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抵御超40℃极端高温,上海米“八月香”今年出了更软糯的粳稻新品种

“八月香”开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提供。

刚过立秋,金山廊下镇南陆村的节水抗旱稻稻田里已是金黄一片。今天一早,“八月香”沪郊第一镰在这里启动收割。“八月香”是沪上最早批量上市的新米,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为上海人“独家订制”。

日常餐桌上的大米主要是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上海人普遍更爱口感软糯的粳稻。去年,“八月香”籼稻甫一上市就受到上海市民热捧,新米上市三天即被抢购一空。今年,“八月香”试种了七个粳型新品种,也将于本月底开镰,后续将开展产量比较和品质品鉴等综合评比,以选出其中最优品种,计划明年投入生产。随着“八月香”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上海人吃“上海米”有望成为常态。

超40℃高温破纪录,“八月香”扛住了

今年夏天,上海频频“热”出新纪录,超过40℃的极端高温天气已达6天。高温炙烤下,水稻和人一样“吃不消”。研究表明,平均气温每升高1℃,会造成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3%-8%左右的减产;38℃及以上高温天如持续十多天,常规水稻的结实率就会下降至10%以下;气温超过43℃,水稻的雄蕊就会“绝精”……

今年培育的“八月香”粳稻新品种能否扛住这波高温?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余新桥也曾放心不下。好在,这些新品种没有让他失望,距离开镰10多天,稻穗仍然枝型完整、穗粒饱满,结实率保持在90%以上。

为何“八月香”粳稻能久经“烤”验?原来,作为节水抗旱稻的一个品种,“八月香”粳稻继承了旱稻家族“吃水少”、耐高温的特点。来自田间的数据表明,节水抗旱稻的用水量比常规水稻可减少50%以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可减少50%以上。只要保证在出苗、分裂、孕穗灌浆三个阶段灌溉三次“跑马水”,就能保证亩产量600公斤以上。

生育期提早50天,田地可多收一茬作物

4月底到5月初播种,8月中下旬就能收获上市,“八月香”在上海的生育期只有105天左右,比上海常规粳稻足足提早了约50天。尽管生长期短,但它口感软糯、风味佳,达到国家一级优质大米标准。

余新桥说,通常,上海水稻的收获时间是10月中旬,现在提早到8月中下旬,为农业生产的茬口安排提供了更多选择。

去年“八月香”丰收后,金山廊下南陆村与叮咚买菜合作,种了一茬小青菜,颇受市场欢迎。今年稻子还未收割完毕,田地的“空窗期”已被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玉米中心研究员郑洪建相中,他将带领团队在这里种一茬水果玉米。8月底播种,预计10月就能收获。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表示,不论哪种轮作模式都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合理地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观花油菜还可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观花后还可还田做绿肥。

农田水沟占比大幅减少,水稻增产有了新方向

第一年试种“八月香”,廊下镇拿出200亩田“小试牛刀”,新米上市三天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八月香”两个品种在廊下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100多亩,但负责销售的上海天谷米业公司工作人员仍然无奈地表示,想吃上八月新米,还得“拼手速”。明年,“八月香”的种植面积将扩展到三万亩。

上海寸土寸金,如何向有限的耕地要产量?除了提高亩产,罗利军找到了新的挖潜方向。原来,一块传统水稻田,水沟面积占比达7.5%,种植节水抗旱稻,可大大缩减水沟面积,腾出地方插秧。

“耐渴”的水稻新品种让水稻种植方式也随之变化。为此,上海市农委专门设立了“优质特早熟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及绿色生产技术示范”科技兴农项目,在金山区农委和廊下镇政府的支持下,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市农科院、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与浩丰农业公司积极合作,推进项目实施。据悉,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将落沪金山区,它将保障种源稳定安全、研发与新品种匹配的种植技术和基础设施,让水稻田“物尽其用”。

作者:沈湫莎

图片:除注明外为沈湫莎摄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