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坐着公交赶集去

回天地区的微循环线成为火爆的“赶集专线”,通州串起三大集市的公交老线为赶集乘客设立“招呼站”……如今,住在城里的居民去郊区赶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春节前,坐着公交赶大集、置办年货的市民热情高涨,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公交线不仅串起了京郊特色大集,吸引着“城里客人”,也为大山里的村民进城赶集提供了方便。坐公交赶集,赶的是年味儿,体味到的是人情。

微循环线成“赶集专线”

半截塔村集市外,市民排队登上专133路

“年前最后一个大集了!可不得多买点儿。”昨天上午10时,昌平半截塔村集市外的公交站台上十分热闹,赶完集的市民趁着等车交流着“战绩”。放眼望去,上百人的队伍中七八成是银发族,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标配买菜的小推车,或是提着超大购物袋。成捆的大葱、按兜儿卖的蒜头、十块钱六七斤的茄子……除了新鲜果蔬,还有活鱼虾、生活日用品,每个人都买到拿不动才回家。

半截塔村这个集市名叫“九台便民集市”,是北京离市区最近的农村大集之一,位于昌平东小口镇,南与天通苑小区相接,西与回龙观小区相邻,每逢周二、周四、周六开市日,集市上的人摩肩接踵,集市外停车场一位难求。上个月初,一条公交微循环专线的开通,让常来赶集的居民高兴坏了,人气之火爆,可以说已经成为一条“赶集专线”。

“车来了,车来了!”大伙儿正聊着,忽然看见一辆小巧的黄色公交车从远处驶来,等车的居民立刻整理好手中的年货,准备排队上车。“大家慢点儿,注意安全!”“这趟上不去,就再等一趟!”车辆进站停稳后,女驾驶员不停嘱咐着提着重物上车的老人们。一会儿工夫,这辆六米长的纯电动车就装满了。

半截塔村集市外,赶完集的市民排队登上专133路

专133路是一条从半截塔村发往立水桥西的微循环专线,全长6.2公里,单程30分钟,发车间隔10至15分钟。人气这么高,为什么选了6米长的小车?专133路行政队长英连生告诉记者,这是受到途经道路条件的限制。原来,这条专线为了满足沿途天通西苑及天通北苑等小区居民购物、就医、接驳地铁,把站尽可能地设在小区门口,但小区间的道路上下行仅各有一条车道,大公交一停,路就堵死了,因此选择了6米长纯电动车型。

“这条微循环专线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赶集,还途经清华长庚医院、龙泽广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地,居民外出购物、看病不用再倒车了,还可以接驳5号线、13号线。”英连生介绍,赶上大集购物客流高峰,车队还视情况增加运力。

家住天通苑的陈先生每次都在东小口站乘车,他和儿子一起生活,退休后就承担起家里买菜、做饭等家务。附近哪里买菜比较便宜,哪里的肉新鲜,陈先生都了如指掌。“这大集卖菜,比外面平均每斤便宜两块钱左右吧。”他拎着绿色的菜兜子,里面装着白萝卜、香菜等物品。专133路开通后,陈先生平均每周来两次大集,“以前都是走着来,天暖和时候还行,天儿冷了还是坐公交更舒服。”他说,乘坐公交车去赶集,已经成了天通苑社区老年乘客的“新风尚”。

集市周边设置临时“招呼站”

通州渠头集市外,市民搭乘T102路

提起T101、T102,许多通州经常赶集的居民都十分熟悉。其中,T101途经大名鼎鼎的张家湾大集、牛堡屯大集,T102除了经过这两个集市,还在渠头大集设站。“这两条线可是老‘资历’了。”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第六车队党支部书记吴炳维告诉记者,T101前身是801路,开通于1998年,T102路前身是802路,开通于1999年。自开通起,这两条线就成为许多通州村民、城里人赶集的出行选择。如今,两条线路已从十多年前的一天两趟,发展为每天开行300多车次。

昨天是农历二十七,正是渠头大集逢二、四、七、九开集的日子。早上9时,市场内外吆喝声响成一片,前来采买年货的市民络绎不绝。公交站台上,刚从一辆T102上下来的陈阿姨推着购物车,大步流星地朝市场走去。“我就相中集市上的菜‘纯绿色’这点。”陈阿姨家住张家湾镇,基本上逢集必赶,“现在公交车越来越多了,十来分钟就一趟,下了车走几步就到市场了,比早先方便多了。”

T102路上,赶完集的市民乘车回家

每逢大集,市场外人多车多,本就不宽的道路有时混进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常常拥堵。为了让市民乘车顺畅出行,公交职工还承担起集市外的交通疏导工作。渠头大集外,车队安全主管李恩坤正举着小红旗,示意私家车为过马路的行人让行。“坐公交赶集的老年人特别多,我们还要上路监督驾驶员安全行驶,尤其是集市路段,一定要小心、慢行。”李恩坤说。

“张大爷,您慢点儿,注意脚下。”一辆T102进站停稳后,驾驶员高岩嘱咐着上车的老人。开这趟车十年,许多天天坐车的熟面孔,一上车高岩就知道他们要去哪里赶集。也有一些新面孔,在通州果园环岛、九棵树等站上车后就打听“今天哪儿有集”,高岩每次都告诉对方“您踏实坐着,到了集市我会告诉大家!”赶集高峰期,高岩的车上能拉70多人。

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集市规模也很大、出入口多,不少乘客反映,有的出入口离公交站稍远,拿着东西走路挺累。为此,T102近两年在牛堡屯大集外,两个公交站间设置了临时“招呼站”,立起临时站牌,看见逛完集市在此等车的市民招手,司机也会停车。

吴炳维介绍,T101、T102两条线路在遇到大集的日子,调度员会根据实际道路通行状况采取绕行和区间措施,提高线路通行效率,同时利用牛堡屯场站的区间车机动增加运力,将赶集的乘客及时疏散,缓解集市站位客流压力。

大山公交司机义务“送年货”

房19路行驶在山间

鱼斗泉村,位于房山区蒲洼乡西北部,是北京最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已走出大山,留下的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因进村的山路狭窄陡峭,七八旬的老人只能待在村里,很少出去。村民到邻村走亲戚、到集市买生活用品,出行都靠公交集团客六分公司的房19路公交车。

前天下午3点半,隗功进驾驶一辆绿白相间的房19路离开房山客运站,驶向远在102.5公里外的鱼斗泉站。车厢内,坐满了拿着大包小裹的乘客,不少人手中都是刚从集市采买的物品。房19路全程78站,平原路段从房山客运站至十渡南站,共55公里;山区路段从十渡南站至鱼斗泉,47.5公里。除了房山客运站,在十渡南站、下寺站、蒲洼文化中心站等附近有集市的站点,上下车的村民都不少。

“我住在鱼斗泉村,早上6点坐19路下山,到集市上买了一周的菜和家里缺的日用品,再坐这趟车回家。”提起房19路,乘客王女士打开了话匣子,她的爱人在城里开出租车,家里只剩下她和年迈的婆婆,“多亏了这趟公交车,不然进城太麻烦了。”

行驶在大山中的房19路

对于房19路,驾驶员隗功进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他也是鱼斗泉村的村民。“十几年前,没这趟车时,进城要去野三坡火车站坐京原线,一天是回不来的。”隗功进说,如今这条线路成为连接大山内外的纽带,进城办事、购物可以在一天之内往返了。

深知大山里的村民进城不易,隗功进还当起义务“快递员”。过年前,一些山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把豆腐、粘糕等土特产装在纸箱里,拜托他放在不碍事的座位底下,运送到城里,子女、亲戚按时到公交场站“取件”。“在不影响安全乘车的前提下,我会尽可能满足村民们的需求。”隗功进告诉记者,常坐这趟线路的村民,八成以上都有他的手机号码。

除了运送年货,还有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将药品送到车上,拜托他捎带给大山里的老人。鱼斗泉村有位老人患有心脏病,上了支架,老人的儿子每隔一周都把医院开的药送到总站,由隗功进或者其他司乘人员送到老人手中。有时候,他还会帮老人们把子女急需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送进城。

乘务员丁金凤是隗功进的搭档,3个小时78站路程,她几乎一直站着。每次看到有腿脚不便的老年乘客,她都搀扶着上下车。节前进城赶集的人多,看到提着重物的村民,她会主动帮忙放好购物袋和小推车。虽然住在房山城区,但每次发完下午3点半到鱼斗泉的车,丁金凤都要在村里过一夜,次日清晨才能跟着早班车回到城区。“辛苦是辛苦,但能为大山里的村民服务,也特别有意义。”丁金凤笑着说。

住在天通苑的老人乘坐专133路去赶集

记者手记

赶的是年味儿,体味的是人情

把年货安置在座位下,陌生人之间交流着“采购经”,乘客、司机互相拜贺新年……坐着公交赶大集,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可喜的是,为了方便市民赶集购物,公交贴心地开行微循环专线、在集市周边设置临时“招呼站”、加大集市线路高峰运力,通过多种举措将乘客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让老年乘客出行不再犯难。

近年来,本市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本着“城优郊进”的原则,削减中心城区重复线路、提高运行效率,将闲下来的资源发展郊区线路,越来越多的远郊公交线开通运营,大山里的村民进城赶集也能一天往返了。公交车厢不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是传递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宏阳

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