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困境残儿免费替代养护工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2022年以来,滨州市民政局继续深入开展困境残疾儿童政府免费替代养护工作,以实现“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一步拓展保障范围,优化服务措施,努力实现困境残疾儿童的自我提升和社会融入。

代养范围扩大至“低保边缘家庭”,让更多困难群众受益

“因为孩子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以前我们两口子只能轮流在家照看孩子,不敢出远门,外出工作也不放心,只能就近打打零工,收入很少。自从孩子在福利院代养以来,我们可以放心去工作,还有时间陪孩子了。现在全家生活步入正轨,感谢政府的免费代养帮助我们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在对代养儿童小博(化名)的家庭回访时,他的母亲哽咽地感慨道。

2022年,滨州市将免费代养困境残儿工作列入全市“12197”民生实事和“护童百事”中统筹推进,市民政局联合市慈善总会,以定向捐助方式筹措慈善资金100万元,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我们首次将‘低保边缘家庭的残疾儿童’纳入代养范围,极大拓展了保障对象,更加有力地兜紧了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努力给更多困难家庭带去希望和帮助。”市福利院院长王晓红介绍说。

“类家庭”养育模式,帮助孩子“三重融入”新生活

福利院打造了“类家庭式”养育支持模式,为困境残疾儿童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在“家庭、朋友、社会”三个层面积极融入新生活,为最终重回家庭奠定基础。

15岁的小伟(化名)是今年新入院代养的一名儿童。刚入院时,面对陌生的环境,产生了胆怯害羞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福利院社工小付第一时间为小伟进行了需求分析评估,制定专属于他的照护方案:一是组建“我的新家”。组织院内职工作为小伟的“类家庭父母”,一起进行“一起来拍全家福”等融合互动小游戏,让孩子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逐步提升安全感、幸福感。二是拓展“朋友圈”。为小伟及与他同龄的群体设计开展了多样化的小组活动,促进融入,提升了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发掘了内在潜力,培养了兴趣,还交到了几个好朋友。三是体验“大社会”。在福利院里,为孩子们设置了音乐、劳动技能、美术、蒙氏教学等特色课程,还开辟了“动物乐园”、“开心农场”、烘焙室、理发店、模拟银行、爱心超市等社会体验场所,小伟和其他的孩子们每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在不同的社会职业场景里上课做游戏,锻炼了他们体验社会行为规则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现在的小伟由最初的腼腆内向变得阳光活泼,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觉得我们的付出太有意义了”。小伟在福利院的“专属社工”小付动情地说道。

大数据共享+康复合作,提升儿童救治恢复效果

“有省里专家为我们小圆(化名)的病情把脉会诊,我们对孩子的治疗恢复更有信心了。”福利院医护人员说。去年,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儿童福利机构远程医疗及康复培训,与省立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远程会诊7例儿童病例。在对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小圆的诊疗过程中,省立医院组织小儿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和康复科的三位资深专家进行会诊,远程共享小圆的基本病例、相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并通过大屏幕对小圆进行现场问诊,经过近1个小时的远程讨论,专家们不仅厘清了诊断,还针对用药治疗和康复训练方面给出建议。

“通过大数据进行远程会诊要便捷得多,患儿还不用经受长途跋涉的辛苦,也不用增加护理人员的照料负担,还免去了求医不得门路的辛苦。”福利院医护人员表示,经过这次会诊,彻底摸清了小圆的病情,下一步,将根据专家建议,进行明确的治疗。

除了享受到大数据远程治疗带来的便利,身患残疾的小圆还能享受到专业化的肢体康复服务。去年9月,滨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滨州市福利院康复部正式挂牌运营。康复部的成立为替代养护的孩子们解决了康复难的问题。由中医医院派驻的专业康复治疗师为在院残疾儿童提供足不出户的肢体康复治疗服务,构建了一套标准化康复治疗服务体系、精准化康复治疗方案、多元化康复治疗保障机制和两院监督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康复效果。参训儿童每日康复量达到人均2小时,孩子们的功能障碍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市民政局坚持“事前主动服务、事中温馨服务、事后追踪服务”的“三服务”制度,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打造“满意民政”。目前,各县(市、区)正持续摸排,力争将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困境残疾儿童逐步纳入代养范围,把党的好政策传递出去,为这些特殊儿童开启新的人生,给这些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责任编辑:刘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