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15万亩大棚蔬菜春色满园关不住

蔬菜大棚内,西红柿、茄子、黄瓜挂满了枝头,一畦畦绿油油的菠菜、生菜长势喜人,一株株圣女果秧苗上挂满果实。

蔬菜批发市场内,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经过分拣、称重和打包装箱后,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丰收的蔬菜和复苏的市场,让菜农、经营户的脸上挂满了喜悦,温暖着这个略带寒冷的初春。

连日来,新绛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恢复蔬菜生产和销售,15万亩设施蔬菜迎来产销两旺的“开门红”。

价格走俏 菜农笑了3月2日,天刚蒙蒙亮,三泉镇南熟汾村菜农范新中来到西红柿大棚,采摘、装箱、搬运,忙得不亦乐乎。

“给,尝一个吧,我这西红柿是自然成熟的,好吃着呢!”说着,他递过来一个红彤彤的西红柿。

“本以为受疫情影响,西红柿会出现滞销的情况,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价格反而不断走俏。”范新中说,前几天西红柿批发价每公斤10.2元,最近两天基本稳定在每公斤8元。

“从没卖过这么好的价钱,往年一般6块钱1公斤就不错了。”范新中高兴地说,西红柿刚开园几天,已经销售了1000公斤,收入近1万元。

范新中家一共种植了4个日光温室大棚的西红柿,面积7亩左右,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他家的西红柿一年结两茬儿,个大、味甜、起沙,很受市场欢迎,每年收入近40万元。

新绛县蔬菜发展中心主任王建元介绍,南熟汾是一个仅有1200人的小村,但日光温室大棚在全县最多,达到1000多座,全村年收入超3000万元。

在新绛县,像范新中这样蔬菜种植户还有好多。泉掌镇南张村,离南熟汾村不远,菜农张中早上4点多就来到大棚采摘黄瓜。大棚里弥漫着黄瓜的清香,碧绿色的叶子掩映下,一根根黄瓜顺溜笔直、顶花带刺、青翠欲滴。

为保证黄瓜的水分和脆度,张中大都在天亮前采摘黄瓜。他摘下一根鲜嫩的黄瓜递过来:“尝尝看,味道怎么样?”看着还挂着黄瓜花的黄瓜,连洗都不用洗,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满是小时候的味道。

张中家种了7个大棚的黄瓜,种植面积6亩左右,往年销售好的时候,一个大棚纯收入3万元。疫情发生后,他一直担心黄瓜卖不出去。随着附近南张村蔬菜市场的恢复营业,他的顾虑终于打消了。

市场复苏 商户乐了一大早,新绛县的5个蔬菜批发市场内,菜农、经纪人、商贩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

西曲村的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也是新绛县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天还没亮,已有来自稷山县、侯马市、霍州市、乡宁县等地的大卡车前来拉货。附近龙兴镇、橫桥镇、古交镇的菜农,早早地开着三轮车把自己家的蔬菜拉到市场进行销售,一时间挤满了整个市场。

西葫芦、茄子、西红柿、黄瓜、韭菜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整个市场300个摊位,自2月17日批发市场恢复运营以来,日均批发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达125万公斤。

泉掌镇南张村的蔬菜批发市场,是一个地头市场,以批发黄瓜为主,经营范围覆盖了泉掌、北张、泽掌、三泉、古交等乡镇,还涉及稷山县的不少村。该市场从2月23日恢复运营以来,一天的销售量达1万公斤。

“恢复经营几天来,市场内前来交易的人越来越多。”南张村村委主任吴小红说,随着疫情不断减轻,估计再过半个月,市场基本能与往年持平,销售达5万公斤,不会影响菜农的收益。

泉掌镇王守村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是批发西红柿,已有8个经营大户开门营业。在圣女果收购点,一辆辆农用三轮车载着一筐筐鲜嫩水灵的圣女果,经营户则紧锣密鼓地搬运、过秤、分拣、清洗,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裴珍是王守村蔬菜市场里最大的经营户,摊位前堆满了红彤彤、饱满圆润的西红柿,煞是诱人。十多个工人正进行分拣、称重和打包,一箱箱装好的西红柿将被装上挂着河南牌照的大卡车运往各地。

“我们这里的西红柿主要销往河南洛阳、郑州等地,现在每天能销售1万公斤。”裴珍介绍,这些西红柿都是供应给大型超市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现在交易量每天都在上涨,价格比预期的好,市场在迅速恢复,自己也赚得不少。

暖心服务 产业活了“泉掌南张村有2000亩的耕地,蔬菜大棚就占了1200多亩,共建有500座日光温室大棚,每个大棚年纯收入3万元。”王建元说,种10个大棚的蔬菜生产大户,年纯收入30万元左右。在新绛县,靠日光温室大棚发家致富的农户比比皆是,他们娶媳妇、盖高楼、买汽车、供孩子上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疫情期间,新绛县结合设施蔬菜生产特点,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设施蔬菜管理的适应技术,通过农技巡回指导,及时解决菜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蔬菜基地、市场运送农资、销售蔬菜产品的车辆严格消毒,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生产运输不断档。

“疫情发生后,我们鼓励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与大型商超、连锁企业对接,拓展网络销售,确保群众‘菜篮子’不断供。”王建元说。

近年来,新绛县支持发展设施蔬菜,形成了以三泉镇、北张镇、泉掌镇、古交镇等为主的生产区,全县设施蔬菜年产值达17亿元,蔬菜收入占到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五成,有13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认证面积20万亩,蔬菜销售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还出口到国外,涌现出“绛州绿”等一批著名蔬菜品牌。

“近几年,部分年轻农民、大专院校毕业生积极参与大棚蔬菜创业中,以20—40岁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王建元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希望通过实施“导师一带一”帮带制度,争取用5年时间,打造大棚蔬菜种植500个百万富翁。

据了解,为鼓励设施蔬菜发展,新绛县财政对新发展连片设施日光温室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000元;新发展拱棚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0元;对国家、省级蔬菜标准园每个补贴5万元;对新建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每个补助20万元。

一座连着一座的蔬菜大棚里,有5万多勤劳的新绛菜农在劳作着,他们正相互传递着春天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