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是“确诊病例”?关键在这里

“明明有人核酸阳性,为什么第二天通报新增还是0?”近期,网上有不少人有类似的疑问。3月20日,湖北武汉某小区出现核酸阳性感染者,但官方通报仍是0新增,更多人关注是否存在瞒报的问题。
3月22日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涉疫大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组,也对情况作出说明:经查,小区居民张某某为无症状感染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通知》,非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是“确诊病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定义,“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有临床症状。
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
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则首先要满足“疑似病例”的情况,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者血清学证据,包括核酸阳性、血清特异性IgG和IgM抗体阳性等。而“疑似病例”,则需要有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按照定义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患者,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他们的核酸或者血清特异性抗体都呈阳性,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则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公布。
无症状感染者不纳入确诊病例有何利弊?据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病毒学家Ian Mackay认为,这可能会让一些应对新冠病毒疾病的国家低估病毒潜在的影响。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传染病免疫学家和流行病学家Michael Mina认为,从临床角度来看,将无症状患者不包括在确诊病例数之内是合理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症状,他们就不需要治疗。
据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官方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基于现有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播的”,因此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不是主要的传播来源。少数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确诊病例,但绝大多数会自愈。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无症状感染者”?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首次提出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认为,无症状感染的个案是存在的,但从现有掌握的情况来看比例不高,其中还不排除问诊不够细致,实际存在较轻症状的情况;通过无症状携带者传染的个案也很少。“我们对于披露的这些信息的解读要持谨慎态度。”
他表示,关注无症状感染的个案对于病原追溯的研究有意义,要引起重视,但这不是现有的防控重点,当务之急还是把现有十分明确能够做到的有效防控手段做好。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邓西龙认为,公众也不必过于恐慌。她说,既然是“无症状感染者”,就说明患者携带的这个病毒还不至于那么毒,病毒对他没有致病力。其实“无症状感染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新名词,传染病专家叫它携带者。小部分人感染了以后可能有症状,但是大部分人感染了以后,它可能就是无症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何浩认为,根据规律,新发急性传染病发展到了中后期,“无症状感染者”就像藏在水下的冰山会越来越多,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少量病毒,但大部分人并不发病,不过普通人群的防护仍要提高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朱晓枫
【作者】 朱晓枫
【来源】 广东健康头条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