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在读博士当战“疫”志愿者,碰到脾气大的,他用的“这招儿”挺管用

张永鹏今年27岁,是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

而现在,他的身份是一名战“疫”志愿者。

他所在的“卡点”在铭功路西前街社区。这个位置对面就是万象城,过去叫“老坟岗”。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郑州商业的繁华所在。“见惯了她的繁华,才更愿意守护这暂时的寂静,等待她再次绽放。”张永鹏说。

河南商报记者 王席乐 实习生 刘翥/文 通讯员 惠峰 常铮/图

一天要上下2千个台阶

2月24日上午8点,郑州小雨。

在上海求学多年的张永鹏,有些不适应北方的初春,更何况,这是在街上值守。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套着“红马甲”,他原地小跑着热身,以此开启一天的工作。

统计完昨夜从外地返回社区的人员信息,分门别类后,他隔着口罩往手上哈几口气,然后拿着封条、胶水,以及其他宣传材料,跟同事一起走进小区。

“只要耐心讲解,一般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措施。”张永鹏说,“政策讲解完毕,我会再讲一些防疫常识,然后把被隔离人员拉到一个社区群里,在隔离期间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在群里@我们,以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沟通完毕后,张永鹏开始贴封条,再按要求在住宅门、单元门、小区门上分别张贴三张告示,将隔离信息告知小区居民,确保安全。这些活儿干完,才标志着一个流程的结束。

办理出入证、引导扫描健康码、规劝外出居民戴口罩、量体温、帮隔离居民倒垃圾、小区公共区域消杀,这些都是常规动作。

真正考验张永鹏的是帮被隔离居民送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有时候往六楼或七楼送一趟东西就五六十斤,这时候才真正展现了我的价值。年轻,能干!”张永鹏眼神里满是乐观和激情。

隶属于铭功路街道的西前街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社区,辖区大多都是六七层楼高的90年代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张永鹏做过一个统计,他平均每天要服务十几户居民,楼层加起来大约50层,一天光上下楼都要走2千个台阶。

“学霸”主动请战穿“红马甲”

正在放寒假的张永鹏,是主动找到社区申请当志愿者的。

“那天下大雪,我站在阳台看见楼下有‘红马甲’抱着很重的快递,步履蹒跚地给被隔离的居民送货,当她消失在单元楼道后,我脑海里就开始想:她要送到几楼?这样的路程还要有几趟?我对他们是有用的。”张永鹏回忆。

趁着一次外出买菜的机会,他直接去社区提交了申请。“张永鹏从小就在这一片长大,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学霸’,跟他也熟,特殊时期这层关系有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我当即就答应了下来。”西前街社区书记薛运周说。

张永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也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都是普普通通的力气活。比较有成就感的是,很多脾气不好的老居民都很听我劝,我一给他们讲气溶胶,他们马上就不提空旷场所可以不戴口罩的事了,也许是大家比较尊重‘文化人’吧。”

谈起张永鹏,薛运周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在上海多年,上海又是第一批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而张永鹏学的恰好又是环境科学,疫情防控期间,他在宣传生活环境消毒的同时,还给大家现身说法讲垃圾分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据了解,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铭功路街道先后有69名志愿者加入到战“疫”一线。他们身份各异,但目标一致。

下午6点,是志愿者们的下班时间。小雨还星星点点不肯离场。“再等一会儿吧,该做晚饭了,说不定会有居民需要送菜。”张永鹏钻进服务站临时帐篷,开始翻看社区隔离居民群里的需求信息。

帐篷外一面党旗在风雨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吟唱一首疫情防控中的战歌。(首席编辑 华丽娟 编辑 吴海舒 张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