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祁连,看龙鳞大白杨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因地处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南麓而得名,是青海的“北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一个重要连接点,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中国的乌拉尔”。祁连县境内流淌的国内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一路劈山凿谷,造就了长达百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这里还有我国仅有的树种——龙鳞大白杨。

黑河河畔的龙鳞大白

龙鳞大白杨 杨聂文虎 摄

祁连县人称龙鳞大白杨为八宝杨,学名为祁连垂枝小叶杨,这一树种在祁连县主要分布于八宝镇和扎麻什乡,尤其以黑河及其支流八宝河两岸分布较为集中,是我国仅有的树种,这一珍稀树种在北美洲加拿大的魁北克尚有一部分。当地人称小叶杨为龙鳞大白杨,在于其树皮一块块排列在一起,与龙鳞相像而俗称为龙鳞大白杨。

祁连小叶杨躯干遒劲沧桑,树影婆娑,傲然屹立,与沙漠胡杨有着迥然不同的气质和风采。据国家和省林业部门发布的田野调查报告显示,祁连县有着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成片小叶杨,有532.46公顷,全部为天然实生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八宝、扎麻什两个乡镇的营林区及黑河两岸河谷地,平均树龄120年,最大直径156厘米,平均直径24厘米,最大树龄则达到了400余年。国家林业草原局专家的调查报告指出,从小叶杨的生长规律和天然分布分析,实属青海特有树种,亦是中国特有树种之一。由于祁连小叶杨分布在高原高寒谷地河滩,对寒冷半干旱气候具有较强的抗性,且生长健壮,材质优于其它杨树,是高原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显得极为珍贵和稀有。

国家林业及西北生物研究所专家学者在祁连县开展的田野调查中认为,祁连地区封闭的地理环境,为祁连小叶杨的成长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祁连小叶杨避免遭受外界物种的侵袭和破坏,在高山峡谷的蜿蜒河道旁成长,保持了物种的独立性和纯种性,祁连小叶杨也是研究青海原生物种的活化石。

这几年,面对祁连小叶杨树木生长进入老化期,植株长势衰弱,自然整枝能力差,病害严重等现实情况,祁连县在国家和省州林业部门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下,组织环境保护和林业等部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并且对祁连小叶杨挂牌、监测、建档等工作,对胸径在90公分及以上的祁连小叶杨进行挂牌标注。通过社会征集、访问、实地调查,对全县区域内的小叶杨古树名木列入保护范畴,并对所有古树、名木挂牌、编号、归档,使境内古树名木有了第一份“身份档案”,建档保护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启动实施祁连县小叶杨种质资源保护建设项目,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现有小叶杨种质资源。通过小叶杨扩繁、异地保存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叶杨的保护繁育相关科研工作,确保小叶杨这一青海特有自然资源不仅在祁连林区得到保护、恢复和扩大,而且逐步扩大到省内外适生范围,为青海林业建设和生物物种保护繁育服务。同时研究濒危物种繁育技术,为维系高原生物群落基因库的完整性和保护青海其它珍贵物种提供做法和经验。

祁连县八宝镇东村变电所后院,有一颗挂牌的小叶杨,树龄在280——300年之间,胸径达159厘米,编号为124号。在祁连县调查建档的208棵小叶杨中,树龄200年以上小叶杨共有194株。树龄最小的有280年,树龄最大的有400年,直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最大树木的胸径为169厘米。

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韩强介绍说,我们从祁连县八宝河岸寻找健壮、结果的垂枝小叶杨作为采种母树,主要采集地点为扎麻什乡的黑河岸边地带以及八宝镇黄藏寺村的一些区域,在林业站苗圃开展播种试验。在种子萌发期间,使用了大田日常培育、保持土壤湿润和加湿加遮阳的抚育管理。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优良品系的繁育和推广,为我省乃至周边地区林业建设提供优良种苗。将科研与推广相融,提前规划设计,确定专人负责,全面完成了林业科技推广的任务。

青海省林草局拜永兰在《青海农林科技》杂志上撰文指出,垂枝小叶杨作为祁连当地乃至青海地区的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应该加大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

祁连县在国家和省州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下,不断探索垂枝小叶杨人工播种育苗技术,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人工播种育苗技术有效提高了苗木的出苗率和成活率,提高了这一落叶乔木的抗病力,并且有效克服了因长期无性繁殖给林木带来的提早衰弱现象。同时,通过试验探索祁连本土树种人工播种育苗条件,丰富种质资源库。熟化育苗技术,为推进祁连本地绿化、造林工程及水土涵养林带来了优良苗木与技术保障等“多重效益”。

作者:通讯员 聂文虎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