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 看马边脱贫奔康“精气神”

四川在线记者 曾小清 刘付诗晨
“苏坝镇白杨槽(村)的竹荪上市了!”近日,方成明在朋友圈一“吆喝”,竹荪就被马边的餐馆和单位食堂一抢而空。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苏坝镇是其中之一。苏坝镇党委书记方成明有信心带领全镇百姓奔康致富。百姓生活有念想,发展有奔头,日子有盼头,提振了马边干部“精气神”;“我脱贫我光荣”的口号变行动,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万象新。
图片
阿培小红家的新房
阿培小红住新房
今年5月,24岁的阿培小红远赴深圳,加入地铁修建大军。时下是汛期,他再也不用担心家里漏雨了。
苏坝镇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镇长阿余伍伍2016年上任,当时2/3村组还是泥路。阿培小红家的木制老房子四处通风漏水,一下雨,屋里全是泥印。
2019年初,镇上15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陆续完成危房改造,阿培小红家就是没动静。阿余伍伍和村干部上门动员,吃了闭门羹。
实在没钱。8岁时父亲病逝,14岁母亲改嫁。10年来,阿培小红与奶奶、妹妹相依为命,家庭年收入不足万元。
图片
阿培小红家的新房
奔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老乡。马边实行“挂牌督战”,全员下沉一线。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明确33名县级领导包片包干、企事业单位(部门)联村帮扶、机关干部结对帮户、帮扶干部驻村,还创新开展科股级干部联系村组,形成五级帮扶体系,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次不行,就两次。各级干部登门拜访不下30次,讲政策,帮打扫,甚至掏钱买走他家养的土鸡,阿培小红终于被打动。政府帮忙筹措资金,他住进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
人以居为安。阿培小红终于敢畅想未来了。“新房四个房间,以后娶媳妇也够了”。如今,他在深圳的工资一个月5000元,相当于过去半年收成。
图片
越马服装厂生产现场,工人来自附近的集中安置点
黎明村民“进城”
下午6点,位于雪口山乡黎明村的越马服饰厂区,2万件T恤整装待发,准备运往浙江绍兴。
杨世仙还在忙碌。她想多干点活,多赚点钱。如今,她每月收入可达3000元。过去山里种庄稼,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
窗外,彝族特色楼房集中连片矗立河畔。“乡亲们都从山上搬下来了”,张洪清当了30多年村支书,百姓亲切喊他“二哥”。
如何让百姓真正进得了城、留得下来?马边利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西部扶贫援助资金500万元,修建了雪口山扶贫车间,引进浙江企业投建越马服装厂。厂长胡文强说,工厂月产值为200万元,已就近吸纳85人就业,大部分为女工。
图片
越马服装厂生产现场,工人来自附近的集中安置点
一开始,村干部得一家一家去动员,先期培训仅招募了30人。大家发现,就近工作还比过去还赚得多,如今工厂成了香饽饽。
时下是出货高峰期,胡文强担心受汛期影响,电力跟不上。张洪清拍拍胸脯:已做好应急预案,电力部门可迅速集结解决问题。
为何能快速反应?马边建立了“1+2+10”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对乡镇和部门干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及作风纪律等情况进行督查,重点督查干部是否深入一线,是否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政治、作风和纪律保障。
图片
小谷村集市,让商业文明吹进彝乡
小谷溪村民“上楼”
民主乡小谷溪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0%,是马边脱贫攻坚最短的短板。
6月中下旬,村里最后一个集中安置点完成入住。该村用5个集中安置点,让400多户贫困户住进楼房。但如何让人们接受现代文明,真正“上楼”?
作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向小谷溪村派驻的“第一书记”,柴杰去年8月上任就烧了三把“火”——出台“史上最严”开会“三不”制度:不抽烟、不响手机、不吐痰,让干部带头讲文明;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从小事树立文明新风;“五上”制度,让村民开始上凳子就坐、上桌子吃饭、送孩子上学……在学校里,柴杰组织老师教孩子们刷牙洗脸,孩子们再回家教父母。
图片
小谷村集市,让商业文明吹进彝乡
改变观念,关键靠发展。柴杰“无中生有”,开办村级集市,同时依托新成立的商业合作社收购集市上的土特产。过去,百姓将家中散养的十几个土鸡蛋拿到镇上卖,1个鸡蛋卖1元,来回交通20元,连路费都赚不回。商合社给老百姓的价格是1.5元/个,整体打包卖给餐馆是1.6元/个,从而实现百姓和村集体经济双丰收。
现代文明吹进新彝寨。集市4月1日正式开市,贫困户立古拉罗只是在阳台上观望,第二场集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100斤四季豆一会卖完,净赚80多元。尝到甜头后,集市如今吸引了上百户“商户”参与,商品琳琅满目。
15岁的曲别阿机特地洗澡去赶集,迎着阳光,脸上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