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风采】樊慧:援疆是一种幸福

图片
“幸福有千万种,于我而言,援疆就是其中一种。”2021年9月,樊慧听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有援疆任务的消息时,顿时热血沸腾,立刻主动请缨,为新疆的妇幼健康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是她梦昧以求的事。
2021年9月24日,樊慧如愿成为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队员,来到哈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超声科,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图片
樊慧给科室医生及进修医生授课。(受访者提供)
樊慧与新疆有很深的渊源,她的童年是在新疆度过的。爷爷和父母都曾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作,母亲是新疆塔城人,后来为了支援中原油田建设,父母离开克拉玛依去了河南。所以在她心里,由于出生在新疆,这里还有亲人,她来援疆理所当然。
“樊老师,您帮我看看胎儿的鼻骨。”
“樊老师,这个胎儿的腿好像有点短。”
……
刚来到哈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超声科,樊慧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被大伙需要着、信任着,她感到充实而快乐,同时也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下决心一定要把援疆工作做扎实。
图片
樊慧与科室医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受访者提供)
有一天下班,刚回到住所,她就接到科室医生打来的电话:“樊老师,这儿有一个特殊孕妇,胎盘有点厚,患者腹疼伴有阴道出血,会不会是个双子宫,您明早能来会诊一下吗?”听到对方电话中的描述,她心中一惊,可能是胎盘早剥,随时会危及母儿生命,必须第一时间回去,病人的安危大于一切!想到这里,樊慧立即赶往医院,与管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证实确实是胎盘早剥,因为诊断明确、处理得当,最终母子平安,她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科里的医生普遍年轻但有很强的求知欲,樊慧就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上机操作中,耐心细致地为大家演示标准切面,分析疾病诊断的思路,并传授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仅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业务知识。
2022年4月的一天,樊慧正在坐诊,一名双胎孕妈妈满脸焦急又充满期待问她:“医生您快看看,我的孩子是不是头颅发育有点问题,别家医院的医生让我去自治区的医院会诊,可是现在乌鲁木齐有疫情没法去呀,我不知道这孩子该不该留。”樊慧肯定地回答:“没问题,您在我这儿就能诊断!”后经诊断,胎儿没有问题,孕妈妈喜极而泣。双胎孕妇及一些疑难病例,樊慧总是自信又准确地作出诊断。
工作期间,樊慧根据科室情况整理了相关资料,积极开展胎儿颅脑超声、胎儿心脏超声,胎盘植入的超声评估等新项目,不但填补了哈密市空白,更是使孕妇不出哈密就能得到明确的产前超声诊断。针对短板问题,她多次开展小讲堂进行业务学习,指导科室质控。短期内,科里医生在胎儿系统筛查、血流评估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图片
樊慧为科室医生上机操作示范。(受访者提供)
截至目前,樊慧已累计接诊数千人次,会诊数百例疑难病例,带教科室人员6名,积极申报并完成2022年自治区继续医学再教育项目。她把郑大三附院的经验和技术带到新疆这片热土,同时发扬胡杨精神,让她的专业特长通过传帮带生根、发芽,长成大树,为哈密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哈密与郑州相距两千多公里,与郑州的气候也大相径庭,樊慧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更要克服的是对家人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每到深夜,她经常会想起父母年事已高,想起10岁的大女儿拉着她的衣襟挽留、小女儿频发的哮喘……但她始终没有忘记援疆的初心。
她还记得,2021年10月10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吴超书记、王军院长一行四人来哈密看望援疆医生,领导对她寄予厚望;在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组织下,2021年的冬至,她吃到了援疆医生一起包的饺子,感到十分温暖;她还记得,2022年3月21日,哈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超声科的哈萨克族进修医生,邀请她到家里一起过肉孜节,临走时进修医生的母亲深情的拥抱,并含泪对她说:“姑娘,你撇下自己的孩子,这么远来帮助我们,我们很感谢你,以后你要常来家里做客。” 这些浓浓的爱,她唯有用更努力的工作来回报。
作为援疆人,樊慧特别喜欢这一段话:不是哪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冰川上,雪莲做到了;不是哪一颗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做到了;不是哪一个人都能来援疆,我们做到了!
她说:“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我要把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奉献给这里,以涓滴之力践行光荣使命。”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志娟
视频拍摄|融媒体中心记者 仲银堂
视频剪辑|佳孜拉·巴克汗
编辑|谭云
责编|张玉白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