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安镇:做细、做实、做好三项工作 助搬迁群众开启新生活

挪穷窝 拔穷根

开启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黄平县重安镇在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将工作重点从“搬得出”转向“稳得住”“能致富”,从帮困、解困等方面着手,在服务、教育、就业三个方面持续做细、做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服务工作,让搬迁群众不仅仅是住上了新房子、换了新环境,更要拔掉穷根,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抓民生”确保“搬得出”

为提高搬迁群众对新家园、新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该镇将居委会搬迁至安置点内,明确网格责任区,分片区、分楼栋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并按照新型社区建设理念,把为搬迁群众搭建服务平台为落脚点,让群众少跑路、能办事、办成事为宗旨,打造了兴隆社区服务中心,切实抓好搬迁群众的民生衔接工作。期间,为了让搬迁户更快适应城镇生活节奏,方便其日常的生活,该镇于6月10日将老农贸市场整体搬迁到安置点内,新市场的到来,不仅让搬迁来的贫困户,生活更加便利,采购生活物质更加方便,还让老城区居民走进搬迁户的生活之中,将原有的生活气息带进了安置点,让搬迁居民不再有距离感,突破了原有的隔阂,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让搬迁户能够融入到城镇之中,成为城镇的一员。

“抓教育”确保“稳得住”

“以前小孩上个学,山道路崎岖、安全隐患多,光是接送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啥都做不了,现在好了,幼儿园开办到了安置点内,步行不到5分钟就到了。”半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玉珍于2018年12月搬迁至重安堡上后,不仅照顾孩子更加方便省时多了,还成功在安置点内的企业找到了工作,生产生活两不误。

据了解,该镇在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及时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还在安置点内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搬迁群众开展各类活动;另外,还开设了文体活动中心、一间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一间四点半学校、小桔灯课堂、一间图书室,进一步丰富了搬迁群众的日常生活。

“抓就业”确保“逐渐能致富”

为了让搬迁群众有家也有业,该镇坚持把解决搬迁群众的“吃饭”问题放在首位,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特别成立了就业创业宣传小组,联合社区居委会,入户对搬迁贫困户进行就业创业宣传指导,组织开展蜡染、刺绣、电商、护工、家政、电工等就业培训共10次,培训人次719人次。与此同时,该镇还争取得到56个公益性岗位,先后引进了贵州民族记忆文化开发有限公司、重安镇兴隆街阿妹琪苗族刺绣制衣有限公司、长江合力五金刀具厂共五家企业,吸收搬迁群众成功就业12人,让留守在家的妇女、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近日,该镇在实施老农贸市场整体搬迁的过程中,还计划将安置点内的贫困户纳入到二期市场搬迁的对象当中,采取“租三免一”的形式,鼓励动员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搬迁群众实施创业,截止目前,已有87户贫困户报名。据了解,重安镇堡上安置点内共276户117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贫困劳动力607人,已经就业的有554人,基本实现了一户1人就业。

搬迁是一时的事,而居住是一辈子的事。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完善搬迁扶贫后续工作,让群众过上有收入有服务有劲头的新生活。

作者 | 吕宗祐 龙润裕

编辑 | 伍云航

编审 | 赵军 杨正洪

核发 | 杨德

得分: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