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金仙腔”源自古时賨人,听说过吗?广元70岁老人,历时3年写成村志

今年70岁的剑阁县金仙镇小桥村村民梁方生是“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村里的文化人,方圆百里的知客,是金仙文化的“百科全书”。他用3年的时间,写17万余字,并翻拍或拍摄101张图片,将村里的大事小事分门别类地的记录整理成《小桥村志》,成为剑阁县首部村志。
图片
为申报传统村落搜集整理成资料
2017年春节后,梁方生所在的小桥村准备申报传统村落,作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村里有名的“文化人”,方圆百里的知名“知客”,他自然当然不让地成为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最佳人选。
图片
梁方生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听长辈们说书,喜欢历史的东西,喜欢看书学习。成年后为了养活一家人,他除了务农外,还做起了知客,帮人写协议、申请、借条等。在接到准备这个申报材料的任务后,他就开始打开自己储存在电脑里的相关资料和翻阅之前的一些纸质资料进行积极准备。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月后,143页,5万余字,配有133张的《传统村容调查登记表》填制完毕并递交。
2017年4月3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第三批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小桥村成功入选。
《小桥村志》 重视教育是传统
为了给乡村振兴做更好的参考,在成功入选后,梁方生又继续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为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小桥村写记。一开始,他用年代的方式记录。后在县志办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改用分门别类的记录方式。
图片
全书按照概述、专志、人物、附录等四部类,分地理环境、建制沿革、人口氏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乡村旅游、社会风土、方言、人物和附录十二卷。从1276年罗彦方抗元失败在皇后山修建寺庙、设馆办学开始,记录了当地历代兴办私学的传统;列举了从清代以来的修职郎杨等16位历代鸿儒和数十位教育名人。
“ 金仙镇七百余年来都是剑阁县四大重镇之一。小桥村的教育在全镇独领风骚,是小桥村成为金仙镇最大、最强村的根本保证。“梁方生认为乡村振兴依然离不开教育。
“金仙腔”疑由賨[cóng]人传承至今
地处川东北结合部,剑阁南部方言特色鲜明的“金仙腔”无疑是最有特点的剑阁方言。梁方生说自己年轻时在鹤鸣山玩耍时,看到崖壁上关于介绍的文字里提到“賨[cóng]人”。为究实村民先祖是否就是賨人,他查阅了大量文献,并依据《华阳国志》所载推断出了当地在汉末前就有賨人居住。
“賨人曾是夏朝的联合部落,纣王先祖殷人把夏朝灭亡后,賨人又被殷人从中原赶到了湖北,再从湖北被赶到蜀国,后又被赶到川东北,今渠县(宕渠)、阆中(巴西郡)一带。我地时为阆中(巴西郡)所辖,其到此聚居在西河(今升钟水库、古巴国西面的河、故称西河)流域一带。
“据说是賨人居住过的这些蛮洞遗迹建于山岩呈不规则的圆型或方型。面积几平方至数十平方都有。”梁方生实地查看了小桥村32处蛮洞。
57岁买电脑学习手写软件
活到老学到老。为了方便自己写作和保存相关资料,2008年,57岁的梁方生买了一台电脑,配备了手写软件。写字写久了眼睛疼,梁方生就摸着键盘,闭眼写。如果错了,写字软件的扬声器就会通过音箱报送,如果遇到某字不会写,他就会翻阅辞典。
图片
在接受村志编纂任务后, 虽然进入村志只有101张图片,但这都是从他行走近千里,拍摄或者翻拍老房子、老地方等上千张照片里挑选出来的。为了处理照片,梁方生甚至虚心向年轻人请教和学习。
“格式不对,大小不对……”为了尽快处理完照片,梁方生右手食指因为操作频繁,发疼了好几天。
准备为后人写《金仙镇志》
“大半生好学,笔耕不辍的梁方生老师做了一件让人敬佩的有意义的公益。”对于梁方生历时三年走访考察修改推出的这部村志,为其作序的剑阁县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伏洪标告诉记者,该村是红军当年驻扎过的地方,村民们有着朴实热情的传统。
梁方生说,如今身体情况允许,他下一步还想写《金仙镇志》,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史记载。
张小军 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 管寒冰 文/图
编辑:宋兰英
校对:赵真
责任编辑:陈静秋
值班编委:程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