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湖吟诵非遗传承人张舫澜长三角“朋友圈”不断扩容

初见张舫澜,他站在家门口的桥边。冬日的阳光下,老先生穿着咖色盘扣中装,系着深色羊毛围巾,戴着细格子纹路的帽子,远远地朝我们挥手。江南水乡水多桥多弄堂多,他怕我们迷路,特地出来迎了迎。
今年81岁的张舫澜是吴江区分湖(汾湖古称分湖——编者注)吟诵的非遗传承人。什么是吟诵?张舫澜说,那是汉语诗文一种传统的诵读形式,说白了,就是过去读书人通常的读书法。出生在北厍的张舫澜,从小上的是浮楼私塾,师从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堂兄柳游子,学了“分湖叶家调”。后来,跟随从医的母亲搬到芦墟,张舫澜入了张氏学塾,跟老师张磵秋学的是“分湖吟诗调”。十多岁时学的吟诵调调,他至今记忆犹新。
图片
图说:穿着咖色盘扣中装、神采奕奕的分湖吟诵非遗传承人张舫澜。毛丽君 摄
“青吴嘉”对于张舫澜而言,虽是后话,却是他长三角“朋友圈”的开端。
1954年,张舫澜进了分湖中学。“50年代的时候,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学生是可以自由择校的。”他数了数,同届的学生中,有20多位来自青浦和嘉善,其中不少在几十年后还和他保持着联系,“曾担任上海市青浦区青浦画院院长、书画社社长的岑振平就是我的同学,他现在在青浦曲水园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1958年,20岁的张舫澜前往嘉善一中求学,当时他正在收集研究有关南社和柳亚子先生的史料。得知杭州大学有位教授是柳亚子先生少时的同窗好友,便通过当地朋友介绍,认识了张天方。“初次见面,天方先生与我一见如故,他问的很多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他也觉得非常意外,对我很好,说我是他的‘编外学生’。”
一份张天方先生提供给他的《关于柳亚子》的谈话提纲,张舫澜一直保留着。在张天方诞辰130周年时,张舫澜曾以学生的身份作诗感怀恩师云:“未立程门三尺雪,愧收老蚌十年珠”。
2009年,分湖诗社成立,张舫澜任社长。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分湖诗社将分湖吟诵代代传承。同时,分湖诗社和青浦、嘉善等地文人的交流也极为频繁。
张舫澜保存了很多资料,里面很多是三地交流的“成果”,他翻开手边的一本杂志说:“我还记得2013年5月,青浦写作协会成立5周年并更名为青浦作家协会的大会上,我现场作诗一首并吟诵,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而这件事也被在场的人记录并刊发在《湖畔》杂志上。”
在与文人们的频繁往来和交流中,张舫澜长三角“朋友圈”持续扩容。现如今,年过八旬的他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充满了期待,而他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时代发展的印记。
“柳亚子先生和南社诗人们曾在汾湖、西塘、周庄等地举办雅集,留有《乐国吟》《迷楼集》等诗集,目前,我正在和青浦区作家协会主席凌耕先生、西塘镇文化顾问韩金梅先生联系,希望三地文人、诗人可以联合举办雅集,学习南社诗人遗风,通过采风式写文章、作诗,将长三角区域发展活力记录成集,今年打算先在西塘举行,届时欢迎你们再来!”说起雅集,张舫澜脸上神采奕奕,就连说话的语调也不觉高了几分。
新民晚报记者 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