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界新青年】“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集体: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

坚守在这里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戍边民警,发扬扎根高原、建功边疆的喀喇昆仑精神,将忠诚担当镌刻在雪域之巅,为守护边境安全无畏前行,用生命守卫边境辖区的安全稳定。让我们走进赛图拉边境派出所,一起感受喀喇昆仑高原新一代移民警察用青春和热血护佑“高原禁区”的戍边精神。

“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

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驻地辖区平均海拔达4500米,是新疆总站海拔最高的边境派出所。近年来,该所立足区位特点,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和带动广大民警立足本职、勇担使命、忠诚尽责、踏实奋进,全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树立了新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不忘初心使命,描绘“生命禁区”的“一抹蓝”

赛图拉镇驻地海拔3780米,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昼夜温差近30多摄氏度,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盛夏季节下大雪冰雹是常有的事。派出所距离最近的县城300余公里,8个小时的崎岖颠簸穿戈壁越昆仑,临悬崖伴荒凉,“上下一趟山,如走鬼门关”。特别是在G219新藏线路段,沿途要翻越两个海拔近5000米的达坂,很容易引发高原反应出现肺水肿、脑水肿造成危险后果。

初上赛图拉,民警们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那时候没有营房、没水没电,所望之处全是戈壁滩,“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正是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一代代官兵住帐篷、喝碱水、战风沙、斗烈日,克服高寒缺氧等不利因素,白手起家,接茬奋斗,建起了营房,在喀喇昆仑山中扎下了根、站稳了脚。

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揭牌入住后,边境管控工作新模式正式开启。在总站党委、驻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着“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决心与信心,一批又一批民警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仅用5年时间,在运输条件极为不便的“生命禁区”里建成了集业务备勤用房、智能阳光温室大棚、高原制氧站、篮足球场、图书休闲室、健身房、电影院等现代化设施于一体的美丽家园,实现了“院外南疆、院内江南”。面对民警年轻化、士兵转改民警占比67%的现状,该所以“新警成才”“万警竟发练兵比武”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之以恒抓教育、严管理,细帮带、精培训,队伍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能严格自律、能独立上岗的“双能”目标初步实现,描绘了“生命禁区”的“一抹蓝”。

情系各族群众,成为百姓心中的“一盏灯”

多年来,该所民警始终秉承“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为民服务理念,用真情换真心、赢民心,通过走访深化群众工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各族群众心坎上。海拔近4600米的色日克克尔村是赛图拉镇山群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交通不便,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村里,村里居住着370余名各族群众,主要以放牧为生。因海拔高的缘故,这里一直未通长明电,用电照明、看电视这些事情对于村民来说都极为奢侈。该所积极与驻地企事业单位联系,深化警企协作,筹资为170余户村民家中安装太阳能发电机和卫星电视锅,让村民过上了有电视可以看的现代生活。近年来,该所年均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次,化解各类纠纷矛盾60余起,累计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开展送教义诊150余次,上门送去10余万余元的各类药品,帮助3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帮助4个家庭5名疾患群众渡过难关。新藏公路因海拔高、道路崎岖、路况差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为给过往司乘人员提供各种便利,该所充分发挥“高原便民服务站”作用,及时开展各类救助。出警路上,有的民警受紫外线照射患上了过敏性皮炎,有的民警出现高反甚至突发心绞痛,但面对遇险游客、辖区群众的求助,该所民警坚持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无论是海拔5300米的边境地带还是百公里外的山沟河谷,民警们克服风雪严寒、冰川塌陷、滚石坠落、雪崩等险阻,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警徽闪耀。近年来,该所年均救助高原遇险人员车辆200余次,挽救生命20余人,成为过往人员心中的一盏明灯。

近年来,该所先后被国家移民管理局表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先进单位,被自治区表彰为“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被自治区公安厅表彰为全疆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新疆总站表彰为先进基层单位、大庆安保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在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中被总站荣记集体三等功,1人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自治区道德模范,1人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2人荣立个人一等功,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2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来源丨新疆出入境边检总站

编辑丨哈力仙·依明江

审核丨范光辉

签发丨兰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