞忠已带领培养大学毕业生、年轻工程师12名,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培养5名热水器研发高级主任工程师,已成为公司核心资深技术骨干。

中山农商行吴晖:

不断突破自我 刷新人生价值

“当时只是以为普通的活动,走入会场看到巨幅的人才照片,市主要领导为入选人才和团队颁发证书,那样高规格的礼遇,切实感受到了中山对人才的渴望与善意。”中山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助理吴晖对当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良禽择木,选择开放包容的中山

吴晖,47岁,江西人,现任中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助理,负责全行零售转型、产品创新、业务拓展、运营管理和科技建设等各项工作。

1995年,即将从广东海洋大学毕业的吴晖面临就业的选择。她将目标定在了珠三角这片处处充满机遇的热土。毕业前她怀揣着简历游历了珠三角的多个城市,其中也包括孙中山的故乡——中山。

“当时就觉得中山非常干净和文明,环境优美,有欧洲小镇的感觉。在路边石凳上随便一坐就是一片公园般的景象。”吴晖说,那时从中山本地人诚挚而蹩脚的普通话中,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平和而开放的独特气质。她母亲第一次来中山时,对女儿说,在中山的公交车上总有人主动让座。这样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让吴晖最终选择了中山,并入职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山市农商银行的前身)。

从1995年到2020年,吴晖从一个普通基层员工,一步步成长为支行行长、部门负责人、总行管理者。先后参与及负责过办公室、人力、团委、支行、稽核、零售业务等工作。

从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到中山市农商银行,吴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和企业的初心,做立足社区,服务社群的金融机构。

2009年,中山社保部门出台政策,让没有工作单位、也没有缴纳社保的老人,每人补缴19440元,60岁后就可以领取退休金。当时,吴晖担任城区信用社主任。“石岐区这1000多个老人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很多不会写字,语言表达和沟通也很不顺畅,但是1个月内要交齐材料,发出贷款以补交费用。只看业务是不赚钱的,更多的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她说。

数不清加了多少班的一个月后,吴晖和她的同事终于让老人们领到了社保卡,解决了他们养老的后顾之忧。

2019年,中山农商行全行动员,全力配合中山市政府推进中山市社保卡发卡推广工作。通过提早周密部署,高效沟通协调,率先于10月30日发出广东省首张第三代社保卡。截至2019年末,全行社保卡业务累计申请101.78万户,承担了全市近60%的发卡业务量,极大地支持这项民生工程的快速落实。

不畏挑战,主动迎接变化

“我喜欢变化,生活的求变会让自己充满活力,而工作上的求变则能不断催生出创新。”吴晖说。面对竞争,她和团队一直关注着金融市场的前沿,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出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保持着推陈出新的活力。

二十五年勤细耕,抬首已然星汉成。光靠一时的爆发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次次挑战的,背后是吴晖及她的同事们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努力。“作为本地零售银行,我们长期与中山全市超过九成的村委保持业务合作,力求服务到中山的每一位市民。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吴晖说。

在吴晖及其同事们的推动下,截至2020年6月底,中山农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增加至138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增加至10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加至704亿元,分别是2013年6月底的2.5倍、2倍和2.1倍。2013至2019年,中山农商银行实现净利润65.14亿元,现金分红31.23亿元,纳税41.29亿元,税收贡献位居中山市银行业的第一位,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回报。

“主动学习”“迎接挑战”是吴晖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两句话。这次被评为中山市企业优秀高层次人才,吴晖感到很感动。她为中山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如今她期待中山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山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未来应围绕经济发展,重点打造有特色的人才吸引计划,为人才培育良好的土壤。”吴晖说。

大洋电机邴黎明:

从事研发工作需怀敬畏之心

邴黎明现任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研发设计和管理工作。从毕业到现在,他投身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已近11年。

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机从无到精

“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我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较多”,2009年邴黎明从高校毕业,就读电机与电器专业的他把择业目的地放在了珠三角。也是在这一年,中山站和中山北城轨站启动建设,邴黎明对这座处于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城市充满憧憬。通过企业招聘他来到中山,这一留便是11年。

“新能源汽车”这个关键词贯穿了邴黎明进入大洋电机至今的工作。2009年,大洋电机公司起步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领域。邴黎明参与了公司的一款纯电动商用车直驱电机产品软件研发,负责项目的软件研发、样机台架测试、产品装车调试等工作。

“大洋电机那时在家电电机方面已是龙头,但是汽车电机对于与我们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之前没有借鉴,会遇到什么工况、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开发迭代都需要一步步钻研。”邴黎明说。

当时,行业内纯电动商用车驱动系统基本都采用多档变速箱+电机的设计,舒适性以及多档变速箱的可靠性均较差。邴黎明与团队创造性地在纯电动商用车上去掉多档变速箱,采用直接驱动的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引领了纯电动商用车驱动系统技术潮流,至今仍然是纯电动商用车驱动系统的主流技术方案。

邴黎明记得,在完成第一个项目的开发设计、把产品交付给客户在实车上使用时,他的内心非常自豪。自己参与研发的产品第一次进入应用,这是一种不一样的兴奋。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邴黎明还主导完成针对新能源物流车应用的驱动电机开发。相比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物流车驱动电机具有转速更高、工况更恶劣、NVH性能要求更严苛等特点,还需要根据很多特殊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邴黎明及其团队针对这些应用特点开发了专有的驱动系统。这一驱动系统相比原有新能源客车驱动产品,噪声降低近10dB,高效区占比提升10%,最高效率提升1%,抗振等级由3g提升至6g,产品性能大幅度提升。

同时,他还将驱动电机控制单元、转向油泵控制单元、刹车气泵控制单元等整车高压电力电子零部件集成设计在一个控制器箱体内,减少了整车布置中各零部件单元之间的连接线束,便于整车零部件的安装布置,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电力电子集成控制单元集成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及竞争力,获得市场的认同和批量销售应用。

在他与同事的一起努力下,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及可靠性不断提升。

未来要积极承担更多责任

参与乘用车领域的电机产品研发工作,邴黎明说最大感受是需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乘用车电机是面向大众日常使用的,我们要考虑汽车会遇到什么情况、电机如何更好地保护使用者。”他说,比如他们会与合作客户在高寒、高温、高湿、高原的实验场地进行耐久性测试,专门考察电机和轴承的运转工况。

开发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时,项目组会涉及从销售、研发到采购、生产等各个部门的人员。作为公司技术总监,邴黎明会协调好各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关系。一旦遇到问题或突破瓶颈,他还会去协调资源、请教专家,与高校联合产学研合作,共同对技术难点进行攻关。

今年3月28日,邴黎明作为中山5名企业优秀高层次人才代表之一上台领奖。他说,到中山11年,第一次接受这样隆重的表彰,心情很激动,有点受宠若惊。作为人才代表,他觉得未来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承担更多责任。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对来中山的人才起到正面激励作用。

邴黎明认为,中山在制定惠及人才政策时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在当地读书入学的支持政策,为人才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对于刚毕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他分享了三条建议:

第一,做好吃苦的准备。企业和学校不同,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要努力地想办法解决,有时候可能会加班加点。年轻人重要的是快速成长、累积经验,所以不要太计较。

第二,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问题可能要长时间才能解决,不要放弃、要多想办法、寻求帮助、坚持下去。

第三,要具备学习能力,要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习提升,才能紧跟行业步伐,应对挑战而不被淘汰。

长虹蒋吉强:

耐得住寂寞 扎根技术岗位15年

蒋吉强现任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兼技术研究所所长。从2005年到中山加入到广东长虹,在开发岗位上,蒋吉强多次承担公司重点开发项目,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申请专利50余项。

偶然结缘中山,扎根技术岗位15年

1998年,家在简阳的蒋吉强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进入四川长虹公司从事研发工作。2003年合同到期后,他回到老家接手家里的磨料磨具工厂。经营自家工厂1年半以后,蒋吉强觉得还是想做回本专业的事情。

彼时,蒋吉强妻子仍在四川长虹工作,一次他到厂里与老同事相聚,同事提及,长虹在广东中山的生产工厂正逐步升级为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基地,亟需人才和技术骨干。那天晚上“三个老朋友喝了一斤半白酒”,蒋吉强决定来到中山。

“之前从来没有来过中山,以为中山就是在海边。”蒋吉强说,那时看电视剧,画面中孙中山在海边礁石旁思考,以为中山随处都能看到海。不过,2005年当他第一次来到位于南头镇的中山长虹基地,他发现这里并不靠海,甚至有点偏僻,周边还有农田。

蒋吉强在中山这一留至今便是15年,他从一名基层开发人员逐步成长为公司技术开发管理人员。

让蒋吉强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与美国ROKU公司联合开发针对美国市场的ROKU智能电视这件事。

当时,智能电视发展越来越快,而广东长虹还主打数字电视产品,智能电视产品销量不到三成。在这个关乎发展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上,广东长虹决定举全公司之力,与美国ROKU公司联合进行研发突破。蒋吉强与技术团队承担了这一重任。

从立项、启动、开会,到研发、沟通、攻坚,蒋吉强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终于,2017年公司推出了针对北美市场的ROKU电视。这一产品采用内置ROKU OS及海量APP、正版授权北美主流的应用Netflix等,支持ROKU Mobile APP for IOS and Android实现手机和电视的交互,实现手机与电视链接简单易用。

同时,产品还实现网络在线自动升级服务及产品迭代升级,升级快速便捷,维护简单。这在中国海外出口电视属于行业前列。从2018年开始,项目实现年产100万台出口美国,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以上。公司也成功实现从数字电视产品向智能电视产品的转型。

发挥统筹优势,提升产品交付能力

去年3月,广东长虹公司成立项目管理部,蒋吉强被任命为部门负责人。他介绍,公司规划设立这个部门,目的是为了实现从前端策划到货品交付的统筹管理,以进一步提高产品交付能力。

“前端客户什么时候需要,后端同步推进与研发、采购、生产部门进行统筹和衔接,流程实现了从串联到并联的转变。”对产品了解、对流程熟悉,蒋吉强利用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统筹从立项评审到物料准备、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产品交付周期从45天左右压缩至30天。

也正因为发挥统筹管理的部门优势,今年面对疫情,公司与芯片等关键部件公司和物料上下游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络沟通,提前规划和布局,让2020年上半年的订单销量相比往年同期获得了较大增长。

谈到今年3月28日人才表彰会,蒋吉强说,“作为一个普通的设计研发人员,没有想到这么高的荣誉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他认为这样大力表彰基层研发人员,体现出中山对技术人才和一线人才的爱护与重视。

在中山,蒋吉强不仅享受到真金白银的人才补贴,其子女也通过人才政策在当地入学读书,他感受到中山对人才越来越重视。蒋吉强建议,中山可以在跨省职称互认、提供更多优质学位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