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岁的杨刘氏:儿孙孝敬心情好 坚持锻炼不间断

图片
杨刘氏和晚辈在一起
出生于1917年的杨刘氏家住示范区民安街道办事处李大夫行政村刘庄自然村。这是一个回族村,杨刘氏是村里最长寿的老太太。近日,记者在示范区社会事务局综合科副科长、李大夫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俊华的带领下来到了杨刘氏的住处,采访了这位回族百岁老太太。
杨刘氏现在跟着二儿子住在宽敞明亮、底上三间的二层小楼房里。记者看到,老太太衣着整洁、慈眉善目,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杨刘氏的听力不太好,李俊华坐在了她的旁边,关心地问起了老太太的生活,让她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和对现在生活的感受。“以前缺吃少穿,现在吃的、穿的、住的,跟以前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杨刘氏笑着说。她有4个儿子,没有女儿,一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跟着今年69岁的二儿子杨见怀生活。
杨见怀说,老太太除了听力有点不好,其他都不错,“去年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母亲的心脏像是60岁老人的,比我们两口子的身体还好”。说起家里的往事,二儿媳金霞说老人经常给她讲以前吃过的苦、受过的难。解放前,杨刘氏家里没有地,农忙时给别人做工,农闲时蒸馒头卖,好面做的馒头自己不舍得吃,挣了钱再买又黑又粗的“下面”自家吃。解放后,家里分了地,后来又成立了合作社,虽然杨刘氏的丈夫杨全领是公社干部,但一点也不能照顾到家里,杨刘氏领着4个孩子,家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杨全领已经去世30多年了,杨见怀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的轶事。他说,1950年时,父亲是贾寨的干部,有一年带着大家到粮站交公粮,因为穿得太破,戴的草帽也烂着边,布鞋的底和帮烂开后是用自己搓的麻绳缝在一起的,还不如一般的农民穿得好,其他人都进了粮站大门,唯独他被看门的拦在了外边。杨全领是带队负责人,他不进去,大家交不上公粮,粮站主任知道后他才走进粮站,主任还把看门的训了一顿。“我父亲一直到1977年退休,不贪不占,村民们都知道。”
杨见怀说,在家是父亲当家,母亲脾气好,平时不大操心,也不生气,心态很好。
杨刘氏现在住的楼房是杨见怀孙子的婚房,因为儿子外出打工,孙子还在上高中,杨见怀老两口就带着老太太常住在这里。“孩子孝顺,娶儿媳妇时间还早,本来可以先不装修的,但为了让老人住得好一些,就提前装修了。”杨见怀说,老母亲住得好,饭量也大,一碗鸡肉一会就吃完,比自己吃得还快。老太太爱吃水果、甜食,所以家里没断过香蕉、苹果等。杨刘氏还喜欢推着小车散步,锻炼身体,一天不锻炼,第二天就不舒服,所以即使是下雨天,也会在客厅里走走转转。心情好,爱锻炼,家人们认为这是老人的长寿秘诀。
李俊华说,刘庄自然村是一个回族村,杨刘氏作为村里唯一的百岁老人,每月领取着300元的百岁老人长寿补贴,村里也会特别地照顾这位老寿星。天下归德第一楼(老行署)北京烤鸭店负责人王青海给杨刘氏送来了民间马蹄酥,让老人尝尝商丘的特产,并祝愿老人幸福安康,长寿永远。
文/图 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传球
来源:京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