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 把数字技术注入夜市“烟火气”

7月28日晚上,在中山市沙溪镇涌头村南康街56号,曾经的布碎市场第一次亮起霓虹灯。

涌头村的村民们发现,这个年前还是一片沙地的村集体物业不知何时铺上了水泥,搭起了灯架,打出了“便民夜市”的招牌,成为阿里1688“便民夜市”扶持计划的广东首个站点集市。

7月17日,沙溪镇与字节跳动在沙溪时尚创意城联合举办了百城好物大湾区好物市集中山专场。“今年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大型活动,保持线上线下的持续热度。”中山市沙溪镇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副局长章培华说。从3月底的首届时尚沙溪328直播节开始,章培华和同事们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疫情无疑对这个以制造和外贸为产业重心的服装重镇造成了一定冲击,也让沙溪坚定了向“数字化时尚沙溪”转型方向发展的决心。

改造布碎市场让数字技术融入到便民夜市中

即使是对于阿里巴巴夜经济负责人赵晓明来说,在沙溪开设“便民夜市”也不过是在1个月前才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沙溪镇政府的积极主动让赵晓明印象深刻:“政府在落地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促成这一次的合作。”

“便民夜市”开市首夜,来凑热闹的村民络绎不绝。

曾经杂乱无序的布碎交易市场不见了,半封闭的集市内荧光夜灯和网红风格的摊位布置让他们感到新奇。由于摊位设置不多,许多摊主将车开进了夜市,打开车辆后备厢当做摊位使用。在“便民夜市”启动仪式结束后,沙溪镇镇长徐业恒绕场跟商贩们聊了会天,在一个摊位前买下了一个小熊气球。

拥有超过20万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沙溪镇,从来都不缺“烟火气”。从多年前紧靠着服装集散地发展起来的龙瑞粥城,到近年来崛起的多个商业综合体,沙溪的“夜市经济”能量十足,但无序与杂乱的问题同样突出。对这一反映社会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进行改造,是沙溪镇促成与阿里巴巴1688合作的动力。

合作并不局限在单一个便民夜市的改造上。当晚,沙溪镇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关于合作共建夜市经济示范区合作协议,双方共同选择沙溪本地夜市经济区域进行合作共建,打造沙溪1688夜市示范区。根据协议,沙溪镇政府将鼓励和引导本地夜市经营者经营发展,并鼓励和推动相应夜市经营者参与本项目。

“我们会给夜市提供优质货源、最低价格、金融支持、物流服务。会联动阿里巴巴1688商学院的讲师给中小型创业者分享创业的经验、方式方法。”赵晓明表示,阿里巴巴将给予认证摊主免息赊购和优惠商品采购权益。

通过多方联动,调动夜市经营者的积极性,拓宽就业渠道,刺激群众消费,激活原有生产力,兼具“网红经济”与“夜经济”元素的便民夜市,承载了制造强镇沙溪对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期望。沙溪镇党委委员黎炳坚表示,夜市活动将融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新媒体营销等多种模式,结合青年创业就业、新农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着力打造赋予地方文化特色、线上线下联动的“夜间经济”和“网红经济”。

“在与沙溪镇政府的对接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互联网的开放态度,”赵晓明说,“从政府到企业,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都很高。后续我们希望能与政府长期合作,在沙溪乃至中山将1688的数字技术融入到便民夜市中。”

闲置厂房蝶变打造直播和高品质供应链“双基地”

7月17日,大湾区好物市集中山专场在沙溪时尚创意城启动。从3月时尚沙溪3·28直播节,4月的干部互联网直播培训班,6月初,阿里巴巴1688中山直播基地授牌,再到6月18日举行的沙溪镇数字经济及直播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沙溪镇开始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和直播电商培育之路。

在服装企业生产受挫、外贸受阻、订单减少的情况下,沙溪镇一方面尝试通过促成一系列直播基地、跨境电商项目的落地来为全镇服装企业找到新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在探寻发展第三产业,培育现代商贸流通新业态的路径。在转型定位上,沙溪镇在4月底提出了建设时尚沙溪20条措施,包括推动服装产业智能制造、深化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应用、打造时尚服饰街等措施,明确了建设数字化时尚沙溪的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直播基地和高品质供应链基地“双基地”。

数字化、电商直播的转型热度在一波又一波活动中维持,传统工业区的用途也发生了改变。在沙溪时尚创意城的第二工业区内,曾经因经营不善而闲置的厂房、仓库正在被陆续改造为数十个直播间,未来将供给各类服装企业使用。数字会客厅、服装优品新品展示中心、新材料运用、服装设计、网红品牌孵化推广、智能制造、校服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质量检测中心、快反、打版中心、共性工厂……对于未来第二工业区的角色定位,徐业恒提出了许多新的构想。随着6月沙溪镇数字经济及直播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的举行,逾13亿的投资额让这些构想部分已经开始落地。

中山市尚道服饰有限公司在今年疫情期间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场所作为临时的直播基地。“我们很幸运在去年就开始布局直播产业,今年在疫情影响下不得不把重心转移到直播上来。”该公司负责人杜昊坤说,未来,他们将在第二工业区内运作起更加成熟的直播链条。

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通讯员 李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