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4月17日

1931年4月17日至18日

毛泽东出席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并发言

1931年4月17日至18日,毛泽东出席在宁都县青塘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

在讨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时,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毛泽东在发言中既不赞成红军主力转移到根据地以外的作战主张,也不赞成分兵退敌的主张,认为应当继续坚持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就地诱敌深入,依靠根据地内的军民来击破敌军的“围剿”,并力主集中兵力。

发言在分析了敌我形势后指出:第二次“围剿”的敌军虽多,但均非蒋介石嫡系,各军阀之间矛盾重重,指挥不统一,地形不熟悉,供给困难,官兵恐惧同红军作战。红军则打了胜仗,士气旺盛,官兵一致,准备充分,地形熟悉。根据地群众仇恨敌人,拥护红军,能积极配合红军消灭敌军。因此,红军打破敌军这次“围剿”的条件比第一次反“围剿”好,胜利的把握更大。

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多数与会者的赞同。在讨论怎样打的问题时,会议采纳毛泽东关于“先打弱敌”的作战方针。

4月19日,毛泽东、朱德签发粉碎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的作战命令。命令说:目前中国红军应以最高限度的坚决集中力量,配合群众武装打破敌军围攻,争取第二次进攻的胜利,建立巩固的苏维埃政权,并向外发展。

1931年4月17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

关于《第二次战争中的地方武装工作》的通令

1931年4月17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项英,副主席朱德、毛泽东发布关于《第二次战争中的地方武装工作》的通令。

通令指出:在第二次战争快要走到的当前,地方武装等须主动的向敌人袭击扰乱,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应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战”的秘诀,采取“化众为零、化零为众”的方法,以完成其应有的任务。

通令强调游击队在执行作战任务中除了执行一般的战斗纪律外,应加强每个队员的政治认识与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1959年4月17日至29日

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资料图: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

1959年4月17日至29日,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推举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主席,彭真、李济深等14人为副主席。

1961年4月17日

邓小平、彭真在京郊调研

邓小平和彭真在一起

1961年的4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和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分别来到北京郊区的顺义县和怀柔县,开始了对京郊农村的调查工作。

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在农村刮起了“共产风”,大办“公共食堂”,平均主义泛滥,这是造成三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纠正大跃进的失误,调控农业政策,1961年3月中旬,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会议,制定《农业六十条》。

1980年4月17日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1980年4月17日,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同年5月15日,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执行董事会正式恢复我国在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的代表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议”而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基金组织,严正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恢复中国在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然而,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制约,中国在基金组织的代表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1972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下属各专门机构的席位创造了条件。

1985年4月17日

邓小平谈独立外交政策

1985年4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比利时首相马尔滕斯时指出:中国很穷,但我们可以不考虑任何内外因素而建立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所以在此基础上,中国和欧洲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帮助。我们把欧洲的发展当作和平力量的发展,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也希望欧洲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和平力量的发展,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但也要靠朋友。为什么我们制定了对外开放政策,就是为了赢得朋友,加速我们的发展。这不单是中国自身的需要,我们不仅是从中国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是从国际战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考虑问题。

1987年4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

《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

1987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

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今后民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003年4月17日

中央听取非典防治工作汇报

2003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会议指出: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做了大量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要看到,由于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其防治工作具有相当的艰巨性、复杂性。当前,要继续毫不松懈地加强防治工作,巩固取得的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

当年春天,我国遭遇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大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防治非典工作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进行总结。

2005年4月17日

国务院印发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5年4月17日 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总体应急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实施《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党史网、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