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先生、提灯笼、缝书包,名家笔下的开学是这样

新学期,孩子们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了。求学念书,是一段人生重要的成长旅程。本期,一起看看名家那些关于开学的故事吧。

看看他们都曾经历过哪些趣事?又留下什么样的难忘回忆?

鲁迅: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选自《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郁达夫:少年的悲哀是易消的残雪

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自富阳到杭州,陆路驿程九十里,水道一百里;三十多年前,非但汽车路没有,就是钱塘江里的小火轮,也是没有的。那时候到杭州去一趟,乡下人叫做充军,以为杭州是和新疆伊犁一样的远,非犯下流罪,是可以不去的极边。

因而到杭州去之先,家里非得供一次祖宗,虔诚祷告一番不可,意思是要祖宗在天之灵,一路上去保护着他们的子孙。而邻里戚串,也总都来送行,吃过夜饭,大家手提着灯笼,排成一字,沿江送到夜航船停泊的埠头,齐叫着“顺风!顺风!”才各回去。

祖母为忧虑着我这一个最小的孙子,也将离乡别井,远去杭州之故,三日前就愁眉不展,不大吃饭不大说话了;母亲送我们到了门口,“一路要……顺风……顺风……”地说了半句未完的话,就跑回到了屋里去躲藏,因为出远门是要吉利的,眼泪决不可以教远行的人看见。

船开了,故乡的城市山川,高低摇晃着渐渐儿退向了后面;本来是满怀着希望,兴高采烈在船舱里坐着的我,到了县城极东面的几家人家也看不见的时候,鼻子里忽而起了一阵酸溜。

信手一翻,恰正翻到了“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的几句古歌,书本上的字迹模糊起来了,双颊上自然止不住地流下了两条冷冰冰的眼泪。歪倒了头,靠住了舱板上的一卷铺盖,我只能装作想睡的样子。

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我躺下身体,闭上眼睛,流了许多暗泪之后,弄假成真,果然不久就呼呼地熟睡了过去。几个钟头的安睡,一顿饱饭的快啖,和船篷外的山水景色的变换,把我满抱的离愁,洗涤得干干净净;在孕实的风帆下引领远望着杭州的高山,和老秀才谈谈将来的日子,我心里又鼓起了一腔勇进的热意:“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远大的前程!”

节选自《远一程,再远一程》

叶广芩:母亲站在早晨的阳光里

叶广芩,作家、记者

代表作:《本是同根生》《采桑子》《状元媒》等。

第一次上学,是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就我自己来说,许多情景至今仍清晰如昨:我使用的第一个花书包,是母亲买了二尺红底白花的花布为我缝制的,第一个铅笔盒,上面有“木兰从军”的图案,是姐姐送的;第一块石板,是我到文具店自己挑的……那些很一般的东西,在我却庄严而神圣得无与伦比。

我所就读的北京方家胡同小学,是一所很老的学校,老舍先生曾经在那儿当过校长。学校的东边是女二中,南边是二十一中,北边就是著名的国子监。方家胡同小学的教学是相当严格、相当不错的。我们家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让我去读,大概就是看中了它的古老和严格。

进了学校就是马上了笼头,牛上了轭,就要老老实实受管制了,再不能水下房上,再不能天马行空。后来我也明白,进了学校,就要负起一份责任,挑起一副担子,就要认真在人生的道路上迈步走了。

第一天上学,是母亲送的我。母亲领着我的手,和我一同走在幽长的胡同里,我不明白为什么第一天上学还要人送,但母亲坚持要送。母亲的手在学校的门口将我松开,我在母亲的目光里向教室走去,记得当时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母亲,母亲站在早晨的阳光里,穿着旗袍,向我挥手,鼓励我自己走进去……

很美好,很有意境的画面,成了永恒的一瞬,深深地嵌在脑海里。

选自《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文字来源:当代微信公号

人民文学微信公号

编辑:苏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