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李吉均逝世 曾创“一师门四院士”佳话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7月21日从兰州大学了解到,我国著名地理、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21日逝世。而在李吉均指导的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地理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和学术带头人,其中三人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师门四院士”、师生三代先后勇闯地球“三级”的学术佳话广为流传。而根据李吉均本人生前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
李吉均院士凌晨逝世 享年87岁
李吉均先生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7月21日从兰州大学了解到,李吉均院士是在7月21日凌晨2时07分,因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的,享年87岁。
图片
兰州大学在李吉均先生的讣告中介绍,李吉均先生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至1958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62至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84至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吉均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主任、兰州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理组召集人、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三名学生当选院士 成就“一师门四院士”
李吉均先生是中国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代表学者,以“读万卷书穷通世理,行万里路明德亲民”为座右铭,一生奔走于名山大川、高原盆地,凭借深厚的人文思想和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形成了许多重要学术建树。
图片
兰州大学工作人员介绍,李吉均院士主编《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10余部著作、发表350余篇论文。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等科学概念,对河流阶地发育、黄河和长江形成演化、黄土沉积与地文期等均有深入研究。提出了“季风三角”概念,生动刻画了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空间模式。对我国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古冰川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对季风海洋性冰川有新见解,划定了中国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的界线。首次指出了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替代冰川成因解释。提出了建设纵贯青藏高原的西部大十字铁路和西部水资源科学利用等重要观点。
据了解,李吉均共指导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5年12月,李吉均的学生陈发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在此之前,李吉均和学生秦大河、姚檀栋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四院士”一时间传为佳话。
捐出奖金设立奖学金
2012年,李吉均带领学生用“野外考察、实地讨论”的方式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在景泰黄河石林的户外考察中,师生四代共话黄河地质沧桑和演化历史。兰州大学工作人员介绍,李吉均院士一直坚持对科学的探索和认知,在去年还经常和学生展开学术探讨。
为了鼓励青年学生从事科学研究,2006年,李吉均和时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王乃昂教授把教学成果奖奖金全部捐出来,设立了“求真”奖学金,鼓励青年人在科研之路上求真务实。在奖学金设立仪式上,李吉均曾说:“讲求真,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做人。念书、在工作中做事,都要求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学术腐化。做事要提倡实事求是、诚信,讲求真善美,尤其是读书人。”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付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Qnews
有线索请私信或发邮件(shehui@ynet.com)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