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寓津门 芝兰玉树满阶庭

清末“两广总督”张鸣歧民国初年曾寓居天津。购买的三座洋楼就位于《话说天津卫》节目近期热议的意租界内,由此,张鸣歧的孙子、81岁的张存永先生就从这些家族老宅说起,并为我们介绍了张鸣歧家的家族往事。
我爷爷(张鸣歧)原来刚从日本回来的时候落户在上海。由于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的广州起义中杀害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为这个事情,蒋介石老想报复,给这些七十二烈士报仇,所以老骚扰我爷爷,然后他就从上海到天津来了。
官场大起大落,患得患失,人生跌入暗淡与无望,使张鸣歧对政治深恶痛绝。在到天津的客轮上,张鸣歧告诫儿子张锐、张镈:“宦海沉浮,为官不义不易,改朝换代必受其牵连。”又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终有噉饭之地。”并告诫儿子:为人万不可轻诺寡言,见异思迁。
正是在张鸣歧这则“家训”熏染下,张家儿孙几乎没有从政的,大都成为科技、实业、教育方面的优秀人才。
图片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山东无棣人。此为任“两广总督”时期的张鸣歧。
到天津来,先在意租界买了三所房子,从谁的手里买的?咱们天津有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比利时人干的,比利时(电车公司)的老板就住在现在工人图书馆那,那里头原来没有房子,也没有人住,他就住在那儿,我祖父就从他手里买了三套房子,等于他就住我们家斜对过。这三套房子中有两套在但丁广场,但丁广场的东面的两套,就把犄角这两套;然后还在马可波罗广场的西北角那儿买了一套,共三栋楼。为什么买三栋楼?因为我祖父有三位夫人(也就是我有三位祖母),每个祖母有一套!
自由道21号(注:经查现为自由道22号。下同),这套是给原配夫人的,也就是我的祖母纪夫人——纪晓岚的六世孙。自由道21号的对过,那栋红色的楼,那个是萧夫人住,也就是我三叔、四叔的母亲住在那个楼里头。
图片
图|萧夫人(中间)与家人合影,后排右三为张存永
在马可波罗广场西北角的那栋楼,也是西式的塔楼,带凉亭的,那个叫女神别墅。为什么叫女神别墅?因为马可波罗广场中间罗马柱上有个女神,把那个叫女神别墅!女神别墅住的谁呢?住的周夫人,是我的爷爷从日本回到上海娶了一个电影明星,姓周。一共有三栋楼,三个夫人住。
图片
图|世人俗称为“女神别墅”的张鸣歧旧居
最大的就是自由道21号,我记得(楼内)过去是1570平米,那个大院子是六亩地共4000平米,就是现在的意风区的停车场,原来是我们家的后院。院子里有网球场、花园这类东西,还有一排球房,就是给佣人住的房子,有那么十几间。
图片
图|张存永先生年轻时在老宅前留念
这楼房,跟现在样子不一样。(1976年)地震的时候,把塔楼给震塌了,震掉下来了,所以恢复的时候,它也没有(原图照片),所以就修成了现在的“四不像”的样子,灰色的,现在的自由道21号的样子。
图片
我祖父后来是吃斋念佛,他自己独立住在贵州路和云南路交口那,那边有一个张鸣歧故居,那是他住在那里头,他的几个夫人住在意租界。
图片
晚年张鸣歧
图片
图片
图|张鸣歧贵州路旧居
工人图书馆原来是比利时老板的别墅,是有一幢两层楼的别墅,院子很大,后盖成工人图书馆。解放后,天津海关关长住在里头,就是但丁广场的西南角。后来他们搬走了,现在改成了叫工人图书馆。变成了一个四、五层的楼了。最后改过一次花鸟鱼虫市场的那块是工人公园,接着这个花园的这边就是比利时人住的这一大片。设计是意大利人设计的。
图片
图|张存永先生的弟弟在家中楼顶拍照,远处可见“一宫”
我祖父应当是一九一几年买的这几栋楼,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九零几年生的,他在天津上的小学、中学。那时这楼(自由道21号)刚建不久,以前没住过。我爷爷最早买的是女神别墅,后来又买到这边这两所。
图片
图片
图|张鸣歧家旧居(今民生路69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以上三图为民生路69号旧貌
另外就是在解放南路(与直沽桥交口),现在叫“磁卡大厦”,那个地方的之前的房子原来也是我们的,叫我父亲借给他同学,要要不回来,所以我们还给了他六根金条,算是他的搬家费。那房子跟它对过——现在德式的建筑是一样的,里头也有滑梯、压板什么的,不跟现在的建筑一样,后来都扒掉了,建成了磁卡大厦。它对面现在还有个建筑是带塔楼尖顶的建筑,那是属于德租界,以前我家那房子跟那样子是一样的。我父亲把房子要过来以后,空着的时候,我们和同学在里头经常捉迷藏,没有人,空的,后来卖了,卖给纺织局了吧。
还有一个房子就是现在的地产公司,在特一区,也交给国家了。那阵有房子是受罪呀,因为房子你收不了房租,但是地产税、房产税每年要交的。所以那阵还有一片房子,就是在营口道的墙子河下去的一片三角地(见下图红框处),就是营口道和赤峰道中间,原来都是我们家的,有十几栋小楼。
图片
敛不上来房租,解放后谁敢惹人家,不交房租就不交房租吧,然后但是每年得去交房地产税,要是晚交还要罚滞纳金。所以把那一片地产后来就送给了房地产公司。
图片
图片
此图为上图前排左七为孙传芳、左八为张鸣歧
因为我父亲他们那辈没分家,所有的财产都写的我伯母的名字——杨丽琳,是谁?你知道最后一个上海的大小姐严幼韵嘛,严幼韵就是杨丽琳的嫂子,所有自由道的房子房契全写的是杨丽琳。
我是1940年出生,那阵女神别墅就卖了,因为周夫人去世得早,房子没人住了。我们家的家里人都住在但丁广场的东北角(自由道21号),现在改成叫星巴克咖啡馆,里头进去有一半后边都没有开,就开了一半。
图片
图|张存永先生在自由道22号老宅前
我家是68年搬出但丁广场的楼的。我结婚的时候是66年,就文革最高潮的时候,家里什么都没有,我的父母还剃的半边头呢,就在搁三角钢琴的阁楼顶部的那个屋子!(地震时)阁楼屋顶都震没了。当时阁楼里头连床被子都没有,抄了不知多少次,所有东西全抄了。
图片
图|张存永夫妇在自由道老宅楼顶阳台
我父亲这一辈是四个男的、两个女的。我父亲是行老二,老大张锐是清华学校1926届毕业生,还是梁启超先生的学生。梁启超和张鸣歧同为清末大佬,又同居于天津,政治立场相近,素有往来;加上张锐又是梁启超的学生,这样梁、张两家两代人都有较多的接触,可谓世交。因此,张锐与恩师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同时也是清华学校1923届毕业的学长)也很熟悉。
1926年,张锐赴美留学,1928年获密歇根大学市政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哈佛大学市政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美国国立市政研究所深造。1930年,学成回国的张锐在天津市政府从事市政工作,成为我国著名的市政建设专家。
1930年,天津特别市开始征集总体规划方案,已经在天津市任职的张锐邀学长梁思成共同参与,他们俩合拟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中选,这也是梁思成和张锐第一次尝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
到后来,国民政府给他抽到中央银行当秘书长去了。解放后,蒋介石不是把黄金往台湾运,他阻止了很大一批黄金没有流到台湾去,所以解放后为上海市政府参事。他是跟周恩来同班同学,我父亲比周恩来低三班,都是南开的。我父亲他们上南开的时候,南开还没有大学呢,周恩来是南开中学毕业的。
我父亲叫张铸。我父亲是南开大学毕业以后到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我父亲是在大学学经济的,他是第一批南开大学学生。南开大学毕业以后去的美国,学的机械。我父亲怎么会在美国待两年就回来?就因为我伯父跟梁思成、林徽因,还有和徐悲鸿,他们那拨人都是从国外回来,回来以后没事情做,正赶上张学良建东北大学,张学良又把他们这些人都请到了东北大学当教授去了。
图片
为什么到东北大学呢?那时东北没人去,因为是到关外,所以它的教授的工资比北京大学的高一倍。李大钊、胡适、陈独秀他们在北京大学一个月都拿二百大洋,在东北大学,象我父亲、梁思成、林徽因、徐悲鸿他们都拿四百现大洋,所以他们那些人都在那是高薪聘。
那时,我大爷呢,清华大学要叫他当教务长去,那边张学良不放他,张学良说:你在这教得好好的书,你干嘛走呢,这待遇也不低。所以我大爷就说了:我有个弟弟,在美国呢,学得比我还好,他顶我这个课,教得保证比我好,但是要求一切待遇不能低于我。所以那时候我父亲23岁就当了正教授。
图片
张锐先生(左)与张铸先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学就搬关内来了,然后这些人都散了,我爸爸就从东北大学回来,以后,他就跟侯德榜、聂汤谷(聂璧初的爸爸)他们成立的黄海研究所,永利碱厂、久大盐业、利中酸厂,这就是搞化学的基本的材料——酸碱盐。
图片
图|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建于1922年8月,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解放路338号,天津碱厂俱乐部东侧。
我父亲他在南开学的经济,到美国学的机械,回到中国来教的城市规划,回到天津来又搞了化学,酸、碱、盐全干了。除了那以外,后来,他拿柳树树枝和树干炼木炭,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又合成汽油,日本(占领天津)那个时候没有汽油,他们的(产品)都成了宝贝了。就在(天津站)后广场姚家台成立了一个厂子。我爸真是什么都做过,做过自行车,做过皮子,磨过稻米,搞电解盐,做漂白粉、做烧碱、做纯碱、做硫酸亚铁、做麻黄素,没有他不做的……天津市的各厂子都请他当顾问,他的脑瓜子好呀。
一开始他是在姚家台,后来45年,就日本投降了,他先买下来一个日本的牙粉厂,就是现在的南楼“国美”那块,那块当时是荒地,是一个天主教收养孤儿的慈幼院,他买下了这片地,成立了明华化工厂。主要是做电解食盐水,出来氯气再搁到石灰里做成漂白粉,从漂白粉再做成漂液,卖给纺织厂(用来漂)大五幅的漂白布;对过,现在的南楼“苏宁”,那块也是一块荒地,就是聂璧初他爸爸在那开了一个厂子,我爸爸(明华化工厂)下一步的工程就交给聂汤谷做。
那阵,聂璧初在北洋大学上学,每个月到我家来拿他的生活费,因为他爸爸后来就不干了,上北京了,把这厂子给我爸爸了。那阵,聂璧初是地下党呀,他每个月到我家取生活费来。那阵我管他叫“聂大哥”,我记得很清楚。
我父亲在解放以后,和我父亲最要好的黄敬(俞启威)市长的三哥俞启啸,跟我爸爸一起的还有一个姓白的,叫白怀刚,是进城干部,他们成立了天津化学公司,在解放北路,后来就叫化工局了。最早的成立就是他们三人。白怀刚任书记、经理是俞启啸,总工程师是我爸爸。
我爸爸那时还在我们的自由道的家里还自己干。明华(化工厂)不是给公私合营了嘛,给了国家了。我们自由道的房子六亩地的院子,特别大,在我们院子里有地下室,他都拿防水做好了,做了一个池子,做“84消毒液”。后头做麻黄素。从甘肃那边进麻黄草,做完以后卖给(北站那边的)韦迪氏制药厂,韦迪氏的麻黄素都是我爸爸做的,都在自由道那生产的。
图片
图|张铸先生在自由道家中阳台上
人家电镀厂洗东西的那些个废酸的,他都拉到我们自由道去,铁工厂的铁末子他也要,把这俩一中和就变成硫酸亚铁了,把硫酸亚铁卖给鸵鸟墨水厂,蓝墨水的材料有一种是硫酸亚铁。还做什么呢?现在的风油精,风油精的成分就是水杨酸甲酯,然后和甲醇反应,就做成风油精,还做玫瑰油,做香精,都卖出去。就在我们的自由道的院子里头。一直做到文革以前,要不养那么一大家子人哪弄那么多钱呐,所以我爸爸就是什么都干。
图片
张铸先生全家福
我就跟我爸爸学的,我学的是电力机车专业,就是搞高铁,为了调回天津,改行到了大无缝搞无缝钢管,退休以后干了仨公司,又搞土木建筑,又搞铁路,又搞电子,又搞商贸。
图片
图|张存永先生在自由道家中阳台上,背后建筑是原水利局
我的大哥张存浩,是我父亲的长子,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回国以后,跟我爸一样,搞合成汽油,搞完合成汽油,搞火箭上天的火箭燃料,然后就打成特务了,在农村待了两年,又抽出来又搞激光,以前从来没搞过激光,现在是“中国激光之父”。
图片
图|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颁奖(新华社 图)。
图片
张存浩院士
他之前没学过这个。不是你学什么就搞什么,是你的知识面宽,你学这个干的这个、不干别的,那干不出什么名堂来,必须得各方面都要知道,必须是通才才能有发明,书呆子没法搞发明。
图片
图|张存浩、张存永与兄弟姐妹愉快合影
我的三叔张镈他比较小,他是1911年生的。他一辈子建筑了200多所楼,就比较有名的有五十多套,最著名的是人民大会堂的总设计师。
图片
图|1958年,周恩来总理(右一)听取张镈(右二)汇报人民大会堂设计。左一为万里,左二为郑天翔。(《建筑创作》杂志提供)
三叔很聪明,他刚毕业二十几岁到的天津,咱们天津的百货大楼着火了,(被抗日杀奸团纵火),那是在日伪时期,所以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重新设计了百货大楼顶上的尖,过去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百货大楼不是咱天津市代表性的一个建筑嘛。那是他二十几岁建筑的,他成名比较早。
图片
图|张镈婚礼。新娘为山东富商千金庄维秀。后排左三是张自忠、后排右一是张鸣岐,前排右一是张存浩院士。
在北京“十大建筑”里有三个是他设计的吧,有人民大会堂,还有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另外,北京饭店的老、中、新(三代建筑)都是他搞的。
图片
图|1956年,张镈(前左三)等人与苏联专家在一起讨论天安门广场规划
他是在东北大学念的书,因为哥哥们都在这教书,他就在东北大学上的,在东北大学上了两年就遇到“九·一八”事变,梁思成他们就到中央大学去了,我的三叔就跟着一块到南京的中央大学,他毕业是在中央大学毕的业。
图片
图|在东北大学期间,张镈(中)与同学
毕业之后回到天津,1934年,张镈经大哥张锐向基泰工程司大老板关颂声的推荐,进入基泰工程司做工程设计工作。在基泰工程司里,张镈结识了他人生中另一位伟大的导师杨廷宝先生(著名建筑大师,与梁思成并称“南杨北梁”,时任基泰总设计师),短短几年,思维敏捷的张镈就在杨廷宝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成为基泰工程司的台柱。到1949年,竟挤身于基泰高级管理层之列,和关颂声、杨廷宝、杨宽麟(著名结构大师)等人并列为基泰合伙人。
他还在工商学院教大学,那是41年、42年左右,工商学院后来改的津沽大学。他在那儿教了一段时间,一边教书、一边搞设计,建筑了也不少房子。在天津,他的代表作品就是百货大楼(的改造设计)(见下图,王泰摄影)。
图片
正因为张镈和梁思成、杨廷宝有这样的渊源,他晚年这样讲:“就建筑艺术而言,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梁师思成,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论修养方面;另一个是杨师廷宝,他对我的影响,主要是设计实践方面,正与梁师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之后,梁思成在北京主持首都市政建设工作,他为新中国延揽了很多建筑设计人才,比如庄俊、戴念慈、张开济、陈占祥、张镈等名流大师。
后来,天津新建的百货大楼——就是四个尖儿的那个,他又参与了,不过这次好像没有原来好看了(笑)……李瑞环给他请来了,李瑞环、张百发他们那阵搞人民大会堂不都是他手下的嘛,所以李瑞环对他特别尊重,每次天津规划、改造、绿化等,都把张镈请来。
解放前期,他离开天津的。他的母亲实际上是我们在给养着的,所以每次来他都要给他母亲下跪请安。天津快解放的时候,不都往香港跑嘛,他跑到香港,51年又回来了。
我的四叔叫张钧。老四很聪明,精通京剧。那阵,我们家老看堂会,梅兰芳都去过。
图片
图|张镈夫妇(右二、左二)、张钧夫妇(右一、左一)与父母在一起
齐白石那阵还没出名的时候,就常在我们家蹭饭吃,所以他给我祖父刻了数十方图章,都叫我分给同学了。上大学的时候,我同学都给齐白石的字都磨了,磨了以后都自己刻自己名字。哈哈哈哈。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那会儿大家都想刻图章,行,我说我回家拿去,回来都给同学们分了。有识之同学没毁掉将其保存了下来,据说能在北京买好几套房子,比齐白石的画还贵。呵呵呵呵。
我的姑姑张锦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在民国初期,出外留学渐成时尚,但女生出国的很少。1927年,清华大学招收最后一批庚款官费留学女生,也就是这一年,17岁的张锦考取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和已在这所大学就读一年的大哥张锐成为校友。
1930年,张锦获得密歇根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后,又到伊里诺大学,师从久负盛名的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33年,年仅23岁的张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首开中国女性获得化学女博士的先河。
张锦(1910-1965)
张锦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尽管出身在簪缨之族,但她把一生投入到科教事业,生活相当俭朴,实在难能可贵。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张锦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有机化学专业人才。
正因为张锦有这么多优良的品质,使得她慧眼独具,嫁得了一个中国近代史上享誉中外的名教授傅鹰先生。
图片
张锦、傅鹰夫妇
傅鹰教授颇有才名,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是我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1922年,傅鹰赴美国留学,后于1928年获得密执安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傅鹰结识了同在美国求学的张锦,惺惺相惜之下两人共结同心,定下了“科学救国”的宏愿。
1929年,傅鹰谢绝美国优厚待遇的聘请,先期回到祖国,先后于东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青岛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1935年,学成归国不久的张锦与傅鹰结为伉俪,也来到重庆大学任教。
1939年,傅鹰夫妇应厦门大学萨本栋教授之邀,赴厦门大学任教,傅鹰还一度被聘任为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的职务。1943年前后,国民党推行“党务入校”运动,好多教授都被动员加入国民党组织。此时萨本栋校长推荐傅鹰接任校长之职,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也来到厦门大学,准备亲自劝说傅鹰加入国民党。傅鹰倔强的表示:“我宁可不当院长、校长,也绝不加入国民党!”并借口对外招生对陈立夫避而不见。傅鹰的敢于与国民政府对呛的行为,在当时的文化教育界一时传为佳话。
1944年底,傅鹰夫妇再次赴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傅鹰夫妇不顾国外优厚待遇和良好学术研究环境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在经过一年多的周旋后,1950年8月,傅鹰夫妇终于获得美国当局离境的许可,回到中国。傅鹰也被国人称之为“美国两次留不住的科学家”。
傅鹰夫妇回国后,傅鹰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张锦在辅仁私立大学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后,傅鹰夫妇双双调至北京石油学院任教。1954年起,傅鹰夫妇被调至北京大学任教。傅鹰在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院士),1962年被任命为北大副校长。
傅鹰是我国少数有突出贡献的物理化学家之一,他和夫人张锦为了祖国的化学教育呕心呖血,贡献了一生的才智和学识。
图片
图|五十年代末张镈夫妇和大姐张钿、二姐张锦在一起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张家后人、唐文权
片头题字:唐文权
编辑、整理:刘长虹
图片
图片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