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渔村,现在净产值近2亿,有村民年收入超100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千百年来,在海边生存的人们早已掌握了涨潮打鱼、落潮赶海的规律。他们依靠大海谋生,从大海中获取各种资源。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多的人才能有幸吃上来自海洋深处最鲜活的美味。
纵观历史演变,这是海洋文化中最生动的部分,同时也是时代的缩影。
图片
有这么一个村子,因为靠着大海,村民们以捕捞浅海的鱼、虾、螺为生,可惜一直贫穷、落后。直到1985年,村民开创发展了海洋捕捞的新路,这才将整个村子变成了全省最富有的渔村之一。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鸡乸㙟村。
图片
乍一眼看上去,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怪?
实际上,鸡乸㙟村,乸读nǎ,鸡乸就是母鸡的意思。村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可不是因为养了很多母鸡,而是因为村后有一座形状很像母鸡的山。村民们为保子孙后代兴村旺族,因而取名为鸡乸㙟村。
鸡乸㙟村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地处阳西母亲河——织篢河尖山嘴出海口南岸。
图片
阳江这座城市,之前我介绍过几次。
很多人听说过阳江,是因为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作为广东省的辖地级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阳江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并且山海兼有,风光秀丽。
鸡乸㙟村是阳江的一条小渔村,距阳西县城10公里。这里有一个天然避风港,所以渔家风情尤为浓厚。
图片
早年间,鸡乸㙟村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纯渔业自然村,村民们享受平淡的生活,也习惯了平淡的生活。村子中的渔业以人工摇橹船、帆船、划桨船为主,到浅海、洋边河从事鱼、虾、螺捕捞。
辛苦不说,也挣不到太多钱。
图片
1985年,鸡乸㙟村的渔业迎来了一次发展。
村中一对林氏兄弟,发动村民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购船,并且把其他一些买不起船的村民也带动起来,成立渔业合作社。他们想到,既然要靠海吃海,那么势必要有很强的工具。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林氏兄弟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淘汰木船,购买钢壳船,装备先进的捕捞设备。远海是他们新的目的地,那里有更丰富的海获。
图片
在发展海洋捕捞的同时,村民们也开办了很多鱼产品深加工厂。这使得整个村子的经济得到持续的增长,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到如今,只有104户不到500人的鸡乸㙟村,已经拥有现代化渔船111艘,年海捕产量达到2.6万吨,产值1.85亿元,年利润3880万元。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图片
你们能想象吗?即使在一线城市,年薪百万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而在这个海边渔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其中12户年收入更是超过了100万元。
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鸡乸朗村还深挖海耕文化,让村子成为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图片
放眼望去,笔直的柏油路旁绿树成荫,远山高耸巍峨。还没进入鸡乸朗村,已经能感受到新农村的活力与渔家的风韵了。
走入村子,只见村道宽敞洁净,处处是错落有致的民居。这些民居还很特别,上下层用的是不同的建筑材料,竟然混搭出了一种美感。
几棵绿树点缀其间,增加了一些生机与活力。
图片
村子的很多细节都体现出海洋主题,比如民居上的壁画。你看这里,就是两艘船在远航的场景。虽然这些壁画并没有多高的绘画水平,但难得的是这份质朴也很动人。
村子里还有三代民居的展示,每一个年代的民居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从中可以发现时代变迁的烙印。
图片
走过长长的木栈桥,两侧是碧澈的水面。水面上的睡莲还没开放,若是到了夏日,一定是另一番艳丽景象。
图片
你也可以约上三两好友,坐在水边的平台上吹吹风,聊聊天,品尝美食,这是独属于鸡乸㙟村的惬意与自由。
图片
村子有两处,可以特地去看看。一处是渔家文化馆。
馆内中央直接是一只木船,木船摆放在黄色沙子上,在室内营造出了室外的真实感。
图片
馆内展出了鸡乸㙟村渔业发展的过程,一些当时村民们捕鱼的工具也被保存了下来。
图片
正是一代一代人不停摸索,向着大海深处进发,才换来了鸡乸㙟村繁荣的今天。
图片
而渔家文化馆的意义,一方面是给不了解鸡乸㙟村的人们一个了解过去的机会,同时也是提醒现在的村民们,永远不要忘怀过去吧。
图片
另一处是民俗展示厅。
展示厅不大,外表看着也很普通,是用几间民居改造的。
图片
走进内里,才是别有洞天。古朴的民居充斥着古早的气息,讲述了鸡乸㙟村的民俗故事。
图片
斑驳的墙上是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而整个展出环境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居,里面还有些旧物。这种展览,更加让人感觉震撼。
图片
从农耕文化到渔业文化,我们看到了村民们的改变,也能看到他们的坚持。勤劳的精神、探索的勇气,才是支撑鸡乸㙟村的力量源泉,也是鸡乸㙟村如此迷人的原因。
这个特别的渔村,你们想来看一看吗?
图片
旅游攻略:
地址: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
交通参考:阳西汽车总站乘坐阳西3号线,经14站后在鸡乸㙟站下车,步行1.5公里后到达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责编:杨晓君
【来源:文旅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