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菜花蛇”,也快要被人吃没了

预警:本文含蛇图片

一提到“蛇”这个字眼,你的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是快速吞吐的分叉舌头,令人胆寒的咝咝声,还是轻轻一口就能置人于死地的毒牙和毒液?我们身边的本土蛇类不是杀人为乐的恶魔,只是普普通通的动物,潜行在我们身边的角落中,一边捕捉猎物维持生存,一边竭力避免与人类或更大的食肉动物狭路相逢

你是否知道,比起我们对蛇的恐惧,蛇更应该害怕我们?有许多本土蛇类,已经因为我们人类的行为,被逼到了灭绝的边缘。

被宰杀烹饪的蛇|图虫创意

你可能听说过的“菜花蛇”

菜花蛇”是两种中国常见的无毒蛇,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黑眉锦蛇(E. taeniura)的俗称,虽然它们生活在我们周围,但许多人对它们的了解仅限于“菜花蛇”这个名字,以及“似乎可以吃”。

王锦蛇在我国从东北到台湾岛的广大区域内都有分布。它是一种性情较为凶猛的大型无毒蛇类,大个体体长可超过2米。体色多为醒目的黄黑相间,头顶多有形如“大王”二字的斑纹。

王锦蛇|Gerard Lacz / FLPA/ Wikimedia Commons

王锦蛇为广食性蛇类,对啮齿类、鸟、蜥蜴和其他蛇类都来者不拒。由于王锦蛇体大凶猛,且血清中含有的特异抗体,对于蝮亚科毒蛇以血循毒素为主的毒液,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在野外经常捕食这些毒蛇,且完全不在意被对方咬伤。

王锦蛇泄殖腔附近的腺体能分泌气味浓烈的臭液,当遭遇危险时会喷射出来,用以抵御敌害。我曾经被一条1.5米左右的大王锦蛇喷过一手,那个气味真是永生难忘。

黑眉锦蛇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的大型无毒蛇类,从华北地区一直到海南和台湾岛都能看到。“黑眉”锦蛇得名于眼后一道醒目的黑色眉纹,大多数亚种的体色都是黄黑相间,因此也被民间俗称为“菜花蛇”。

黑眉锦蛇|Nightflyer / Wikimedia Commons

和王锦蛇相比,黑眉锦蛇在食性上更偏好啮齿类和鸟类等恒温动物,由于喜食啮齿类,在农村和城镇栖息的黑眉锦蛇经常会出现在房前屋后、谷仓甚至居室内,捕食各种被人类的粮食和垃圾吸引来的鼠类,因此在许多地区又有“家蛇”之称。网上流传着一段蛇从室内的空调挂机里钻出来的视频,主“蛇”公就是一条黑眉锦蛇。

濒临灭绝的“野味”

由于体型大,行动迟缓容易捕捉且无毒,王锦蛇和黑眉锦蛇几乎是国内食用市场上最常见,消费量最大的蛇种。据2013年长沙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统计,仅长沙市旺季每天就有超过10吨的蛇“命丧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野生蛇,而王锦蛇和黑眉锦蛇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可能会有人问:“现在餐馆里卖的食用蛇,不都是养殖的吗?”。确实随着特种养殖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滑鼠蛇(Ptyas mucosus)、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孟加拉眼镜蛇(N. kaouthia),已经可以在人工环境下大量累代繁殖。但是王锦蛇虽然也能够养殖,市面上所谓的“养殖”王锦蛇,相当大一部分还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野外。而黑眉锦蛇的境况更糟,你在菜市场和餐馆看到的个体,基本上全都来自野外。

滑鼠蛇,又称水律,常被用于食用|Augustus Binu / Wikimedia Commons

为了让野生的“菜花蛇”堂而皇之地登上市场,人们把捕捉和收购来的野生蛇人工填喂催肥后,当成养殖蛇供应市场,这种操作被称为“洗山货”。也有人捕捉收购怀卵的雌蛇来获取幼蛇,养大后出卖。其他一些被出售用于食用的蛇种,如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银环蛇(B. multicinctus)和各种水蛇科蛇类,大多也是以这种方式进入市场。

网上仍可见到宰杀王锦蛇的“教学视频”|唯楚有菜 / bilibili

我依然记得,在上高中时,武汉市区一些绿化较好的山上还能看到体长近两米,鸡蛋粗细的野生王锦蛇,现在想找到一条体长过一米的都不太容易了。“菜花蛇”遭受捕杀的情况如此严重,甚至已经有学者提议要将王锦蛇和黑眉锦蛇在IUCN红色名录上提升到濒危级别

香港餐馆的蛇羹|Hdygeth8c tyumm / Wikimedia Commons

不吃它们,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大众文化中蛇类的形象一直比较负面,不够讨喜,宣传保护蛇类的难度也远高于熊猫等“萌物”。然而蛇也是食物链中的一分子,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大量的捕捉和食用野生蛇类,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我们自己的健康也将受到损害。

许多野生蛇类的体内都有大量线虫,绦虫等寄生虫,它们寄生在蛇的皮下,肌肉组织和内脏中,食用野生蛇(包括生吞蛇蛋,喝蛇血,用野生蛇泡酒)都可能会让这些寄生虫感染人体,引发疾病。例如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人食用了野生的蛙和蛇都可能会引起感染,绦虫的幼体如果寄生在皮下,可能引起囊肿、肉芽肿、炎症等,如果进入脑组织则可能引起癫痫、失明甚至瘫痪

印尼市场上宰杀的蟒蛇|图虫创意

另一个风险来自细菌感染。许多蛇类都能携带沙门氏菌,以半水栖蛇类带菌最多,爬行动物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症状往往较鸟类引起的更加严重,可导致高烧,腹泻等症状,甚至可能致命,对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危险。一些以啮齿类为食的蛇能够携带钩端螺旋体,感染人体也可能导致高烧,溶血,内脏损伤等症状,也可能致命。

蛇酒。不仅无补于健康,还增加了感染各种特殊病原体的风险|Viethavvh / Wikimedia Commons

王锦蛇和黑眉锦蛇作为以小型哺乳类为主食的大型蛇类,对控制各种啮齿类的种群数量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城市中泛滥成灾的褐家鼠(也就是下水道和垃圾堆中最常见的褐色大耗子),因其体型大性情凶猛,连猫在大多数时候都奈何它们不得。而王锦蛇和黑眉锦蛇却能够大量捕食褐家鼠,更能凭借修长灵活的身躯钻入鼠洞将一窝大小老鼠全部“一网打尽”,减小“鼠辈”的种群密度。如果没有它们,繁殖过剩的啮齿类,很可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卫生安全造成威胁

另外,这两种蛇类本身也是许多更大的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是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一环。

澳洲的拟眼镜蛇属(Pseudonajasp.)在吞食一只老鼠|needpix.com

也许,大多数读者看完这篇文章后依然会怕蛇。但下一次你在野外看到野生的本土蛇类时,请不要捕捉和打杀,更不要企图将它吃掉或卖掉。放蛇一条生路,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黑鳞鸡冠蛇。

地球也是它们的

“生态灭杀”更可能带来生态灾难

“野味肺炎”是第一次吗?不是

把无危物种吃到极危,只需要十几年

穿山甲,你要去哪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