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潭ICU的22日夜:护理梅仲明医生半个月,尽全力仍未能留住他

编者按:“战疫口述实录"陆续推出。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网征集抗击新冠肺炎新闻线索,我们期待跟疫情相关的您,提供采访线索。文字、视频、图片均可,南都随时倾听,为您执笔记录。
联系方式:靳格(微信号:Gege-0022)、 刘兰兰(微信号:lanlan269394284)
口述人:陈佩 (武汉同济医院护士)
口述时间:3月27日
金银潭医院——新冠疫情中的“风暴眼”。
从2月16日到3月8日,我在这里的ICU上了22天的班。
不断有人进进出出,有时刚想喘口气,但“哗”一下,又满了。
我护理过的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两位医生先后去了,而另一名刚生产不久的护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金银潭医院最难的时候,我被从武汉同济医院紧急抽调过去,同行的还有一众同事。
目睹全身插满仪器的重度感染者,震惊、恐惧继而失眠,中间也出现一次咽喉痛,但最终我坚持到了最后。
各种抢救仪器环绕病人身上
2月15日,我接到医院护理部刘主任的电话,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急需支援,询问我是否能去?
当时感染的重症病人增加非常快,湖北省卫健委组织了同济、协和、省人民医院的 ICU团队去支援。
我工龄8年,暂时未婚,有丰富的监护室工作经验,父母也都在蕲春的老家,没啥负担。没有考虑太多,就答应了。
报名当晚,我焦虑得失眠了。新闻说,金银潭医院全院21人感染,一天50多个卫生员辞职。危重病人很多,工作风险高。这些想想都害怕。
但2月16日上午,我仍和同事来到了疫情中的“风暴眼”。
没有缓冲时间,先去护理部报到,直接进入上班模式。
监护室的江老师带着我熟悉工作环境,示范如何穿脱防护服,叮嘱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做了一个简短的上岗培训。
此时的金银潭医院防护用具是最全面的,三级防护也做得不错。
我第一次见识到防护用具动力送风系统,它和头套连接在一起,可以让整个头部被包裹起来,循环送入安全的清洁空气。
图片
医护身上都携带防护用具动力送风系统。
ICU里大多是危重患者,呼吸机、监护、灌食泵、注射泵、输液泵,各种抢救仪器环绕在病人的身上。病房扑面而来的现场,远超我的想象,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上班不到半个小时,贴身衣服就被汗浸透了,耳朵鼻子被口罩勒得生疼,总之是各种不适。我咬牙撑着,心里也一直慌慌的。
图片
陈佩在ICU里照顾感染者。
12天里她失去了4位亲人
2月17日正式分管病人。考虑刚来,组长让我先照顾两个症状较轻的患者。
其中一位是特别受关注的人物——湖北电影制片厂员工常凯的妻子。一个大家庭里5人感染、其中4人去世。
12天内,公公、婆婆、丈夫的姐姐和丈夫全走了。而儿子又远在英国留学。
有时心理疏导远比药物治疗更有效。我先轻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询问她的饮食、睡眠好不好?身体感觉怎样?
慢慢地,她话多起来,开始回忆一家感染的经过,一边说一边流泪。她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儿子、还有我自己的父母,都需要我来照顾。”
她比我想象中的坚强,最崩溃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此后,我值班时都会过来看看她。
下班回到住处时,感觉咽喉很痛,还出现了打喷嚏的症状。想到今天监护室里有位患者不停地咳嗽,我赶紧量了体温,还好正常。
第二天早晨,我又去医院拍了肺部CT,结果也正常。算是虚惊一场吧。
梅仲明和刘励医生先后去了
在ICU工作一个星期了,心里仍免不了害怕。
只觉得每天都很紧张,每天都有大量病人要收进来,每天有那么多重症病人要抢救,要气管插管、要上ECMO(膜肺),还有一些感染者在死亡……
ICU的3床,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梅仲明。在我们到来之前,他就躺在这里了,靠各种仪器延长生命。
他和此前去世的李文亮医生同一科室,两人感染也是前后脚的事。梅主任今年1月份被感染,曾在武汉中心医院治疗,后转来金银潭医院。
梅主任病情危重,我接管他的时候,已经是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了。
插管时需要注射镇静剂,他无法进食,只能靠鼻饲。期间因为腹泻,鼻饲暂停了一段时间。
他曾是技术权威、救人性命的医生,现在变成了孱弱的病人,连基本的吃喝都做不到。
每天上班,我都会密切观察他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瞳孔等,还有清理大小便。下班前,我会把所有的记录,仔细交给对班护士。
插管的病人,最怕有痰,会堵住呼吸道,所以要时不时给他祛痰。每当这时,他才会有轻微的反应。
一般为气管插管患者翻身,需要7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梅主任躺了这么久,怕他有压疮,所以时常会帮他翻下身。
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先翻身俯卧位机械通气,然后再为他擦拭身体。
3月3日中午12时,57岁的梅仲明走了。我前后护理了他半个月,尽管竭尽了全力,仍没能留住他。
紧接着去世的刘励医生,我护理不多,大概有两次。2月底,她被送了进来,之前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治疗。
3月20日上午,她也走了。那时我和同事已经撤离了金银潭医院,正在隔离休息中。
护士孕期感染插管12天后治愈
大半个月过去了,我再次相信,生命中真的会有奇迹出现。
她是一名护士,今年35岁,来自武汉市第三医院。
被送来时,刚刚生完二胎,她是在孕期被感染的。在插管12天后,改成了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只能进食少量半流质食物。
她拒绝鼻饲,我担心她产后营养不良,每天三餐就花上半个小时,用灌注器把食物慢慢从口腔灌入。
20天后的3月1日,她生命体征平稳,成功转入了普通病房。
这是进入ICU大半个月以来,我见过的第一例从有创呼吸机治疗到无创呼吸机治疗再到转入普通病房的案例。
整个治疗期间,这位护士最放不下的,还是两个幼小的孩子。这也许是她能挺过来的最大念想吧。
援鄂医疗队陆续返回各自城市,3月8日,我和同事也撤离了金银潭医院。
在隔离休息14天后,现在我又恢复了疫情之前的上班,首日就遇到一个大夜班。
采写:南都记者 靳格 实习生 陈晓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