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而行,向你致敬!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他们闻令而动、坚守前线,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他们是白衣执甲、与病魔较量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初心如磐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是互助友爱的居民志愿者......他们都是我们的“抗疫英雄”。
纪卫国和高祝媛夫妻档:一个月,用真心换来了真情
图片
纪卫国和高祝媛夫妻俩是高新区(新市区)迎宾路三友社区的居民,在这次疫情中,丈夫纪卫国报名了世纪花园小区志愿者。看到丈夫的挺身而出,妻子高祝媛也紧跟其脚步,报名志愿者,被分配至轻铁A1小区服务。
“我爱人脚不太好,平时在家我都舍不得她干活,但在志愿服务中,她一点都不示弱。我们经常在早晨配菜的时候见面,配完菜,她两手拎着几大包蔬菜,去送菜。我想帮她拎,她说这样容易混淆,居民没有拿到想要的蔬菜,可不好。”纪卫国说,他心疼着爱人,同时为她的责任感竖起了大拇指。
在此次疫情中,夫妻俩感受最深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民接触次数的增多,大家已经有了亲人的感情。
高祝媛说:“一开始,居民有很多个性化需求,比如就想喝啤酒,还要成件买。虽然搬着费劲,但也都全部满足。后来,居民也感受到了我们的辛苦,这种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少,大多数居民只让我们买生活必需品。他们在群里说,希望志愿者不那么辛苦,大家都是一家人,舍不得志愿者劳累。”高祝媛说,看到这句话,很多志愿者们都流泪了。
纪卫国也感受到了这一点,28日,带着居民的孩子办理国防生考试的政审工作。“就觉得那就是自家孩子。只有1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成了亲人。”
两口子表示,一个月,付出了辛勤,收获了真心。(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彦仿)
张建利:用行动诠释老党员的坚守与初心
图片
沙依巴克区长江路片区长江南路社区居民张建利是一位党龄三十多年的老党员,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打扫院落、清理垃圾桶、上门送菜送药,居民的每一个需求他都认真对待落实,得到大院邻居们的一致称赞。
张建利所在的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三栋楼共有100多户,其中不少都是老年人。为了准确登记老人的生活物资需求,张建利用家里的纸张制作了许多小本子分发给每个楼栋的志愿者,上门时将信息登记下来,小到一根葱一头蒜,每个都不落下。一些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张建利每次上门测温的时候,都要询问家里的水电是否正常,药品还够不够,只要居民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在他的小本上,已经记录了上百页的各类信息。每完成一项他都会立刻标记,每天晚上回到家再仔细梳理一遍以防遗漏。
考虑到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较多,张建利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岗,将院内垃圾桶清理干净以后,开始对整个院落进行大扫除。洒水、扫地、消毒,每个角落都是干干净净。有时别的志愿者临时有事,他还会帮忙上门运送生活物资,连午饭也顾不上吃。
张建利说,每天虽然辛苦一些,但心里很充实。作为一名老党员,就是要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梁乐)
米米莱:能被叫“送货达人”很开心
图片
8月28日,乌鲁木齐的天空下着雨,达坂城区盐湖片区盐湖社区志愿者米米莱已经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了。
疫情发生后,42岁的米米莱主动报名成为志愿服务,负责辖区制盐厂一栋职工宿舍楼住户的生活所需品采购和倒垃圾。无论刮风下雨,她每天都会第一时间,将头天统计好的大米、面粉、清油、蔬菜和水果等物品送到住户家中,一听到敲门声,住户就知道“是米米莱来送货了。”时间一长,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送货达人”,而憨厚的米米莱也很喜欢这个称呼,“我觉得是赞美。”
除了送货,清理生活垃圾,也是米米莱每天的工作之一,她挨户将居民的生活垃圾一一收集起来,整理好,再和同事一起送到垃圾集中清理点,。
看到米米莱每天为自己和整栋楼住户不停跑腿送货、倒垃圾,住户马雪对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辛苦了。”
米米莱感言: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很微不足道,但是能够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量,我觉得很光荣。(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饶俊华)
李娟:做瘫痪老人的临时“保姆”
图片
李娟是达坂城区东沟乡苇子村的一名包户干部。疫情期间,她主要为苇子村6队的20户61人提供各项服务,为居民测温、送菜买药、购买物资、指导居家消杀、处理垃圾等。
这20户居民中有一位下肢瘫痪、只能坐轮椅进出的老人--71岁的杨文钦。得知因工作等原因儿女都不在他身边,照顾其起居的保姆因为封闭管理不能再来照顾,李娟就成了杨文钦的临时“保姆”。
每天,李娟进出杨文钦家中至少三次,从食堂打好饭送过去、给老人测温、做好居家消杀、打扫院子、收拾房子,给老人家里的花花草草浇水......
杨文钦说,感谢的话说得太多了,他就想双手竖起大拇指,为李娟点赞。
“我希望自己做的事能给居民带来方便,疫情防控形势日益向好,心里就踏实了。”李娟说,自己会把服务居民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马攀: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图片
放暑假,西北工业大学大二学生马攀,7月初回到达坂城区西沟乡桦树林社区的家中。疫情发生后,他规划了自己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立即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
做巷道消杀、为居民测量体温、配送居民购买的物资、发放消毒用品、宣传防疫知识......马攀每一天的工作琐碎繁杂。他说,自从做了志愿者,手机微信计步器的步数都是万步以上。
马攀说,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每天特别辛苦,他想帮他们分担一些,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场全民战疫里没有人置身事外,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 战疫。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青春力量。”马攀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今后,自己会继续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阿斯亚·阿不都热西提:做好心理疏导 缓解居民焦虑
图片
阿斯亚·阿不都热西提是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山润社区工作队队员,疫情防控期间,她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同时,主动做好居民心理疏导工作。
小区住户较多,阿斯亚·阿不都热西提每天东奔西跑,为有需要的住户买药、送药,还为不少住户垫付药费,小区的居民非常感谢她。
在为住户买药、送药的过程中,阿斯亚·阿不都热西提发现一些居民情绪有些焦虑,有的两口子还吵架。她曾经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就在一些医生朋友的帮助和指导下,主动为居民们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松心情缓解焦虑。
她说,住在1305的一位奶奶因为瘫痪一直卧床,情绪比较焦躁,自己每天中午给她送饭时,就陪她多聊一会儿,不断鼓励奶奶,老人情绪慢慢地变稳定了。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平时,阿斯亚·阿不都热西提还会利用电话和更多的居民聊天疏导,让大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同心战“疫”。
阿斯亚·阿不都热西提说,在社区工作不仅仅是关心居民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活动。大家向我倾诉能平复情绪、获得积极的心理状态,我愿意尽量帮助他们,让居民们感到安心、放心,坚定信心战胜疫情。(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凯)
陈娟娟:这身战袍如此美丽
图片
今年是陈娟娟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护理部干事岗位上工作的第17个年头。
自疫情以来,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到了一线核酸采样工作。
“采样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检测精准性。流程规范,操作迅速,配合默契才能提高采样效率。”29日,采访中,陈娟娟总结说。
她和队友们每天需穿着防护服进行采样工作6小时以上。一个班次下来,全身都湿透了,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滴。
搭档的同院颌面外科门诊护士赵怡倩说,脱掉防护服,接过队友递过来的水,大口大口的喝着,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 “从来没觉得喝水这么舒服!”
“近一个月时间里,在全市不同的核酸采样点收获了太多感动。” 陈娟娟说,市民的一声声致谢,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这身战袍是如此美丽。
有一次,在环卫处附近一个小区采样点,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六楼有一名老人70多岁,腿骨折了,没办法下楼。
陈娟娟跟着上了楼,老人右腿骨折,为了让老人舒服点,她让老人躺下,自己半跪在地上。
当老人张大嘴发出“啊”的声音时,她快速地将长棉签伸进老人口中,完成了取样。
临走时,老人一个劲儿道谢,还叮嘱做好防护,这让她心里暖暖的。
陈娟娟说,用坚持与汗水,奋力为各族市民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墙,这是她和同事们一直坚持的动力所在。(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梁淑芳)
胡慧静:挥洒青春力量用心服务居民
图片
今年24岁的胡慧静是长江路片区长江北路社区志愿者,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报名参加花园小区19号院1号楼志愿者团队,希望为从小看着她长大邻居们服务,挥洒青春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1号楼19户居民不管什么时候见到胡慧静,她总是乐呵呵地打招呼。院落清洁消毒、爬楼挨家挨户测温送菜、推购物车送米面油......他们在胡慧静的脸上,除了汗水,看不到忧愁。
在志愿服务分工时,楼里有六户高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团购,不会微信支付。她对社区包户干部说:“我年轻,腿长,有的是体力,爬楼敲门挨个去登记问需求,保证不落一人。”
5楼的顾敬萍老人看着胡慧静从小慢慢长大,心疼她来回爬楼梯辛苦,主动跟着她学会了使用微信接龙订菜、扫码付款等;4楼万辉双老人专门买了一箱牛奶就等着胡慧静和她的志愿者小伙伴们来时塞给他们解解乏;3楼的朱槿老人年过九旬,每天临睡前,胡慧静一定会去一趟,看看老人有啥需要......
“居住在19号院的人是团结友爱大家庭,为大家跑腿代办,是我这个年轻人应该做的。”胡慧静说。(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宁艳)
哈米·切开:只要能战胜疫情 流再多汗都值得
图片
为进出村车辆消毒、登记信息,为来往人员测量体温;给村民采购生活物资......疫情防控期间,米东区柏杨河乡阿合阿德尔村村民哈米·切开和妻子努尔古丽·买买提报名成了村里的志愿者。
就在同一时期,两个儿子也都在自己的岗位坚守着--大儿子哈依沙江·哈米每天在路上值守,二儿子阿斯哈尔·哈米则负责驾驶应急转运车接送居民看病就医。一家四口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战“疫”。
这几天,哈米·切开夫妻俩的工作有所调整。哈米·切开开洒水车给道路消杀,努尔古丽·买买提协助他配制消毒水。装满一车水后,哈米·切开要爬上车顶,用绳子把20多公斤的消毒液拉上去,倒进水罐里。
而配置好的一车消毒水,只够喷洒半个小时左右,用完后,哈米·切开夫妻俩需再次回到取水点,重复上面的程序。大半天下来,他们的拇指和食指,因为不断拧瓶盖而疼得发麻。
哈米·切开说,“只要能战胜疫情,流再多汗都是值得的。”(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孔霞:“表姐”每日汇总数据到凌晨
图片
这段时间米东区东山社区的孔霞多了个绰号叫“表姐”。
白天测温、配送物资、宣传防疫知识,凌晨汇总每日数据资料,是这40多天来孔霞的工作常态。
疫情中,动态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面向居民普及宣传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防控措施等,做好数据统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也非常重要。
孔霞说:“认真汇总住户数据、严格调查核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能发现需要治疗或需要帮助的居民,并及时给予帮助。”
80岁的周章福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周章福的儿子患病在医院治疗,老人生活上出现困难,孔霞了解情况后,每天都会去看老人,解决物资配送等问题,并给予精神慰藉。
“特殊情况下,小孔成了我的亲人,这段时间来家里缺什么,从米面油菜到药品,都是小孔帮忙落实,真是患难见真情。”周章福说。
老人口中的小孔今年也已45岁,但在工作中劲头却不输年轻人。孔霞说:“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社区需要我,居民需要我,我不能停。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将继续以更强的责任心做好工作。”(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漓莎)
于志杰:贴心照顾独居老人
图片
志愿者于志杰37岁,是和田街社区和田二街15号院的居民,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志愿者的他贴心照顾3名独居老人,帮他们买菜送菜、送饭、买药、扔垃圾,并进行心理疏导......
于志杰了解到独居老人不太会用微信,就把自己电话号码写到纸上,让他们有事随时打电话。为了让老人的子女放心,于志杰加了大家的微信,每天都会把老人情况、照片发送给他们。
“叔叔、阿姨都70多岁了,想着一人在家做饭也麻烦,我每次都会做多一些给他们送过去。”粉汤、花卷、烤馍、汤饭、拌面......于志杰变着花样做饭,“除了得吃好饭外,还得盐少、油少,饭软一点。”
老人独居在家,有时候也会焦虑,于志杰空闲的时候就会上门与他们聊聊家常。
独居老人谢晓梅说:“大家都很照顾我,尤其是阿杰这小伙子,很贴心,有时候看他累了,我就叮嘱他让多休息,多喝水,他笑着说不累,又给大家去跑腿了。”
阳光热情的于志杰被邻居亲切的叫为“阿杰”。“阿杰,辛苦了”、“阿杰,疫情结束后一定请你吃好吃的”、“阿杰、你有啥事也要告诉我”......看到业主群居民发的信息,于志杰回复:“我们是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多传递一份温暖,就多收获一份快乐。谢谢大家的关怀,有事就找阿杰”(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媛媛)
李波: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图片
22岁的李波,今年4月进入米东区盛达东路片区工作。疫情期间,他被分配到瑞泰社区天兴汽配城,为这里的商户测体温、配送生活物资......在抗疫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李波服务的天兴汽配城有180余家商铺,456位商户。每天早九点到深夜,从摸排、消杀到领取搬运物资、配送果蔬粮油,李波总是把做辛苦的活儿都揽下来。很多时候,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他却没有抱怨过苦累。
“社区工作就是这样,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李波说,不仅要做好“守门人”,更要为商户解决生活问题,只要他们有需要,就要竭尽所能去帮助。
不少商户常常被李波和他的同事感动,总会由衷说一句“辛苦了。”在天兴汽配城从事润滑油销售工作的商户王禄生说:“小伙子没少给我们大家跑腿帮忙,每天穿着防护服来回跑,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90后正值青年,身强力壮,关键时刻,就是要站出来。”李波说,“看到自己的工作被认可,再苦再累,值了。”(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韩磊: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米东区古牧地镇佳乐社区辖区商户韩磊是做汽车美容装潢、汽车维修生意的,车辆资源比较丰富。7月16日24点,他接到社区电话,询问是否可以提供志愿服务车辆时,韩磊丝毫没有犹豫:“收到,今晚车辆就到位!随时提供志愿服务。”
六辆车,两辆五座轿车、三两七座车、一辆SUV,这其中有韩磊自己的车,还有哥哥家的车。车辆到位,韩磊成为司机志愿者。每天8点30分,他准时出车,为辖区居民送医就诊、运送居民购买的各种物资。遇到发热病人,他第一时间承担起运送任务。
有一天,他接送完所有就医的居民,已经凌晨两点多。当他把防护服脱下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已经不知道湿了几次干了几次。
有两个需要定期到市区医院做透析的居民,韩磊和车队其他志愿者把日子记得清清楚楚,一个是一三五自治区人民医院二院分院,另一个是二四六空军医院。到了日子,不用居民联系,车就准时到了楼下。
“我就想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做点贡献。”韩磊说,做志愿者,他一点不后悔,就是有点遗憾,错过了儿子三岁的生日,也非常感谢孕期中的妻子对自己的支持。(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薄艳华:采购信息表里的为民担当
图片
薄艳华是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怡和社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她负责社区里23栋楼、1200户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采购。
社区居民需要的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油等,薄艳华总能及时联系送货,连指定的奶粉、难买的药品等,她也四处奔波想方设法给居民买回来。
每天晚上,薄艳华都要将居民的采购信息及时汇总制成表格,第二天收货时,再打印出来一一核对。如今,她的汇总表已经有一本书那么厚了。“居民们把家里的吃喝大事交给我,我理应用尽全力办好。”薄艳华这样说。
薄艳华采购,喜欢货比三家,帮居民省钱,居民收到的蔬菜、水果等,都是既新鲜又实惠。她把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成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信息员和战斗员,这种事无巨细的工作状态、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收获了诸多居民的肯定与赞扬。居民刘心看到薄艳华每天上门测体温、送蔬菜、收垃圾,还要兼顾心理疏导、宣传动员等,备受感动,留言夸赞她是“居民的好管家”。(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郭玲)
李景站:打“硬核”仗 办暖心事
图片
李景站,54岁,乌鲁木齐县板房沟村的党支部书记,被村民称为大嗓门村支书。
“接水了接水了,家里没有水的赶紧接水”。8月25日一大早,大嗓门村支书挨家挨户敲门敲窗,提醒村民出来接水,水厂的送水车紧跟其后。
由于维修水管,村里停水,做饭、洗衣、牲畜饮水都成了难题。为保障村民最起码的生活用水,李景站白天忙于疫情防控,晚上或清晨挨家挨户为村民送水。
家家户户的水桶水缸叮铃哐啷摆在路边,水厂工人取下粗大的水管,白花花的自来水瞬间注满水桶。
“谢谢李书记,这么晚了还在送水!”
“谢啥,这是我的职责。”李书记边走边说,送水车的马达声都压不住他的声音。
李景站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村子里旮旮旯旯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受疫情影响,村民杨吉德和马吉云家的牛奶滞销。眼看白花花的牛奶送不出去,可愁坏了两家养殖户。听完村干部李刚的汇报后,李书记信心满满地说:“愁啥,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发动群众,就地自销。”
李景站在村里一吆喝,张家3公斤,李家5公斤,每天200公斤牛奶预定一空。村里还安排专人专车,为需要牛奶的村民送货上门,既解决了养殖户牛奶滞销问题,又使疫情期间居家抗疫的村民增加了营养。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李景站的话语掷地有声。(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刘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