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带富模式” 长岭72个贫困村“集体退群”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
吉林省长岭县,一直以来都是省级贫困县,虽然是省贫县,但贫困人口总数排在全省第二。
任务重!压力大!长岭人始终在与“贫困县帽子”做着斗争。
从72个贫困村、19050户贫困户,到现在的“全部退出”,0.1%的贫困发生率,这里,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们,咋做到的?
图片
从靠天吃饭 到靠“网”吃饭
“淘宝网店”开到了村里!
对于长岭县爱国村的村民来说,这是一件稀奇事儿,或许说,在这之前,他们想都没敢想。
这一切,还要从第一书记姚一夫到来后说起,发展庭院经济上网直销,也成为姚一夫到村里后的“头一炮”。
图片
爱国村日照非常充足,村产出的油葵个大、饱满、油多,结合“第一书记为贫困村代言活动”,姚一夫把爱国村的葵花油,吆喝到四面八方,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尝到了“甜头儿”,姚一夫开始了“网红”生涯,通过一番推介,这些溜达鸡儿“亲自下的蛋”每一颗比以往多卖了一块钱!最重要的是,乡亲们发现,姚书记的带货能力简直不输李佳琦!溜达鸡儿们下蛋的速度明显拖了后腿……
图片
从此,爱国村的名声越叫越响,产品越来越丰富,老百姓的兜里,也越来越鼓!
眼下,使用手机客户端,下载“千城万店”APP,就能购买爱国村农副产品。网上农产品远销湖南、北京等地,订单持续增加,一个成熟的脱贫增长点已经生成。
图片
小庭院成了“聚宝盆”
微风轻拂,流水静听。在村子里,刚栽种的鲜花和绿植随风轻摆,远处袅袅炊烟消散在空中,一幅幅自然生成的水墨画仿佛定格了一般。
图片
在长岭县流水镇流水村杨树国家的院墙上,挂着一块“流水村脱贫攻坚模范户”的牌子,上面写着“我脱贫,我光荣”的红字。走进院子,可以看到新翻修的住房宽敞明亮,园子里的空地上一群大鹅或立或卧,笼子里的鸡群看到人来,咯咯地叫着,土豆收获后补种的葵花也快成熟了。他脱贫靠的是庭院种植和鸡鹅养殖,而翻盖房子,也是享受了扶贫政策——无息贷款3万元,财政补贴25500元......
2017年,长岭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995万元专项资金,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雏35万只、鹅雏38万只(每户35只鸡雏或25只鹅雏),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左右。
同时,拿出1039万元,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每平方米补贴2元,补贴上限不超过1200元,全县共种植谷子、马铃薯、中草药、大樱桃等特色作物面积约853.7公顷,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户均增收1500元。
2018年,又投入2700万元,种植庭院特色作物1000公顷,发放鸡雏19.8万只、鹅雏39.8万只。户均可增收2200元,真正让小庭院变成了聚宝盆......
图片
发展庭院经济,是长岭县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仅仅是这里脱贫摘帽路上的一个缩影。
探究长岭县的“带富模式”
壮大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持久增收才是长久之计。
长岭县深知这一点。
庭院经济带动致富只是成功案例之一,在逐步探索中,长岭县也摸索出了一套有着自己特色的“带富模式”。
图片
“合作养殖+贫困户”模式:2018年,长岭县投入整合资金1亿元与中粮集团合作实施生猪养殖项目,由中粮集团负责联合猪场的运营,长岭县连续20年每年收益1000万元,项目2019春节前已正式投产。随后,又与中粮集团合作建设生猪屠宰肉食加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中粮投入2.5亿元、长岭县投入1亿元,项目合作期限也是20年。
图片
“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有合法抵押物的前提下,为兴源、盘古等合作社发放量化资金4052万元,合作期限为15年,每5年续签,支持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县里每年收益410万元。比如,为兴源合作社投入量化资金2482万元,建设温室大棚150栋,总规模将达到500栋,在带动全县2482户三星级贫困户的基础上,带动入社村民400多户,户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同时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将新风村马场屯等6个自然屯土地整体流转给合作社,1700名群众搬上装修精致、宽敞明亮、终身免交取暖费的楼房。70岁以上的社员免费入住养老院,入社社员农合全部由合作社交付。在兴源中医院就医的社员,扣除农合报销的费用,剩余部分全部由合作社承担,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图片
“光伏+贫困户”模式:2017年以来,长岭县依托吉林省秋林集团、世景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43兆瓦光伏扶贫项目,连续20年每年收益184.9万元。在八十八乡建设7个村级电站,共300千瓦,每个村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左右。2019年我县投入中央扶贫资金2400万元,入股宏华新能源(拥有企业10%股份),建设4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年实现收益420万元,连续收益20年。
图片
“务工就业+贫困户”模式:扎实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特别是今年春节之后,为克服疫情影响,与外地、本地劳务基地、招聘企业加强对接,实行“点对点”“一站式”全程封闭送达,有效解决“输出难、返岗难”问题。2016年以来,全县共转移贫困劳动力2.3万人次,人均年增收18000元,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对于疫情期间有返贫风险的241名贫困劳动力,有1人死亡,已安置就业236人,剩余4人因年老体弱不能劳动,将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帮助。建设扶贫车间4个,正在培育2个,累计吸纳贫困人口170人次到车间务工,人均年增收11000元,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收......
图片
长岭县产业扶贫大数据:
全县实现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949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2%下降至0.1%。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2020年计划投资1.06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7个。
1、投入5000万元,加快推进中粮屠宰加工项目,4月中旬复工,年底竣工投产;
2、投入1600万元(包括省未脱贫人口专项255.5万元),收购新希望猪场,由中粮负责经营,我县连续20年每年获得10%收益;2、为中粮生猪合作养殖项目追加2002万元,促进企业扩大发展规模;
3、投入1600万元,继续鼓励群众发展谷子、万寿菊等庭院经济;
4、投入200万元量化资金,在集体乡高家窝堡村成立吉顺牧业有限公司开展黄牛养殖,当地可连续15年每年收益10%;
5、投入120万元,在全县24个贫困村建设“爱心超市”,鼓励群众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商品;
7、投入100万元,收购两个村级光伏电站,带动35户贫困户增收。今年年底全县扶贫产业统筹收益可达到3000万元。将为3201户无劳动能力的三星级贫困户分红1000元;为996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设立1个公益岗,年工资1800元,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李易书
图片 长岭县扶贫办提供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熊一黎
主编:马楠    监制:姜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