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俄罗斯大列巴,你大概不会喜欢吃

图片
列巴,俄罗斯美食的一个图腾。其实,列巴就是俄语“面包”的音译。
只不过俄国人的面包做得又大又硬,中国人根据这一外形特点,就给它冠以“大”字,叫成了大列巴。
这两年,有一种“果仁大列巴”卖得特别火,口感绵密甜糯,一层一层的果仁果干,让它的味道和口感都提升的很多。
图片
虽然也叫“大列巴”,但它跟传统的俄罗斯大列巴相似之处已经不多的。
传统的大列巴首先是“大”,动辄一千克甚至两千克一个的大面包,堪比脸盆;
其实是“皮厚”,烤出来的面包敲起来梆梆作响才算上乘;
图片
再就是硬,刚烤出来的面包还是软的,放置一两天之后,随着水分蒸发,整个面包就硬了。
这种大列巴,不仅味道朴实无华,吃起来甚至还有点扎嗓子眼。
其实,大列巴其实就是巨大的面包,而且跟你平时吃的面包比起来,无糖无油没有馅,还是用粗粮做的,本质上它和窝窝头没啥区别,无非一个烤一个蒸。
图片
而且作为平民主食,不仅俄罗斯的面包硬,法国、德国的面包们也不软,想想法棍有多么费牙口吧。
《悲惨世界》里就曾写过当时法国农民的生活:“他们烤一次面包要吃六个月,烘烤用的是干牛粪。冬天,他们用斧头砸碎面包,在水里浸二十四小时才能吃。”
俄国人也差不多。旧时候的俄国村庄,很多的村子就只有一个面包炉,每家每户需要排队烤面包,为了省时省力方便储存,就发展出加大号、质地坚硬的面包了。
图片
对于欧洲人来说,面包就是主食,很多面包的原料就只有水、面粉、酵母、盐四样,他们用来配奶酪、火腿、腌菜、果酱等等,一些时候面包在食用前需要再加工一下。
作家萧红在回忆上世纪30年代在哈尔滨的窘迫生活时写道:“他放下杯子,在黑面包上抹一点白盐送下喉去……黑‘列巴’和白盐,许多日子成了我们唯一的生命线。”
图片
而我们现在习惯吃的面包,大多是日本人改良过的日式面包。亚洲人有米饭、面条等主食,极少会把面包当主食,日本人便将传统的面包进行改良,加入油、糖、奶、蛋等配料,做出松软香甜的面包,既可以当作简餐主食,也可以作为零食。
口感松软香甜的果仁大列巴,除了名字和个头,看起来和传统大列巴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它也恰好符合了中国人对面包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