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一7岁男孩经常挤眉弄眼、耸肩……小心患上这种病!

福建卫生报

你和健康之间就差这一点

关注

近一个月,

南平的陈先生发现

7岁多的儿子小浩(化名),

经常无缘无故地使劲眨眼、

还做些挤眉弄眼的表情

陈先生以为

这些表现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

但日子越往后,

小浩的这些奇怪动作变得更加频繁

还出现了无故经常耸肩的状况。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陈先生很严肃追问小浩为什么这样,小浩回答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总是控制不住。回答父亲的提问时,小浩又不自觉地猛眨眼、皱眉、耸肩,连续做了几个“鬼脸”……

陈先生担心再这样持续下去会影响儿子的学习,经推荐,来到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

福州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发育门诊刘咏秋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发现,小浩除了上述所说的症状外,并没有其他异常表现,随后又对小浩进行辅助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因此,初步诊断短暂性抽动障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抽动症。

鉴于小浩发病时间不长,刘医生叮嘱陈先生先行心理行为干预,消除患儿的病耻感,不要过于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让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意义的活动或学习中,让孩子更加放松自然。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可进行习惯逆转训练行为治疗,教孩子在每次先兆或抽动出现时实施对抗策略。

如果到开学后症状依然存在,并且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则可加用镇静透皮贴或口服少量药物。

抽动障碍多起病于儿童期

抽动障碍多起病于儿童期,以5~10岁最多见,男孩比女孩多,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一般认为其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抽动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复杂多样,有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的运动性抽动,有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气流而发出声音的发声性抽动。

临床上抽动障碍分为以下几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揺头、点头、耸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性发声抽动,表现反复咳声、哼气或清嗓声等。

2、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轴动障碍,临床特征为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常从眼、面开始,尔后逐步发展到肢体,以至全身多部位肌肉抽动。

3、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多见于成年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而且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4、其他未定型的抽动障碍。

医生提醒

由于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伴发感染、被人提醒等会加重症状,而注意力转移集中到其他事务、放松、情绪稳定可以减轻抽动症状。

因此治疗的第一步是心理行为干预,教育孩子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不要较长时间打电玩游戏、尤其是暴力游戏,不要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鼓励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鼓励患儿大胆与周围人及同学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让老师和同学正确认识问题,接纳孩子,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

END

编辑:乔一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制图:李钊铭

猜你喜欢

●7836亿元!福建重大招商项目集中“云签约”

●福建省教育厅:小学低年级、幼儿园开学,培训机构复课……这样安排!

●美国调查报道网站刊文:“新冠病毒来自武汉实验室”报道为编造

●世卫组织:尚无证据表明新冠抗体可使人免受“二次感染”

齐心抗疫

福建卫生报与你同在

我知道你“在看”,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