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 鼓起钱袋

图片
保山市隆阳区蚕桑产业蓬勃发展
这几天,桑农杨余左每天在桑园里忙着给桑树修枝剪杈。虽然天气寒冷,老杨心里却很热乎:“咱山里人能靠这行当脱贫致富,一想就来劲儿!”
保山市隆阳区已有2000多年的种桑养蚕历史,“永昌丝”曾一度闻名海内外。多年来,这里的百姓世代以养蚕为生。
一直以来,家住隆阳区瓦马乡秧草村的杨余左都以种植包谷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改变始于2017年底。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启,隆阳区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发展机遇,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再次让蚕桑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养蚕技术不难、成本不高、利润可观,杨余左看到了机遇,他决定发展桑蚕养殖。2018年,杨余左将自家的36亩山地种上了桑树。“只要按技术规范操作,就一定能养好蚕,收入也很可观。”他琢磨着。
养蚕第一年就让杨余左尝到了甜头。“我家养了12张蚕,一共收入20853元,养蚕的收入比过去种包谷高出了好几倍呢!”
“我们村的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蚕桑已成为村民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产业。”隆阳区瓦马乡秧草村党支部书记杨学和介绍,目前全村桑树种植面积达1278亩,去年全村共养蚕300多张,收入将近60万元。
早在2001年,隆阳区就引进了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积极为桑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实行保底价收购,彻底打消了农户的顾虑。
隆阳区采取“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蚕桑产业,开展“造血”帮扶,确保贫困户“扶得起,稳得住,不返贫”。
何树明是隆阳区瓦房乡水沟洼村大磨房小组村民,因缺技术,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从提供桑苗、蚕种、簇具,补贴蚕房,乃至技术员的培训指导,政府和企业都手把手给予扶持。”从2016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的何树明的钱袋越来越鼓。“今年养了12张蚕,加上小蚕育苗150张的收入,今年单蚕桑这一块就有4万元进账。”
如今,何树明一家靠勤劳致富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摘去了“贫困帽”,迈向小康。
截至目前,隆阳区累计发展桑园6.5万亩,其中投产桑园3.4万亩,涉及15个乡镇(街道)、105个村委会,其中贫困村42个;种桑养蚕户7140户,其中贫困户3213户,户均桑园9.1亩。
本报记者 杨艳鹏/文 通讯员 刘晓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