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记者感言:近年来,金河镇党委未雨绸缪,提早布局谋划,使村党支部班子年轻化,有活力,敢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追赶超越劲头蔚然成风。在打赢脱贫攻坚中,始终把产业作为源头活水,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务实创新,走出了“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能人+合作社+贫困户”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创新之路。全镇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村村都有特色产业,户户都有稳定收入,修筑了齐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嫩绿嫩绿、香脆可口的洪水沟返季节香椿,让你在不同季节都能吃上黄绿相间的香椿炒鸡蛋;
美丽的自然风光,天然的氧吧,网红的周家庄村玉池公社,一日近郊游,吃农家乐,观千亩向日葵盛开,身在花海,乐在其中;
……
图片
7月,硕果飘香,丰收满园。当记者来到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的村庄院落,老人、妇女、孩子们在绿树如茵,花团锦簇的村庄里谈笑风生,嬉戏玩耍,他们为自己村有一个好党支部,带领大家发展产业增收而感到骄傲。“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洪水沟村大棚香椿基地采访时,记者碰到正在大棚里察看百亩香椿长势的金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斌,他告诉记者说:“产业是“拔穷根”的动力源,村党支部是开启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只有配强党支部班子,拥有一支有理想、有魄力、有能力,又敢想、敢干、能干事的党支部班子,这把“金钥匙”才会开启整村这台‘发动机’,带领大家求致富,兴产业,奔小康。”记者在金河镇采访中,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只争朝夕的新气象。
骨肉血脉相通 带动千万家致富奔小康
打断骨头连着筋。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专业合作社就像这“根”上的藤,紧紧地把贫困户连接在产业链条上。“我们现在一天能卖上万元。”宝丰村丰庆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天平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告诉记者说:“我们现在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在市区蔬菜批发市场有摊位,什么季节哪种蔬菜快,我就种哪种蔬菜。”
宝丰村丰庆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7月,流转土地416亩,带动贫困户69户共278人,合作社主要以大棚蔬菜,大田蔬菜和葡萄、蟠桃为主,带动周围陵玉、永利等村的人都来打工,形成了不仅仅是吸纳贫困人口打工,还带动了滞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参与到合作社打工。2018年度,丰庆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现代化农业园区和市级扶贫就业基地。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滞留家里照顾老人的贫困户王保存,在合作社干维修、开农机车打工年薪5万元;贫困户王红志用打工学到的技术,一边继续打工,一边尝试自己种起了蔬菜;村民张金明也种起了10多亩的蔬菜……王天平对这些勇于创业的群众,给予每亩种子便宜80元左右的优惠,并全力支持技术,鼓励他们做大做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方在。他要把合作社做得更强更大,把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我要把乡村游做大做强,让村民主动来做农家乐。”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谭天成,一谈起他的乡村游,如数家珍,侃侃而谈,那种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让人都感到“嫉妒羡慕很”。他说:“千亩向日葵即将盛开,到时成千上万游客涌来,村民想不开农家乐都不由自己。”“生意好的时候,比打工要好得多,一天可以接待二十来桌。”在周家庄村玉池公社文强农家乐小院,记者9点来,就已有两桌游客在吃饭,5月开张的谭文强一边忙着揉面做锅盔,一边告诉记者:“游客最爱吃他们的醒面锅盔,酥软、香甜可口,每天做都做不急。”周家庄村玉池公社的农家乐,已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近10家。
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四月,陵辉村千亩油菜花开,放眼望去,如织的人群徜徉在金色海洋,追逐嬉戏,自拍留影,幸福欢乐的留恋忘返。谁曾想,曾经无人问津的冷落陵辉村,一下子变成了网红村,20万游客涌向陵辉村,在宝鸡一下子掀起了看油菜花热。陵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此一项就挣了40多万元。如今油葵和荞麦各种100亩,20亩花卉长势喜人,预计可收入20多万元。陵辉村党支部书记扳指一算,长长出了口气说:“总算没辜负乡亲们的期待,60万元的租地款挣回来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志。党支部带头,产业的兴起,合作社的引领,让“合作社+贫困户”成了贫困户增收的经济支柱。随着耳听目染,带动了贫困户观念的转变,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思想观念质的转变。
图片
搭上企业快车 带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种植黄桃600余亩,今年部分品种已挂果,预计产量约6万斤,预计收入约30万元;套种红薯113亩,预计亩产约4000斤,按照去年市场价,预计收入40余万元……记者走进紫原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和紫原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到处瓜果飘香,一片丰收的景象。“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去年终于实现了省级贫困村脱帽。”紫原村党支部书记杨宝义如释重负,兴奋地告诉记者说:“这些都得益于我们“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要想跑的快,全凭车头带。2015年,紫原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上下面面相觑,看见外面人绕着走,闭口不提自己是紫原人,都觉得丢人。紫原村党支部一帮人更是坐不住了,他们看着父老乡亲们憋屈,自己心里也难过,于是召开班子会,商讨发展大计,决心抛弃等、靠、要思想,发誓在三年之内一定要摘帽,让村民挺直腰杆子过上好日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己养猪、种菜,缺乏销售渠道,没资金,收效少,做不大。怎么办?我们有地,缺项目,就差“火车头”,紫原村把目光聚焦在招商引资上。2017年6月西洽会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陕西丽影紫草塬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三期完成。目前,已流转土地800亩,种植养殖大豆、红薯、黑猪等,两年盈利100多万元。同时,也带动了紫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果蔬种植上流转土地59亩,建成大棚3座,发展樱桃、葡萄种植,套种部分大田蔬菜。种植的35亩樱桃今年已上市,直接收入约1.4万元……合作社已连续两年为入股的贫困户,累积分红6万余元。累计为223户村民发放土地流转金94万元,其中贫困户30户,土地流转73.32亩,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达10.26万元。
搭上企业快车,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紫原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为村民谋福利,促就业,让贫困户腰包越来越鼓,收入越来愈多。贫困户田周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陕西丽影紫草塬田园综合体项目打工,工资加上土地分红等,一年仅自己可收入近3万元。“企业、合作社需要什么样的务工人员,只要往镇里一报,镇里立马组织技术人员培训,输送务工人员。”陕西丽影紫草塬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何红卫一提起镇村对他的支持,激动地说:“现在务工人员难找,有了镇村的支持,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发展产业了。”据不完全统计,金河镇引进企业5户,实现就业200余人。
图片
访贤三顾茅庐 能人挑起发展“大梁”
古有三顾茅庐,今有金河镇为民增收求贤若渴。
“去年村上换届,镇党委多次找我给我做工作,希望我回村,为家乡发展做些工作。”在永利村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踌躇满志的党支部书记宁广红,他告诉记者说:“他当时很犹豫,自己在外发展的很好,不愁吃不愁穿,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家乡这副重担挑还是不挑呢?”
当时做建筑行业的宁广红寝食难安,坐卧不宁,整日整夜纠结在一边是舒适的生活,一边是前途未卜的家乡发展。老人和妻子、朋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坚决支持他回村,为家乡谋发展。2018年4月18日,宁广红顺利当选为永利村党支部书记。有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他打消了顾虑,坚定了信念,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党委和父老乡亲们的信任,使家乡环境面貌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采访中,一位老乡告诉记者说:“宁书记一上任,他自掏腰包,用自己家5万元解决了村上的资金难问题。并以身作则,动员党员干部齐上阵,为村域经济谋发展,第一年就为村上挣得6万元,并成立了永利村合作社,为产业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的宁广红更加信心满满,铆足了劲上区、进市、跑省要项目,争取资金。6月30日,投资420万元,占地70余亩的金河镇永利村水气循环式沙培种植大棚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见效,种植绿色蔬菜圣女果、西红柿、乳瓜等可收入50万元。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金河镇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个个谈起村上的产业发展,信心十足。这些源自于区委、区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及镇党委、政府甘做“红娘”,耐心细致做服务。他们为村“量身定做”,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补什么。时常带领干部走出去,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村域经济发展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遇到什么瓶颈?金河镇对症下药,邀请专家,解疑答惑,做好技术服务。永利村水气循环式沙培种植大棚就是去山东省寿光市参观学习水气循环式沙培种植技术后,结合本村实际,反复研究结出的硕果。近年来,金河镇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反哺桑梓,“产业能人+合作社+贫困户”成效显著。目前,已有10多名能人返乡,发展产业10余种,带动贫困户就业近200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渠道,人人有致富门路。”如今的金河镇,党支部带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村民们有了盼头,贫困户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产业发展成了脱贫致富的聚金盆,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