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疫”线的逆行者

奋战“疫”线,
父亲去世未能见最后一面!
4月以来,丹东市元宝区教育局派出20余名工作人员与疾控中心人员共同开展流调工作。
这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平常的一天,却是郝娟人生中最遗憾的一天。5月6日,身处“大后方”的流调工作人员郝娟连续工作多日后,身体疲惫不堪,几度出现眩晕状态,却突然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刹那间,犹如晴天霹雳,郝娟的泪水夺眶而出,悲恸难当。
今年50岁的郝娟就职于七道小学。郝娟的父亲瘫痪卧床10年,每天需要打鼻饲管喂饭,定时吸痰。母亲身患糖尿病综合症30年,且因腰间盘膨出不能下地。自古忠孝两难全,面对区防指交给教育局的流调任务,一边是患病卧床的父母,一边是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小家”和“大家”面前,郝娟默默压下对父母地牵挂,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小家”放在后面,与流调工作组成员毅然奔赴岗位。5月6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郝娟的丈夫在电话另一头哽咽告知其父快不行了。那一刻,自责、愧疚涌上她的心头。
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总有人用微光汇聚星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像郝娟一样奋战在抗“疫”幕后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虽不为大家所关注,却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毅然决然投入战“疫”,用他们的日夜坚守共同构筑了群众健康平安的“防线”。
逆行而上,忍痛前行……
“爸,对不起,在您生病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在你身边,等疫情一过,我马上就回去陪您……”宋希玖在跟父亲视频时愧疚地说道。
图片
宋希玖是宽甸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的一名民警,从小就有警察情结的他,在警察父亲的影响下,他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50余载,两代警察在制服颜色的变化和岁月的更替中接续奋斗,坚守着入警时的誓言和初心,展现着两代人民警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
4月以来,宋希玖的办公室夜夜灯火通明,每天都要从上千条信息里,不断地进行分析。
图片
在接到需要前去防疫隔离点的指令后,有一天,在隔离点值勤的宋希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妻子哽咽地地告诉他,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接到电话的宋希玖心如刀绞,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会生病,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为他遮风挡雨,当心中的大山即将在自己眼前倾倒,而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时,只能强忍着泪水,回到岗位上继续值勤。
看着日夜战斗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宋希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父亲生病的事情,每次巡逻归来小憩的时候,他都会背着同事与父亲开视频,像个孩子一样向父亲分享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父亲每次都微笑着告诉儿子:“你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就是对我最大的照顾”。
退休在即!老交警请战上“疫”线
择一事终一生,择一业爱一生,在岗位上坚守到退休那一刻,这位老交警的“最后一班岗”写满了初心和使命。
图片
李茂生今年60岁,现任东港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5月17日即将退休,近40年的从警生涯,他一直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以满腔的热情真诚对待工作。
4月24日,刚经历手术的李茂生身体有些吃不消,大队和中队领导体恤他,多次劝他回家养病,但是李茂生看到交警同事们夜以继日的坚守在一线岗位上,主动请缨,冲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他说要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他和同事们每天坚守在疫情监测点十几个小时,认真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测的要求,积极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全天开展巡逻执勤,劝导大家减少出行,从凌晨到夜晚,李茂生像一台加满油的“老爷车”,全力冲刺在疫情攻坚的“赛道”上。
燕朝友:高墙战“疫”守门人”的“硬核”担当
燕朝友现任东港市看守所所长。3月6日,东港市看守所疫情防控等级同时提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安全工作的负责人,燕朝友日夜坚守在岗位上,扎实开展在押人员谈心谈话、思想教育、监测体温等工作,密切关注人员动态。
图片
工作期间,他本想回家看看年迈患病的岳父和家中的一双儿女,没想到新一轮新冠病毒疫情再次爆发,他毅然放弃了回家的行程,再一次选择坚守。
疫情期间,实行全封闭隔离值班,对监区监室等重点部位坚持每天两消毒制度,对全所在押人员坚持每天测量体温,组织在押人员开展疫情防范卫生常识培训等具体措施,有效提升监区整体疫情防范能力,坚决把病毒阻击在高墙之外,确保安全稳定。
自从3月6日以来,他以身作则,以所为家,已经连续60余天没有回过一次家,工作忙碌起来,常常顾不上吃饭,一晚上只能睡上几个小时更是常态。危难时刻显身手,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岗一分钟,认真六十秒。只要我在岗位上,工作就是头等大事,监管安全和人员零感染就是全部目标!”燕朝友说。
使命如磐责任在肩
“疫”线堡垒铸就守护先锋
“请居民排队,间隔2米,出门记得戴上口罩!".....市政府外办多名同志第一时间下沉社区。自4月27日以来,市政府外办相关领导带队每天24小时吃住在岗,连续4天连轴转,除协助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外,还要承担着防疫物资发放、运送生活物资、运送生活垃圾等任务。5月1日,市外办下沉干部又被安排到临江街道工业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全面负责社区的防疫工作。
图片
战“疫”仍在继续,他们冲锋在前、忘我投入、自觉担当,既“沉”下身,又“沉”下心,同社区工作人员并肩战斗,共克时艰。
交警开通“绿色通道”服务企业
“感谢,真是感谢,我们知道丹东非常重视营商环境,你们的举动就是最好的体现……”
5月11日,市交警支队车管所接到东港市某货运有限公司的求助电话,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主要经营大型超限货物运输和集装箱业务,现在公司有5台大件运输车临时号牌已经到期,急需重新办理临时号牌。
图片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车管所立即商讨解决办法,及时向支队进行汇报,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志愿者的全力配合下,车辆资料顺利转递到车管所。交接、消毒、制作临时号牌,车管所安排专门人员全流程办理,临时号牌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转交到公司负责人手中。
“需‘药’我帮忙”
接单24544笔,
为2、5万余名群众解决用药之急
4月以来,元宝区有131名药店经营者成为购药志愿者。4月26日,拿到元宝区通行证的志愿者开始送药,当天下午统计接单247笔,购药563种,往返社区52次。
图片
4月27日,13点08分,志愿者接到来自兰州的求助,一小区的糖尿病老人急需甘精胰岛素,楠华药房志愿者胡昭华于13点25分把药送到。2000余公里的爱心接力感动了大家。一天晚上十点多,志愿者冯益根得知九江丽都有人需要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十分钟就把药送到了顾客手中……
自发参与“需‘药’我帮忙”志愿服务群行动在元宝区,感动了辖区居民。在志愿者故事的背后,是元宝区市场监管局为了解决“找谁能买到药”“找谁能拿到药”问题而进行的大胆尝试。组建微信群,协调了“急难特危”购药求助,帮助解决进货、调货、过卡等问题。
4月25日至5月12日期间,元宝区“需‘药’我帮忙”购药志愿者团队接单24544笔,帮助购买肿瘤类、糖尿病、一退两抗等急需药品54136余种,协调“危重特急”求助285次,为超过25000余名群众解决用药之急。
他们都是“万能大白”
5月2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费翔和他的爱人分别在各自单位报名参加闭环防疫,双双“下沉”。5月4日,费翔一早来到了新区开始建设方舱。望着沉重的铁架子和高高的床垫,费翔撸起袖子开始干,他顾不上吃饭休息,只想用最快的时间撑起救命的方舟。完成这项工作后,他立即到益荣佳园小区,投入新一轮防疫工作。
图片
范岳是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他强忍病痛,于5月4日加入筹建方舱的队伍中。随后,他又紧急加入益荣佳园小区防疫。当得知94岁居民不会安装使用吸氧机时,他立即和“人社队友”费翔赶往老人家里,齐心协力帮助安装使用吸氧机,并耐心向老人的家人讲解使用方法,为确保老人吸氧安全,现场联系确认老人吸氧浓度、吸氧量以及吸氧时间。老人吸上氧的那一刻,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图片
5月10日,市社保中心下沉花园社区的志愿者谢伟、马书研、陈闯、车晓辉、陈敬伟、戴红军、张伟、于国泽、朱思宇利用午休时间搬运3600公斤的生活保障物资,分发给社区内153户低保困难群众。从装车、卸车、搬运,3个小时完成了任务。尽管防护服被打湿,他们顾不上处理,马上投入其他防疫工作中。
图片
检察官奔赴抗疫一线
他们“抗疫夫妻”轮番上阵,把孩子送回父母家中照顾;他们全心投入抗疫一线,直接把家搬到了办公室,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单位;他们与时间赛跑以实际行动擦亮为民服务的底色,彰显新时代凤城市人民检察院的风采。
周平的自述
图片
又是一个忙碌的中午,我在鑫梦圆卡点值班,一辆装有农资的货车路过卡点,司机被封在车内。经过简单的沟通,我得知司机是外地人,这些天一直呆在车里,缺水少饭,我立即给他泡上方便面,送上矿泉水。看着司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更加明白了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徐文魁的自述
图片
记得在城东新村卡点执勤期间,当天全民核酸检测。出于多年来从事公益诉讼的职业敏感性,我发现周边个别商店有营业迹象。我立即前去探究情况并及时对商家进行提醒,讲清楚当前严峻的防控形势和利害关系,他们也表示配合,及时终止了营业行为。虽说周边商店并不在我们卡点执勤的职责范围内,但是适时尽到提醒义务,维护卡点周边防控秩序,我们责无旁贷。看着桌上热心市民送来的爱心餐,还有那句“你们辛苦了”,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如今的全力配合,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图片
图片
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执勤,对我这把“老骨头”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虽然我年纪大了,可是心还年轻着呢,什么腰酸、腿疼都不是事儿。
程璐的自述
图片
记得在一次卡点执勤中,有一位出行人员在做登记时无法出示辽事通健康码,且持他人身份证外出,我立即警惕地将其拦下。经详细询问才得知,该居民为刑满释放人员,刚刚结束隔离返回凤城,多年的服刑生活使他与社会脱节,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别提使用微信等APP了。我立即帮助他注册微信并通过辽事通健康码的验证,他连声感谢并笑称道:“多年前,因为犯错误被你们‘送进去’了,没想到回来碰上疫情,还得靠你们来帮我出行。”那一刻,一种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人民安全,我们一直都在。
图片
每次执勤结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看见我那宝贝女儿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立马就不觉得累了。如果我们今天的守护,能够换来更多孩子的笑脸,再苦再累也值了!
民警送药上门暖人心
“警察同志,太谢谢你们了,送来了‘救命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东港市孤山镇居民沈某美家属和张某宝家属接过民警手中的药品,满怀感激地连声道谢。
图片
5月10日上午,孤山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沈某美和张某宝的报警求助,称他们治疗癌症的药物已用完,但因疫情的原因无法到丹东市购买药物,希望派出所帮忙买药。
考虑到他们特殊病情的需要,民警衣春江快速将此情况向所领导反映。随后,他和南和鑫一道采取二级防护措施,经过层层卡点检查放行,历经4个小时的丹东城区、东港两地奔波买药、送药。最终,于当日下午,将所需药品及时送至两名患者家属的手中。期间,民警还暖心地为他们进行了体温测试和药品消毒,并叮嘱他们做好家中防疫,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与孤山派出所联系。
隔离不隔爱,
东港警方暖心服务“不打烊”
5月9日9时,东港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便民热线接到辖区居民求助,称其在外地当兵儿子正在进行入党政审,需开具他们夫妻2人的无犯罪证明。民警经进一步了解得知,此政审工作如不尽快通过将对儿子的工作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快速办理。
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派出所的窗口服务处于业务暂停状态,随即,派出所民警将此情况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得到答复后,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按照正规流程,为其开具了夫妻双方的无犯罪证明材料。
民警帮忙找回走失老人
5月 11日8时许,居住在东港市孤山镇的村民于某焦急地向孤山边境派出所求助,他的父亲于某某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多年,于 5 月 10 日上午 6 时左右离家至今未归,不知去向,因交通卡点堵控,家人无法去远地方寻找,所以请求派出所帮助导找。
担心老人发生意外,民警了解情况后兵分两路,一组人通过视频监控找到老人的行踪,并第一时间向东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告寻人协查,广泛发动护边员和辖区群众沿途找寻,同时另一组通过发微信朋友圈、工作群等共同寻找。
经过 6 个小时的坚持不懈,终于在菩萨庙镇一偏僻的稻田地附近将老人找到。由于老人饿了很久,身体非常虚弱,语言表述不清。随后民警将走失老人安全护送回家,家属对民警的帮助深表感谢,同时表示今后会尽好看管义务。
新警在防疫一线闪耀
5月11日18时,国门湾边境派出所新警王思博在封控小区执勤巡逻时,一名下沉干部跑来告诉他,有一名志愿者突发胸闷,需要紧急救助。王思博见状立刻回到执勤点拿出应急药品,送到下沉干部手中,对症的药物服下后,志愿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图片
自疫情爆发生后,年仅22岁的王思博立即前往防疫一线。到达封控小区后,第一时间了解小区情况。在全员核酸中,他积极主动维持排队秩序,帮助引导学生、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优先进行核酸采样。他用自己的青春坚守,确保管控区人员足不出区,封控对象足不出户。
为独居老人配送生活物资
疫情期间,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民警发现,辖区一些百姓由于年事已高,在购买生活物资上有困难,了解情况后,所内党支部迅速发动民警为独居老人、病残患者送去米、面、油、牛奶等物资,解决辖区特殊群体疫情期间生活困难。
家住鸿安新村的杨女士老两口均患癌症,疫情期间,他们家中没有食物,也不会在网上采购生活物资。民警朱林和孙志勇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所里报告了该情况,后由民警每两日送一次物资,将所内的大白菜、萝卜和民警自己蒸的馒头送给杨女士。而后,民警还多次上门送牛奶、鸡蛋、蔬菜等生活物资,帮助他们解决了疫情期间的生活物资紧缺的困难。当得知疫情初期,民警给他们送的物资是所内的民警们自己少吃省下的时,杨女士老两口激动得眼含热泪,并为六道沟边境派出所写下一封感谢信。
图片
5月8日11时许,前阳边境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张某求助电话,身在东港的张某因交通管制无法将胰岛素送给独居在海龙村的父亲,请求公安机关帮助其将药物送到父亲手中。了解情况后,正在开展街面巡逻任务的民警郭鸿鹏、唐国栋驾驶车辆前往东港丹东交界处拿回药物,并第一时间将药送至海龙村张某手中。
图片
民警自掏腰包送菜上门
“警察同志,我家的菜都吃完了,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5月5日上午,兴东派出所民警姜明久在辖区进行例行疫情防控巡逻时,住在宝山新城的七旬老人向他求助。
图片
不会用智能机,更不懂什么如何“网上订菜”“接力团菜”了。眼看着自己疫情前买的菜逐渐减少,自己还要照顾一位九旬的老人,此时的她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她想到每天在楼下巡逻的民警,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老人下楼找到兴东派出所民警姜明久。了解完情况后,姜明久自掏腰包帮老人蔬菜、水果等食品,并帮助老人联系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帮老人联系了买菜渠道,让老人在足不出户期间不用再为买菜发愁。
振安女警舍小家为大家
振安区区域面积大、防疫点位多,然而警力有限,面临着一线抗疫警力不足的问题。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的女同志们主动请缨,冲上战疫一线。
这支藏蓝巾帼突击队共有10人,她们分别来自振安分局机关和同兴派出所,她们中,年龄从20多岁到40几岁,年龄最大的是同兴派出所户口内勤民警张丽,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家中公婆89岁,她的公公患阿尔茨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张丽夫妻俩照顾老两口,张丽第一时间请缨,将公婆安顿好后,日夜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分局指挥中心民警刘健美,孩子刚刚4岁,是个一直没有离开妈妈的宝宝;战春玲是一名单亲妈妈,她把两个孩子交给年迈的母亲照料;同兴派出所朱玉秀,儿子刚刚学说话走路,正需要妈妈在身边;分局政治处臧莹莹父母和公婆身体都不好、丈夫在外地工作,孩子还小;同兴派出所杜程程和同事到黑龙江办案当日回到丹东,家都没有回,连夜赶到派出所要求参战;10名队员,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背景,但都有着同一个目标。
从4月24日晚上开始上岗投身一线,她们已经连续奋战20余天。
为了“家人们”
站出来,扛起来,顶上来!
近日,在振兴区锦江家园活跃着这样一群志愿者,这84名志愿者都是小区的居民,其中范洪文、马洁、崔瓅心、韩德全是业主代表,他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王婷婷的协调下已经奋战了19天了。
志愿者陈志强,居民亲切地称他为"强仔",起初,强仔被封控在楼内,但依然阻止不了他为群众服务的决心,通过一部手机统筹分配志愿者们的工作。5月9日,他的奶奶因病去世,他强忍着悲痛,坚持活跃在防控一线。
图片
封控期间,志愿者范洪文另辟蹊径,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模式,确保每个单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服务。马洁和崔瓅心负责组织群众核酸检测、运送蔬菜包等工作。
图片
从4月25日开始,他们每天6点上岗,晚上10点多还在配送物资。虽然辛苦,但他们并没有一句怨言,“都说邻居就像家人,保住小区安全,为了家人们站出来,扛起来,顶上来,我们别无选择”。
抗击疫情,“环卫橙”在行动
他们每天起早摸黑、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奋战在大街小巷的第一线。平时,他们是城市美容师,此时,他们以扫帚为矛,以簸箕为盾,成为抗“疫”战士,六百多名环卫工人,用勤劳和汗水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橙色防线”,面对疫情,东港市城建集团环卫公司迅速响应,紧绷疫情防控弦,多举措做好防范工作。
环卫公司第一时间组建专线收运队伍,调配专人、专车,配置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齐全的防疫防护物资,对封控区、管控区内生活垃圾采用“收集点—垃圾场”两点一线闭环管理。车辆在接收垃圾时、排放后各进行1次消杀处理,严格落实“五步消毒法”,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填埋场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用卸料口,第一时间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东港市运输车对果皮箱消毒594次,垃圾桶消毒3700次,垃圾中转站消毒54次,公共厕所消毒114次,垃圾收集运输车消毒120次。
管控区、封控区、隔离点、采集点等医疗垃圾由属地街道办事处收集消杀后,会同环卫公司在指定地点利用专用收运车进行收集,填写消杀交接记录,由环卫公司进行二次消杀后,使用专车直接运至东港市殡仪馆焚烧处理,在清运、转运过程中确保垃圾不二次落地。
为加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严格落实环卫工人健康管理,环卫工人在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监测和记录,并实行日报制度。为环卫工人配发充足的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要求一线环卫人员上岗作业必须戴口罩、手套,每天必须对自己的环卫清扫工具消毒两次以上,减少身体与垃圾的接触,严防交叉感染。 疫情就是命令,东港市城建集团环卫公司守护您的平安。
记者 | 郭晓霞 吕宝林 侯春林 李美臻 孙新语 唐羽廷
见习编辑│鸣寰
责任编辑│佳泽
丹东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