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观察|32项个人“一件事”集成办;文明实践就在百姓身边

图片
打通57个政务系统,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淄博:32项个人“一件事”集成办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以前给孩子办出生手续得跑多个地方,要准备十余项材料,一个星期也办不完。现在通过‘爱山东’App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填写申请表,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页、社保卡等第二天就免费邮寄到家了。”5月13日,家住淄博市临淄区的龙凤胎妈妈朱艺伟告诉记者。
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等部门,为市民提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新生儿医保参保登记、新生儿社保卡等事项集成办理。原来市民需要分别到助产医院、公安、社保、医保等多个部门开具或提交的十余项材料精简为“一张表单信息”,几分钟就可以实现“一次办好”,仅此项业务申报材料即可精简80%、时间压缩90%。
“实施‘一件事’集成改革是推进政务服务迭代优化、构建高效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淄博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静说。
近年来,淄博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群众普遍办事需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该市着力推进“事项联办”“一链办理”,围绕出生、入学、就业、就医、退休等个人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打通57个关联业务政务系统,把多个审批事项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形成主题式政务服务套餐,完善业务流程,助力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
淄博市已推动32项个人“一件事”实现线上线下集成办,构建起“一张清单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申报、一网通办一次送达”的极简办、集成办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个人“一件事”办件累计达34.2万件,申请材料平均精简6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75%以上。
同时,淄博市持续优化“线上申办+线下邮寄”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对所有“一件事”办理结果全面推行免费邮寄,进一步推动实现“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办成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例,需要分别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社保卡、新生儿户口簿等3类证件,淄博市通过政府买单,印制“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专属信封,实现3类证件全部免费邮寄。仅“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年可节省群众办事邮寄费用150余万元。
李静表示,淄博市将继续对标全国最高标准和最优路径,持续推动“一件事”集成改革提质扩面,打造淄博高品质政务服务品牌,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为淄博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淄博开展“欢乐五聚”系列活动
文明实践就在百姓身边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李心洁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今年五一假期,在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西刘村,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归台书吧,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增长知识。村民胡桂连对记者说:“平常在家里看手机看得眼都疼,书吧宽敞明亮,在这里看书能学到更多东西。”
西刘村有齐国名相管仲府邸旧址——三归台遗址,2021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三归台书吧,目前已拥有图书2500册以上。“像经典名著、科学技术、亲子育儿之类的图书都有,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凤凰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边昊说。
集聚阅读好品,只是淄博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欢乐五聚”系列活动的一个方面。该系列活动首批在全市遴选出百项活动,围绕推进文明实践“五聚”(集聚观影服务、集聚阅读好品、集聚精彩表演、集聚理论宣讲、集聚人气之地),依托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优选一批电影作品、实用图书、表演节目、宣讲项目等精品力作,广泛开展观影、阅读、演出、宣讲、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
文明实践,就在百姓身边:
五一假期期间,桓台县唐山镇古城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交通和消防安全教育等一系列面向村内中小学生的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孩子们启智润心、健康成长;
张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文旅局开展“‘云’享演出”线上文艺演出活动,快板书、相声等节目轮番上演,让广大市民朋友欢度假期;
沂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博物馆推出线下流动博物馆,设计制作了“源远流长——沂源文物古迹展”和“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沂源近现代革命史迹展”两个展览,以图文介绍为主,配有二维码,观众可自助扫码听讲解;
文昌湖区开展“集聚人气之地”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有序摆放共享单车、捡拾绿化带垃圾、清理小广告、劳动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淄川区则利用遍布全区的446个“明理胡同”常态化开展美德健康生活宣讲,同时采取短视频、大喇叭土味广播等形式宣传美德健康知识,在全区形成学美德、践美德的浓厚氛围。
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许艳萍表示,今年以来,淄博市以“五聚”为理念,高质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为群众最爱去的宣传文化阵地和志愿服务综合体。
目前,淄博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所88个、站2905个。
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加速行业出圈
淄博高新区抢占预制菜新赛道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赵瑞雪 李单旎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记者从淄博高新区了解到,保税冷链基地项目一期已为投产做好了准备,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时下新兴的预制菜产业。
所谓预制菜,通俗来讲就是半成品菜肴,通过加热等简单处理就能上桌。其最大优势在于为消费者省去了买菜、洗菜、切菜的步骤,仅需简单烹饪就可享受“大厨级”味道。随着“单身经济”“懒人经济”的崛起,加之突如其来的疫情因素,共同催化了预制菜需求市场。
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3500亿元。“未来,预制菜行业必然向着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谁能更好地整合上下游、内外部资源,充分发挥优势,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舌尖科技战略委员会主席陆正耀说。目前,国内食品加工、连锁餐饮、生鲜团购等各板块龙头企业已纷纷加速布局预制菜业务。
日前,淄博高新区与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协航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发起策划,联合国内预制菜头部企业合力打造齐鲁预制菜科创产业园,并举行了推介会。
齐鲁预制菜科创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2万余亩,按照“面向国际、世界领先、科技引领、产业发达”的高标准,打造“一园三区八中心”。“一园”即齐鲁预制菜科创产业园主园区,规划面积20260亩,先期开发建设580亩;“三区”即科创加工区、绿色生态种植区和生活服务配套区,为预制菜科创产业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产和后勤保障;“八中心”即数字化加工、物流仓储、原材料交易、金融商务、质量安全、品牌推广、美食文化和人才培训中心,为入园企业深度赋能,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淄博高新区计划依托该产业园加速集聚关联企业,将预制菜与研发、餐厨、配送、消费体验等环节相结合,设计“中央厨房”“冷链食材配送”“无人智能化宅配”“一酱成菜”等新模式,打造新餐饮模式样板区,探索建立预制菜展示体验交易中心,开发一批预制菜应用场景,推动预制菜行业加速出圈。
淄博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魏玉蛟表示,该区将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先发优势,持续完善配套和服务,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打造集研发、生产、冷链、物流、体验、金融等产业链要素完备的一站式产业集群。
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图片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业宏 报道
5月10日,淄博市消防救援支队张店大队走进积家玺苑社区,通过听讲解学知识、看演示学技能、做体验除隐患、抓培训强队伍等形式,开展了以“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基层治理推进风险源头化解
博山区“十必报”抓源头治未病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陈颖 报道
本报淄博讯 家住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颜山国际小区的王女士,平日喜欢在小区跳广场舞,近日她发现小区里的景观水池塌陷,出现一个很深的空洞。她把这个情况报给了社区。社区随即在景观水池周围拉起警戒线,并放置警示牌,防止居民靠近发生危险,并将此事通过“十必报”汇报给镇里。很快,域城镇就协调对水池进行地质勘测、施工修复。“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处置,我和伙伴们很快就又能在这里安全地跳舞活动了。”王女士对记者说。
为坚决守好“一排底线”要求,强化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博山区委政法委创新探索开展“十必报”工作,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博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赵玉伟介绍,“十必报”明确报送重点,聚焦信访稳定、城乡环境大整治、群众投诉、安全隐患、疫情防控、特殊群体、金融风险、违法占地、环境保护、意识形态等十大领域,在源头发现、源头化解上下足功夫,以有解思维实现风险隐患化解在最前端。
按照“十必报”工作要求,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做到就地化解。由各村(社区)书记、包村干部、网格员等对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分析研判,分网格确定包件干部,对简单事项3天内办结,对难以化解的,上报镇(街道)进行处置,原则上7天内化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对超期办理、提级办理的风险隐患,博山区每月开展一次督导。通过采取“四不两直”督导、“点穴式”定向督导,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漏洞。对工作推动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将由区委、区政府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
“博山区立足源头治理,构建长效机制,以抓源头治未病。”博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青说,“十必报”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摸排发现风险隐患705个,均已得到或正在解决,切实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将设施农业打造为吸纳就业的“海绵”
临淄区6万多农民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张伟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13日,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菜农王绪程格外忙碌。眼下,正值西葫芦上市的收尾期,王绪程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进棚采摘。
“今年的行情好于往年,除去水肥、人工等各种成本,纯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今年58岁的王绪程之前一直在外开挖掘机,一年下来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但是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之疫情影响,王绪程接到的活儿越来越少,“一直琢磨着找个离家近的活儿,能有份更加稳定的收入。”王绪程说。
如何帮助临近退休年龄的村民和部分未就业村民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西单村打起了建设蔬菜大棚的主意。“村民没钱建大棚,村里先行垫付;村民愁着找销路,村里联系包销售。”西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单保军说,如何让毫无种植经验的村民在短时间内掌握大棚种植技术成为能否成功的关键。
大棚建设一天一个样,单保军却有点坐不住了。如果不能赶在大棚建设完成前让村民掌握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建好的大棚将被闲置。就在单保军一筹莫展之际,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主动上门,帮助村里办起了“田间课堂”。为了培养职业农民,思远农业在临淄区人社局的帮助下成立了山东思远职业培训学校,“田间课堂”就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之一。
单连阶是思远农业村级服务站站长,自从接受“田间课堂”培训以来,他不仅带领自家孩子承包了一个大棚,还为全村48个大棚提供基础的技术指导。
设施农业改变了农业生产季节性用工的特点,使得农民全年都可以工作,且岗位容量大,让农闲富余劳动力的收入也大幅提升。临淄区现有蔬菜大棚2.6万个,其中高标准大棚1.6万个,为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让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临淄区重点支持思远农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引导作用,将设施农业打造为吸纳就业的“海绵”。
“以西单村建设的48个大棚为例,每个大棚的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直接带动了该村及周边村庄的15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临淄区人社局就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张金杰介绍,通过在全区范围内推动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已经形成以农业服务企业、农村服务站、大棚种植户、种植户雇工及相关就业者为主体的四级带动就业新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万多个。
“下一步,临淄区人社局将继续发挥好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技术、资金向设施农业汇聚,带动更多的群众就近实现就业。”临淄区人社局局长朱伯学表示。
淄博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12日,淄博市政府组织召开“做到‘两统筹’ 夺取‘双胜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向社会发布淄博市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有关情况。
淄博市确定全市联系服务企业11738家,联系的重大重点项目813项;确定市级参加服务企业干部(服务专员)1720名。进一步完善“淄惠企·服务企业云平台”企业诉求板块功能,增设“服务专员驿站”功能模块,打造专员服务企业线上枢纽,服务专员通过“服务专员驿站”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春风齐鑫贷”扩面推广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12日,淄博市政府组织召开“做到‘两统筹’ 夺取‘双胜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向社会发布淄博市“春风齐鑫贷”扩面推广有关情况。
“春风齐鑫贷”自今年1月推出以来,已累计发放1067笔,资金规模达到15.13亿元,户均放款实现142万元,惠及了千余家小微企业,推进势头强劲,在社会各界取得良好反响。经过前期先行先试,目前“春风齐鑫贷”运行模式已较为成熟,具备在全市商业银行推广的条件。
淄博海关免征缓税利息助企纾困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孙晓琳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9日,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淄博海关“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了一批混合碳四化工品的加工贸易内销征税手续。依据最新的优惠政策,企业这批内销的1800吨货物可以免缴税款缓税利息约5万元。
淄博海关从优化内销办理流程、提供配套支持服务、快速落实惠企政策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精简内销申报流程,实行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等机制,实现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一次申报”,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今年前4个月,淄博加工贸易内销货值4.8亿元,内销征税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倍和5.1倍,免征缓税利息达200余万元。
淄博集中选聘第二批科技副总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13日,淄博市第二批科技副总集中选聘暨第一批优秀科技副总表彰活动举行,全国59家高校院所的127名专家被选聘为淄博市第二批科技副总。
一年多来,淄博市选聘的第一批科技副总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制约,联合攻克技术难题260余项、转化成果130余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近年来,淄博市持续加大人才工作创新突破,深入实施产才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通过“科技副总”“揭榜挂帅”等创新性举措,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向产业一线加速集聚流动,构建起产才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新格局。
周村区文昌湖区30个项目集中签约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李鹭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9日,2022年淄博市(周村区文昌湖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暨米特加(淄博)植物基肉制品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签约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53.1亿元,涉及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米特加(淄博)植物基肉制品生产基地项目同日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210亩,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植物基肉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性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能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肉生产基地。
淄川区实施香菇发展百村示范万户共富工程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唐琼 报道
本报淄博讯 5月13日,淄博市淄川区召开实施香菇发展“百村示范万户共富”工程动员大会。
为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淄川区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金融赋能、联村抱团、农户参与的新模式,实施香菇发展“百村示范万户共富”工程。工程实施后,预计实现新增产值4亿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淄川区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90%以上,带动直接参与农民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探索形成山区库区乡村产业振兴淄川路径。
沂源为困难患者兜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张琦 报道
本报沂源讯 5月13日,记者从沂源县卫生健康局获悉,该县将困难患者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列入了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
对2021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沂源县户籍在册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患有髋膝退行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需要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治疗的人员,依次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住院手术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剩余费用由政府兜底。目前,沂源县已成功开展1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6名患者已出院,其余患者正在接受术后康复治疗,手术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