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行镇:“政府+市场”共发力 农村“两网融合”有成效

图片
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
庄行镇地处奉贤区西北部,北枕黄浦江,西与松江区和金山区相接,占地面积69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4个居民小区、16个行政村、494家企事业单位及2个菜场,其中包含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50家。
庄行镇平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在54吨左右,“两网融合”点位每日的可回收垃圾处理量为40吨左右。近年来,通过全面、持续、深入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建立建强垃圾分类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庄行镇荣获了“2019年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称号。
图片
庄行镇建成区及周边住宅小区
“政府+市场”共发力
高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庄行镇是奉贤区首个施行“两网融合”体系的镇,目前有30个“两网融合”回收站点,其中示范型3个、标准型16个、流动型11个,实现了资源回收全覆盖。
庄行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针对再生资源设置“两网融合”站点和下乡回收机制,可同时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和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同时还设有木质垃圾等大件垃圾处置站,湿垃圾则由果蔬类垃圾处置站收处。
除此之外,通过政企合作,引入高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庄行镇与专业废旧塑料处理企业合作,引进“美家园”爱回收示范项目和“分拣大师”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保障垃圾分类回收,通过村民/居民的分类投放、收运企业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末端垃圾处理厂的分类处理,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图片
邬桥居委“美家园”爱回收服务点
丽水湾小区2018年启动 “美家园”回收站建设,并在同年12月投入运营,在全区率先推进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工作,服务覆盖6000余人,起动至今在全小区共收集可回收物36.96吨,让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5%以上,保证垃圾的源头分类和减量化。全年实现垃圾减量化100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
图片
丽水湾“美家园”爱回收示范站
农村废旧纸箱上门回收
阿姨伯伯都说好
将金属、纸张、塑料等可回收物积攒起来,卖给走街串巷骑着三轮收旧货的商人,对上海市民并非一件新鲜事。以前镇里不少老人会囤积很多可回收物品,家里堆得到处都是。
现在,在马路上或是田间,已鲜少看到收旧货商人的身影。无论是书本、报纸、废铁、塑料瓶,还是旧衣物、废玻璃都可以在“两网融合”点兑换现金或积分,不仅价格有优势,而且免去了在家中囤积旧物的困扰。
庄行镇大多以农村为主,面积大且每家每户居住得相对分散,考虑到“两网融合”集中投放对于村民较为不便,庄行镇为村民定制了上门回收服务。
“很方便,打电话就过来了。” 吕桥村赵大爷一家,每三四个月就要打电话给回收站,请他们上门来回收快递箱等废品。工作人员带着设备上门,先刷卡,再称量,通过机器的记录,打包好的废品纸箱就变成了可以当场支付的现金,一些低价值的废品也变成了赵大爷卡里的积分,可以换购其他生活用品。从小件的罐头、纸箱,到大件的旧家电,家有不用的废品就找回收站,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
图片
疫情期间“两网融合”提供上门回收服务
疫情期间,为防止人员聚集,“两网融合”站点更是把安心方便的上门回收服务覆盖到全镇。
“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回收时间,同时还有一个上门服务预约的时间,这次疫情期间,预约服务的优势体现得特别明显。” 上海航南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庄行片区负责人黄盈盈告诉记者。
据介绍,镇内所有的“两网融合”站点都进行市场化管理,实现投放站点的整合统一、作业队伍的整编、设施场地的共享。不仅方便居民分类投放、交售整合,而且提升了收运队伍专业化水平,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切实在垃圾减量上发挥作用。
研究居民习惯
增设停车场垃圾投放点位
网格管理实行“桶长制”
庄行居委早在2015年就开始试行干湿垃圾分类投放,居民已形成了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但在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 “定时定点”要求时,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撤桶。原本每层楼道都有垃圾桶,出门就能扔,很是方便,而如今要跑到楼外才能扔垃圾,居民出现了明显的抵触情绪。
为此,居委组建了以党员为首的居民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行宣传,并通过居民自治,让居民参与到垃圾投放点位的规划中,增加居民的自主权,从思想上消减了抵触情绪,大大增加了居民的配合度。
图片
图片
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
居委还仔细观察居民的投放习惯,发现很大一部分居民在早上开车上班时扔垃圾,先出楼扔垃圾再绕回来下停车场很不方便,便与业委讨论,在停车场增设了垃圾投放点位,真正方便了居民。
庄行居委书记曹庆芝告诉记者,当居民发现居委是真心实意地在为自己考虑时,他们的配合度和积极度明显增加了。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庄行镇为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健全的网格管理,以“桶长制”完成街道全覆盖,建立起“一级桶长负总责、二级桶长监督指导考评、三级桶长落实三清三查三管”阶梯式工作机制,形成“书记主责、班子配合、党员志愿者包干、保洁员落实”的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并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建立了有效的保障。
图片
图片
“桶长”上门指导和宣传垃圾分类
“积肥池”变废为宝
志愿者成为居民与居委沟通的新渠道
存古村位于庄行镇北、黄浦江南岸,是特色农产品庄行蜜梨的主产地。蜜梨种植面积已有1000多亩,亩产4000斤。随着庄行蜜梨名声越来越大,农作物垃圾也逐年递增,田间沟壑时常可见,如何处理农作物垃圾成了存古村急需突破的难题。
村里从短板中寻求突破,建设了6个变废为宝的“积肥池”。农作物垃圾扔进“积肥池”,通过发酵等一系列过程,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料,一年产量近72吨,真正做到农作物垃圾不出村,回田还耕,大大提升了垃圾再生利用率。据悉,该方法已在全镇各村推广。
图片
存古村农作物垃圾综合资源回收点——“积肥池”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还有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就是垃圾分类志愿者。
丽水湾居民区书记盛浩强告诉记者,志愿者日复一日地站岗,与居民们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密,他们不仅有效监督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还成为了居民与居委沟通的新渠道。有一次,一位居民在扔垃圾时与志愿者闲聊,讲起家里漏水的事情,志愿者将此事反映到居委,帮助居民及时解决了漏水问题。
志愿者每日坚守岗位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为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庄行镇还运用庄行故事会、“小舢舨”下乡、自制脱口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深受居民们的喜爱。
图片
图片
“小舢板”下乡以小品形式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
志愿者的贴心服务和宣传活动的扎实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主动参与和支持分类,有些不是志愿者的居民在遇到不配合的情况时也会主动上前劝说,形成了“全民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庄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正刚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更是一件引领时尚的事。庄行镇将进一步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加大执法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合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久久为功的坚韧劲,聚焦重点、盯牢难点、直击痛点,使垃圾分类真正源头减量化、过程精细化、末端资源化,全力打赢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持久战,为实现“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绘就样板工程!
文稿:绿色上海
编辑:方皑冰
• end •
奉贤官抖现已上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