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酝酿!内江“这杯茶”,香得醉人

图片
休暇时分,约三五好友,饮茶赏花
这是很多人都向往的惬意生活
你喜欢喝什么茶呢
选择困难的朋友可以试试
“内江造”茶叶哦
日前,记者在威远县五四茶山看到,满山的茶树错落有致。茶树林里,有工人正在施肥,让秋茶长势更好。放眼望去,葱葱茏茏的茶山呈现出一幅江山如画的美丽景象。
图片
▲茶山
五四茶山始建于70年代,位于威远县小河镇,是农业部批准“复立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内最大的茶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以五四茶场为依托,开始了发展壮大之路。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茶叶
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成民告诉记者,小河镇生长茶树的历史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的内江一共只有6000斤干茶,而当时复立乡(1992年并到小河镇)自然生长的茶叶就占据了4000斤。
但复立乡仍是野生茶树多,专门种植的茶树少。直到1976年,复立乡才开始集中种植茶叶,每个村开设了一个茶厂。当时的曾成民看到了商机,决定依靠复立乡的天然优势发展茶叶。经过考察认证后,1983年,威远县复立茶厂(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应运而生。
图片
▲茶山
为让农民种出更好的茶叶,曾成民去往云南、福建等地采购茶种,免费发放给茶农。制作茶叶还需技术、工人,他又出资在每个村开设茶叶技术培训班,从班里选择优秀人才。发展过程中,一边加工,一边改进,复立茶叶逐渐打响名号。
通过38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由年产量不到100吨发展到现在的1000吨以上,成为了一家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始终以“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地方土特产,走特色化、专业化之路,创一流企业”为经营战略,从强质量、科技引领、强品牌谋市场等方面不断进行茶叶产业更新升级。
产业扶贫 促农增收致富
2万多亩的茶山不仅成了威远县的独特一景,也给村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图片
▲查看茶叶
说起种植茶树带来的变化,村民罗婆婆感受颇深。在未种植茶树之前,农民还是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为主,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种植茶树后,茶农们都有了稳定收入,差点的有4000多元一亩,好点的能拿到10000多元一亩,留在家乡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罗婆婆家里去年也购买了采茶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依托五四茶场,聚焦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茶叶,带动了50余名工人、8000余名茶农就业增收,辐射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户扩大茶树种植规模,让茶叶成为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同时,公司通过无偿给基地茶农提供茶苗、农药化肥、技术培训,修建提灌站、蓄水池、公路等公共设施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茶叶发展,解决了山区农户的各种困难,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贫困村逐步实现退出。
图片
▲制茶机器
茶山脚下,一座占地20多亩的茶叶加工生产车间正在建设。工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小河片区的茶叶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小河镇发展茶叶,有力促进当地脱贫致富的步伐。
曾成民介绍,五四茶场还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茶叶与生态旅游结合,在产业扶贫的同时带动旅游扶贫,铺设更多致富路。
积极创新 打造内江品牌
走进茶叶加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干自己的活儿。
图片
▲制茶
杀青、揉捻、烘干,一份初制毛茶完成,再精加工、分级、筛选,精致茶也制作完毕。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不断追求更高品质,每年都在更新技改。
曾成民告诉记者,在传统工艺和技术下,他们公司聘请技术专家,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白茶、炒青、出口眉茶等新产品;通过对厂房改造、设备更新,用燃气、电替代传统燃煤,使茶叶产业从手工、机械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发展,引领和带动威远县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升级。目前,年产白茶、花茶、绿茶、出口眉茶1500吨,四个系列五十多个产品。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四川省复立茶叶有限公司始终把“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率≥98%,顾客投诉处理率100%”作为公司质量目标和方向,通过培训、会议、员工讨论、发放质量管理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和宣传,形成人人重“质量安全”“顾客至上”的良好意识和氛围。通过建立生产、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图片
▲查看茶叶品质
几十年的发展,产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登记证书”等诸多荣誉。谈及未来规划,曾成民仍是“雄心勃勃”,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强化品牌、拓展新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内江造”知名品牌。
图片
图片
文稿:刘 颜
编辑:刘春云、郭丽娜
图片:刘 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