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谈教育:适应新高考改革,学生需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介绍,今年招生的一个新变化是国家推出了“强基计划”。不同于自主招生的选拔定位与培养模式,“强基计划”首先要满足国家的发展战略,然后再看哪些学生有此志向,这就需要进入到一个不是“一把尺子去衡量”的招生过程。

新京报讯(记者 应悦)2020年,北京市将要开始施行新高考改革方案,新的高考改革有什么意义?各地复课之后,我国线上教学发展的方向是怎样的?

5月25日晚,几位来自教育领域的北京团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视频采访的方式,对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受访者供图

谈北京新高考改革

需要学生提早对未来加以规划

2020年,北京市开始施行新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安排为统考3科、选考3科。对于北京新高考改革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介绍,这是为了给拥有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需要学生提早对未来进行规划。

新高考除了统考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外,参加本科录取的考生还要根据拟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

“如果用数学来计算,这种搭配可以出现20种组合。”王铮说,新高考改革之后,意味着学生的选择多了,却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学校要实行选课、走班的制度,以满足学生更灵活的选择。

“这样的课程设置,需要学生能够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什么?以后的发展方向在哪儿?才能更好地去规划。”王铮说,新高考改革后,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包括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也要融入到整个高中学习当中。

针对新高考改革,很多高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目前高校录取改革的发展方向,王铮说,一直以来,高考都是将公平摆在第一位,坚守公平的底线。但实际上,高校选拔人才需要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以满足国家对于不同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如何在公平和自由选择之间达到平衡,让大家能够接受,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认真研究的过程。”

王铮介绍,今年招生的一个新变化是国家推出了“强基计划”。不同于自主招生的选拔定位与培养模式,“强基计划”首先要满足国家的发展战略,然后再看哪些学生有此志向,这就需要进入到一个不是“一把尺子去衡量”的招生过程。

谈网课

线上授课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和年级进行调整和安排

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成为不少学校的主要授课方式。仍有部分学校以线上教学辅助线下教学。

如何看待线上教育在疫情期间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陈立人认为,目前,线上教育取得较大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疫情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加速了教与学模式之间的变化。

至于复课之后,线上教育应该如何发展,陈立人认为,一方面是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情况,另外一个还应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年级、学科、专业和方向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和调整。”

王铮认为,总体来看,线上教育满足了疫情条件下的教学目标。线上教育早就存在,但并未大规模、常态化地推行。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也有许多种模式,有直播的课程,也有录播的课程。不同的模式也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比如直播课程的互动性更好,录播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如何让网课更好地辅助教学,关键在于教授课程时怎么选择。

对于线下教学来说,网课本身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虽然线上教育还不够完善,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是已经预示了在未来的教育当中,线上的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混合教育应该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线上教育对于农村教育,对于教育的普及以及公平性的发展还是有非常大的推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陈立人。受访者供图

谈复课

学校要制定应急预案

目前,全国大部分毕业年级学生已经开学复课。学校开学复课应做好哪些准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校长张礼斌认为,学校复课,首先应建立从校长到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的管理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此外,要制定应急预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制度以及缺勤追踪制度、健康监测制度以及活动错峰制度。同时,定期的消杀制度也不可或缺。明确外校人员的返校条件和返校标准,对师生、员工以及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家属进行健康排查。

畅通家校的联系机制,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让家长知道学校的应急流程和教育教学的工作安排。做好物资方面的准备,比如测温仪、消毒用品、口罩以及教辅材料等。

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演练,特别是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应急处置。发热人员如何隔离就医,信息上报,师生如何疏散以及环境的消杀等。建立好与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比如学校的上级部门的工作专班以及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公安交通等部门以及食药监局等。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校长张礼斌。受访者供图

谈校园普法

防止校园暴力 应多元化开展校园普法

近几年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张礼斌认为,校园普法过程中,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抵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校园普法也是缓解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但校园普法应该有更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强化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张礼斌认为,校园普法应该包括未成年人应知应会的法律常识,让他们初步形成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但普法方式不能仅限于说教,而是要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吸收。”他以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为例,学校除了在课堂上教授教材上的法律常识,还通过“校长说法”、主题班会等特色活动与学生互动,开展普法宣传。

此外,学校每年还与西城检察院、西城教委联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最近还积极拓展工作模式,开展“云普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京报记者 应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