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古遗存探源中华文明古壁画叹为观止 古建历经千年风雨线腔唱腔激昂奔放

CCTV-10

2020.2.14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山西卷 芮城篇

芮城篇 预告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举兵伐纣,天下诸侯群起响应。商朝灭亡,西周初,武王分封姬姓子弟于今芮城县境域,建立魏国。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朝在芮城建立了有史可考的第一个县级建制,因位于黄河之北,定县名为河北,县治所在今古魏城遗址。

此后,除了短时间用过长乐、永乐等寓意吉祥的县名外,“芮城”二字一直延用。

1947年4月29日芮城县解放,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行政区第三分区,1949年划归运城管辖至今。

丰富的史前遗存探源中华文明

1959年匼河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贾兰坡带领的考古队,在西侯度发现动物化石和“三块疑似人工打制的石块”。

经过1960年进一步确认,1961年至1962年两年发掘,在距离地面59米的文化层中,考古队员们惊喜地发现了被人为加工的石制品、动物骨骼以及带有切痕的鹿角化石。

同时出土的鹿角、鹿骨、马牙化石,颜色呈黑、灰、灰绿色,经化验,确认它们是烧骨,可能与人类最早用火相关。

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在芮城境内发现了仰韶时期的镂孔柱状陶器,经过反复试验,这一器物很可能是用来保存火种的,他们命名为“火种罐”。

2003年,芮城新石器文化遗址“清凉寺史前墓地”的考古发掘再次惊艳了考古界。

古墓群位于县城东北约20千米的清凉寺附近,早在20世纪50年代,这里就被确定为仰韶文化遗址,因靠近坡头村而命名为坡头遗址。

考古发掘出的古雅的玉器,散发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幽幽之光,是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珍贵的玉器,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同时期的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因此,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些遗址的发现,不仅确认了芮城作为古老的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的重要地位,也再次向我们证明,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永乐宫古壁画叹为观止

1957年,国家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是黄河流域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位于永乐镇招贤村的永乐宫正好处于工程淹没区。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务院决定将永乐宫整体搬迁至20千米之外的龙泉村,在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进行复原。

前后历时八年,在众多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的共同努力下,永乐宫奇迹般地出现在如今的位置。永乐宫的整体成功搬迁,开创了我国大型古代建筑及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

1998年10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永乐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永乐宫,古朴典雅,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建筑结构上,使用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

永乐宫壁画继承了唐、宋绘画艺术,特别是三清殿的《朝元图》壁画艺术,采用程式画法。

大殿壁画近三百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一雷同,这些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宏阔而精美的壁画艺术,让参观的游客叹为观止。

千年古建 历经风雨

位于古魏镇龙泉村的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因五龙之中的青龙被称为“广仁王”而得名。

广仁王庙是唐代祭祀龙王习俗最早的遗存实证,曾经香火不断。

在现存于世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历经千年风雨,广仁王庙已成为一处以展示中国古建筑文化为主题的露天博物馆。

芮城城隍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完整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县级城隍庙。

享亭,俗称“看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

在享亭的后面,紧紧挨着的三座大殿,依次为明代献殿、北宋大殿和清代寝殿。

歇山山面上的“二龙戏珠”琉璃悬版是明代作品,富丽堂皇,是罕见之作。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些处处体现着古人智慧的杰作,凝固着时代的审美,凝固着先人的创造,更凝固着芮城的文化和记忆。

线腔唱腔激昂奔放

线腔又称线谱戏,也叫“吊猴”、“吊线猴”,是提线木偶所用的腔调,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是芮城独特的稀有剧种。

2002年,在全国小剧种汇演比赛中,芮城线腔剧目获得表演综合一等奖。

芮城线腔受蒲剧、秦腔、眉户等剧种的影响,唱腔激昂奔放,音乐婉转动听,对白诙谐幽默,剧情妙趣横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传统线腔的演出方式是提线来控制木偶进行表演。艺人们熟练地通过提、拨、勾、挑等八种技法,赋予戏偶以灵动的艺术生命。

1962年,芮城线腔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真人演出替代了提线木偶,一人说戏变成分角色扮演,大大增强了线腔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14年,芮城线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位于芮城县城东南10千米的大禹渡,在历史上曾经是黄河重要的渡口,也是连接西北和中原的重要漕运水道。相传华夏祖先大禹由此乘舟上凿龙门,下开三门,留下了“大禹治水”的千古传奇。

雄伟的大禹塑像旁,六条引水管道,俯卧崖坡、探首黄河,犹如六条巨龙,气势壮观。

1970年,国家投资在这里兴建了国内单级扬程最高的农业引黄高灌工程。

工程建设历时四年,黄河水在此一改浑浊的容颜,泥沙排入黄河,清水抽上去浇灌32万亩良田。

顺大禹渡溯黄河而上40千米,即是黄河最著名的渡口——芮城风陵渡,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地处中条山中段,芮城地势北高南低,一面阳坡,呈阶梯状分布,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是光伏发电的理想地域。

芮城光伏一期项目,2016年获国家能源局批复,2017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县级光伏发电基地。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发电量15.5亿千瓦时,产值12.1亿元。

凭山坡之势,借太阳之光,光伏发电与中药材、灌木林业相结合,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致富山”。

今天的芮城,秉承和合精神,遵从自然之道,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走上了一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光明之路。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芮城篇》

播出时间:2月14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任薇(实习)