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2亿的榆中“北百合”成了农民脱贫的“靠山”

“2015年,我们家因学因病成了柏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就是那一年,我才开始在别人的帮助下种起了10亩百合,到2018年卖了,当年收入就达13万元。”5月18日下午,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开启兰州市采访,在榆中北山的园子岔乡柏木村,正在地里干活的强家利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当年的百合收入,才使他家脱了贫!据强家利介绍,目前他家种了30亩百合,每年挖一半,年收入超过了18万元!“现在家里有3辆车,我开面包车或农用车下地干活,儿子开小车在兰州打工!去年还在榆中县御景苑购买了105平方米的楼房!”强家利言谈中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摆脱贫困,因地制宜种植百合

园子岔乡是榆中县深度贫困的乡镇之一。多少年来,园子岔的农户种过洋芋、荞麦,养过羊,也养过鸡。但是由于地域干旱少雨,农作物成活率低,种植养殖规模小,交通不便,市场信息闭塞等种种原因,均以失败告终。但园子岔乡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土地——这里六成以上的土地为山坡地,是兰州百合的天然优良产地。

据了解,当地百合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了2015年,百合种植面积已增加到1.5万亩,建立了较为健全完善的百合种植技术体系。

“百合刚兴起的时候,我还在外面包工程,每年下来给工人们付完工资后也就剩不了多少钱,然后我就发现百合产业特别适合我们榆中北山的环境,所以我就回来想着带大伙一起种百合。”榆中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滕汉生说,2012年回到家乡后,他就成立了榆中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种植基地百合留床总面积已超过5000亩,主要位于园子岔乡,中连川乡、上花岔乡、哈岘乡、贡井镇四乡镇均有分布,年采收百合稳定超过1500吨,年销售额3200万元以上。滕汉生介绍,近两年合作社也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号召,申请扶贫资金350余万元,先后带动全乡285户965人参与百合产业发展,与农户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组织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销售,实现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2015年以来,政府主动靠前服务,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撑、项目引进、技术指导和销路拓展等多个方面为百合产业培植沃土。目前,全乡百合留床面积超过5万亩,去年鲜百合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百合单项产值占园子岔乡总产值90%以上,户均百合销售收入超过5万元。因规模大、品质优,2018年12月,园子百合产区成为全国首批“‘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之一。园子百合产业已经累计带动3600多人顺利脱贫、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扶贫典型。与此同时,“百合党建”品牌的构建让园子岔乡民风发生了变化。

“以前,我们村人情攀比、嫌贫妒富、脱贫攻坚‘等靠要’等问题还是很突出。现在,党支部积极发挥正能量,党员一马当先、主动示范,群众一呼百应、大力支持,全村的风气相比之前好了不止一点点,大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柏木村的村民魏万军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从城里打工回来后,在乡政府的带动下种起了百合,几年下来,收入颇丰。

尤其近两年来,因为百合,各项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相继落户园子岔乡。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实际情况,大力扶持百姓种植百合,鼓励农户成立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产业补助资金,补助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百合。2018年,仅6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享受百合产业补贴400万元,新增百合种植面积3925.7亩。

拓宽渠道,扎实走好产业振兴

村民金祥升回忆说:“前几年,我们园子岔乡的百合保鲜库很少,百合挖出来要是不赶紧卖出去,两三天就外表发红变质,卖不出去了。外来的一些商贩看准这一点,经常压低百合收购价格。明明是好东西,却卖不出好价格,心里憋屈呀!”

自去年园子岔乡千吨百合保鲜库项目建成投产以来,这种尴尬没有了。随着百合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园子岔乡通过争取行业部门补助资金以及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产业基础。除了补助当地村民先后建起小型保鲜库外,又引进两家外来企业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一家是隆昌耘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300万元建设藏储量为4500吨的百合保鲜库。另一家是甘肃未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建设的5000吨百合保鲜库。

近年来,随着乡村路网工程的极大完善,在园子岔乡领导班子看来,唯一影响群众种植百合积极性的就是销路了。为此,园子岔乡积极推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逐步建立规范化运营的百合种植合作社24家、13座8300吨百合保鲜库,建成的6个“扶贫车间”,采取奖补资金集中使用等方式,对外积极找销路,打造下游产业链,慢慢的,群众的顾虑被打消了,百合种植潜能极大释放。榆中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滕汉生也是榆中县百合产业联盟的主席,他说:“我们作为合作社首先是带领群众认识产业,有我们乡党委政府在销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我们的百合销售也保险了,旱涝保收,给了我们的群众定心丸。”

围绕百合特色产业,强化品牌效益,积极开拓销路。园子岔乡积极对接“吃货扶贫”项目,于2018年3月在北京与南京优鲜田源、甘肃未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签约,园子百合直接面向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供货成为现实。2018年底,园子岔乡获得由人民网评选的“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这里出产的百合顺利进驻北京新发地,在这个全国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拥有了70平方米展厅及200平方米保鲜库,以园子百合为产品代表的“兰州百合”品牌正式宣告落户北京。

脱贫不漏一人,扶贫不差一户

“这两年,政策好,又是发放百合补助,又是进行百合技术培训,政府还帮我们卖百合。现在种百合比之前省事多了。”去年卖百合收入达10万元的老魏如是说。

据悉,2018年以来,园子岔乡共申报产业扶贫项目3个,落实资金585万元,组织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牵头共建“百合联盟”,将124户未脱贫户放在产业链上,对有劳动力的农户采取产业帮带脱贫,对无劳动力的农户采取注资分红扶持脱贫,确保在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投入65万元,实现13户贫困户分红收入6.5万元,户均5000元,为特殊困难群体脱贫夯实了基础。完成5000余亩百合参保,落实保费补贴84万元,保障金额达到3000万元,为全乡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据初步统计,全乡75%以上家庭在榆中县城、兰州市区、白银市区购有楼房,60%以上家庭拥有一辆及以上小轿车,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在山区乡镇中位于前列。

园子岔乡党委书记王琦表示,全乡将着力于全方位、深层次整合百合特色产业资源,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将园子百合产业打造涵盖“种、研、产、销”各个环节、带动榆中北山地区20000从业就业、年产量超过4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规模化区域特色产业典型,进而真正让百合产业成为有奔头、有干头、有说头的支柱产业,为把榆中县打造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